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究竟在人体的什么部位?现列举各种说法于后,供参考、分析。1、神阙穴。属任脉,位于脐中。后面正对命门穴(属督脉,腰椎第二棘突之下凹陷处),为一身之中,断脐之所。2、气海穴。属任脉,又名下气海。位于体前正中线上,脐下一寸半处。3、石门穴。属任脉,别名丹田。位于体前正中线上,脐下二寸处。4、关元穴。属任脉,位于体前正中线上,脐下三寸处。以上是从针灸穴位的点上看,上下就有三寸之差。以下又有人把丹田分为上、中、下三处。5、上丹田,印堂穴。别名有祖窍、玄窍、空窍、根窃、山根、宗根、天根、有根、方寸、元门、众妙
丹田穴的解释:穴位,关元、阴交、气海、石门四个穴位位于腹部脐下,都叫做丹田穴。 “气沉丹田”为拳家术语。在近世出版的武术刊物和古代流传下来的拳经、拳论上,经常可见。老拳师们教拳时,也常把“沉气”二字挂在口边。王宗岳在其《太极拳论》中写道:“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形意拳内功经中有“龟尾升气,丹田炼神,气下于海,光聚天心。”近代名家郝少如、杨振铎等也都把气沉丹田列入其练功要领的首要地位,可见“气沉丹田”之重要。然而对于一般习拳者尤其是初学者,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其具体做法。为了对这一问题有个
-------骶髂关节的松动就是狭义的松腰 ......你百会提着把整个人都抻拉开的情况下,命门往后移,上身也是直的,脊柱是直的,向后平移,移到一个极限的时候,膝盖一放松,往下一蹲。这样胯、膝、踝各个关节处就都是非常空松的然后就要注意圆裆,想象有个气球一样的一团气夹在你的裆这里,把裆充实开了,一定要提着会阴。裆圆撑起来的时候,我们这个大腿根就要把它撑开,大腿肌肉往外翻,就会牵着我们的胯骨往外抻拉。我们用意念、用丹田气从丹田里面催着骶骨向后放松,使骶骨向后走,同时髋骨向外拉,这样就把骶髂关节耳状这个鹤顶穴的
所谓顺腹式呼吸法是指吸气时让腹部凸起,吐气时压缩腹部使之凹入的呼吸法,亦称“自然腹式呼吸”。而逆腹式呼吸方法则相反:吸气时腹部凹进,而呼气时腹部突出,故称“改造自然反式呼吸”。这两种呼吸的生理作用各有不同,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它们,再结合个人的情况来选用锻炼。 自然腹式呼吸运用腹肌来加强横隔的运动,练习久之,可以扩大肺部容积,加强胃肠道及其附近无数毛细血管吸收大量营养物质的功能。练习自然腹式呼吸后感到胃口好,营养足,精神充沛,自觉一切平和舒适。尤其对于呼吸困难的喘病、肺活量不大的非活动性肺结核、心脏衰弱或消化
为什么要确认正确的舌抵上腭? 一般现在打坐的方法。若是坐的正直了,即使你昏沉、睡着了头也不会动,因为他象一塌铜钱是一样的,一搭一松的立在那里,牙不要咬住,“舌柱上腭”,舌一顶上腭之后,小舌自然就打开了,喉腔扩大了,呼吸就畅通了,不容易昏沉,舌顶上腭不容易昏沉,你要真正舌住上腭,打坐一般不会昏沉,因为他呼吸空气具足,氧气具足,人昏沉的时候,就是脑血氧不足了,氧不足就发木,一发木头就昏,神经系统失去控制了。 我看到修真子老师说:正确的舌抵上腭是,口中发“尔”声,舌尖所抵之处就是。也就是图中的位置2或3,都可发
1、呼吸方法的研究呼吸与我们的生活机能,关系很大,一般人只知饮食可以维持生命,不饮不食势必饿死,实不知呼吸比饮食更为重要。不过由于饮食非金钱不能获得,所以觉得可贵,而呼吸是摄受大气中的氧气,是取之不尽用之不歇的,所以不觉可贵。但要知我们断食,虽七日尚不至于死,假使一旦闭塞口鼻,不使呼吸,不久便死,这样也可见呼吸的重于饮食了。我们学习静坐,调和气息,是下手时一项重要的功夫,而要调和气息,先将呼吸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呼吸肌肉有二个部份,一是肋骨间的肌肉,一是膈(即横膈膜)
