浑元门 -内丹功“浑元门”一代宗师萧天义老先生传下来的正宗内丹功的筑基法门,承钟吕一脉,属大道功法,易学易练。正确修习十多天后,即可“入静”,产生元阳真气;练功百曰后,可打通“小周天”;大约经过三百曰,真气便会凝结成“内丹”,形若弹圆,色同朱橘,永镇下丹田。至此,可得返老还童、延年益寿之效。功法在每曰子时(晚11∶00~凌晨1∶00)和卯时(凌晨5∶00~7∶00)(如无此条件,早晚练功即可),择一安静地方,盘膝而坐,头正身直,双目垂帘,舌抵上腭,全身放松,双掌相叠置于小腹处或抚于双膝上均可。摆好姿势后,
丹田内气功
揉养膜络
该功法共分七步,也叫七步丹功,练功姿势随意,可卧,可坐,可站,仰卧最佳。第一步:意想在自己的胸口膻中穴处,有一个直径为同身寸那么大的十分白亮的园球。通身寸就是自己手大母指的横宽。这个球你把它想的越亮越好,而且在七步功的整个修练过程中,意念都要集中想着它,不要离开它。道家不是讲练丹吗,将来这个幻丹,有可能就会变成你的金丹,有云:练就丹田无价宝,万俩黄金不给人。练功要求要打通大,小周天,不是说:周天通百病消吗!周天通分为意通,气通,丹通,金丹在大小周天畅通无阻,你就不是神仙命也长嗷。其实你就是只练这一手,不管
1、调姿:双腿自然直立(注意是直立,但不能用力,为什么?自己体会就知道了),双手捧于腹前,双手心放松朝上,当然站立时也不能太持着站姿,以自身能达到全身放松为准,但要松而不懈,切忌不能在身体某处出现拙力,阻碍了气脉的畅通。
如何练习气灵感应
“行气活血功”是气功拳门的基础功,但又是极重要的功法之一。此功旨在强身治病,益寿延年,练成后亦可为人治病;功夫深者还可用来防身御敌。此功动静结合,既练文火,又练武火,阴阳相济,不但易使功成,不出偏差,且易结合其他功法,功夫深者还可练柔化刚。练好此功,对练金钟罩、千斤闸等有助功作用。
以下是我在网络和气功网友交流体会的部分观点,仅供参考。
我们在练功时都是把舌抵在上腭上。这是为什么?这是生精补漏体的方法,是由后天返先天的方法,气功入门。舌根处有两穴,左为金津穴,右为玉液穴。舌抵上腭时津液会迅速生长,口中的津液满时,要吞下。在吞咽口水时舌尖要用力顶在上腭之上,颈部的韧带、肌肉要用力绷紧,同时把胸部、腹部的肌肉绷紧、收缩,收缩关元穴与前阴等肌肉,一直收缩到睾丸。前阴要回抽,同时用意识把这口津液送到睾丸里,这才是完整的吞下津液。此津液最易生成阳精(精足则气足,气足神必旺)。如果不知此诀,只知舌抵上腭,津液吞下即入胃里,不起作用。津液(就是口水,在
辟谷不算高难度的事情,但对于初学者还是有一定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来自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普通人习惯肠胃里塞满食物了,一旦辟谷后肠胃空了,会感觉“饥饿”,其实不是身体真的需要食物,而是不习惯而已。而且人平时肠胃长期塞满食物,这种人的胃会总是处在消化工作状态,突然胃空了,而胃还在习惯性工作(空摩擦),会胃不舒服,严重的还可能导致胃出血等问题。所以辟谷的人一定要学会“吞气”,就是吸一口空气,然后像喝水一样咽下去,这样肠胃充满空气,就会有充实感,可以避免肠胃不适和空摩擦。另外就是心理挑战,普通没有经历过辟谷的人多少会
当初必需具体阐明静坐与气机的关系和作用,然而首先必需先要理解一个观点,这是指个别曾经成年当前,以及曾经有过男女性生存当前,乃至包含老年人的状况而言,至于未经成年的童身,那又须另作别论了,气功入门。第一反馈——腿部的麻胀 在开端练习静坐时,假如没有以上所说的那些先入为主观点的存在,或许可能泯除这些似是而非的观点,他所觉得最大的困扰,便是心思的不能宁静和生理反馈的各种奇怪的感触。对于心思的宁静与散乱成绩,留待未来探讨静坐与心思关系时再加阐明。当初所要探讨的,只是并重在生理外部气机的反馈。对于这个成绩,依据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