一、何谓“逆腹式呼吸法”? 逆腹式呼吸是指吸气时腹部自然内收,呼气时小腹自然外鼓。逆腹式呼吸,舌抵上鄂,吸气的时候小腹收缩,呼气的时候漫漫鼓起小腹,要求做到深、长、细、匀。首先意守丹田,禅宗,道家和其他流派关于丹田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差别不大,同时排除杂念,想着气息从鼻孔吸入,流经至丹田,再想像浊气从小腹一直向上,从口中呼出,以此往复。 逆腹式呼吸,生理学上称为变容呼吸。吸气时腹肌收缩,腹壁回缩或稍内凹,横隔肌随之收缩下降,使腹腔容积变小;呼气时腹肌放松,腹壁隆起,横隔肌上升还原,使腹腔容积变大。与之对称
当前社会上流行的功法很多,有的侧重于形体锻炼,有的重点在调整呼吸,有的则主要在炼意等等。各种功法虽然都具有整体作用,但又在生理效应上存有差异,因此必须根据练功者的具体情况,辨明病情,合理选择功法。比如高血压病人,其主要表现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血压上升、心慌脉快、精神紧张,易激动等。该病应当选择相对抑制交感神经兴奋的功法,如放松功、松静功、内养功第二种呼吸法,虚明功的沉气法和其他能加强呼气的功法,这些功法有助于血压下降和以上症状的减轻和治愈。患者头痛头晕,如强行意守上丹田或头部的其他位置,则可使症状加重而
人们常说:练功不收功,不如不练功。可见收功是整个练功过程中的重要一环。然而近来人们对收功却有所忽视,因此有必要与初学气功者谈谈有关收功的知识及注意事项。一、收功原则作为一个完整的气功功法,收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是静功、动功,或动静结合功,都要有预备式和收功式。从实践中体会到,收功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顺动静逐渐转化人体练功时由静转动,由动转静,是个逐步适应的转化过程,一下子走上动静的两个极端,是不符合人体生理规律的。在做静功收功时,常常轻轻活动下肢体,缓慢散步,作些整理运动均可;做动功收功时,要使
任何一个想习练气功的人,都希望早日入门,早日获得理想的效果。气功入门方法多如牛毛,许多人练了多年气功,却入不了门。笔者今天合盘托出自己的腹式呼吸气功上的经验和练法,一期抛砖引玉,并请同道高明之士!首先以马礼堂先生的六字决作为呼的下手方法。本文只强调练其六字决,不强调其它以及动作,有条件者倒也无妨都练。如此练习半个月左右,意识上自觉已能注意每一呼的起落动向了,心也向静迈进了一步,意识上也有个念头能轻轻挂在呼吸上了,这就是初步的效验。不可懈怠,继续练,某一日功中忽然感到不想练六字诀了,反而因此不练更能入静一些
一、眼功其一:对周围的环境保持警觉,做出快速反应。如在公共场所,观察人群中的目标,并注意他的举动,当其做出某种手势时,你要做出反应(如无声地 “啊”一声),来逐渐提高自己的反应能力,并争取能对其举动做出判断或抢在他做手势之前做出反应。长此以往,你将获得惊人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其二:让同伴做一些极快地手势,你对应做出反应。此种简单的练习,可以提高你的观察力和灵敏性。其三:在瞬间看清疾驶车辆的车牌号码,或在疾驶的车辆内观察窗外物体,用以锻炼眼力。二、平衡能力在站立闲谈或等人时,进行垫脚跟和旋转练习。独自行走时
调身、调息、调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操作内容。形形色色的气功功法均由此三调所组成,其区别只是三调的组成搭配不同,但三调缺一不可。气功锻炼所要求的气功境界是三调操作融为一体的境界,其过程即是从三调入手而步入三调合一境界的操作过程。一、调身调身是调控身体静止或运动状态的操作活动,也称炼形。调身的意义在于使身体的状态与练功所要求的境界相应。例如练静功时身体须保持某一固定的姿势,这与进入静定的气功境界相应;而练动功则多与疏通经络、调动内气运行的气功境界相应。另外,一些特定的姿势、动作本身也具有不同程度的保健及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