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气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宇宙之气包括天气、地气,及大自然的变化规律,总称大自然之气,也可简称大气。“天有六气”:阴、阳、风雨、晦、明。同时天气还包括天时,如六十年一个甲子;一年有四季,一季有三月,一季有六个节气,每月有上半月,下半月,每天有十二个时辰……根据五运六气的规律,根据一年四季的规律,乃至一日十二时辰当中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在宇宙之气中都受到感应,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有些功法在练功时规定什么年,什么季,什么时辰练什么功,有的规定练子时功,午时功等,都是根据长时间经验总结出天气对人体的影响而规定的。地
修德练性各家气功都有注重功德、注重武德、医德的规定和理论,尽管各有所长,各有侧重,但大致观点是一致的。从这点来看,可知注重修德练性也是各家气功修炼的重要内容。现代修炼之人多数注重功法的一招一式,对“以德培道”之重要性认识不清,故不能持之以恒去修炼,因而达不到预期目的,因此说修德练性,第一要做的就是:要悟清修德练性的重要性,第二要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的修炼,第三要在现实生活的矛盾中修炼自己,而不是躲到深山老林中躲避现实,回避矛盾地修炼。因为现在是气功大普及的时代,回避现实的修炼是无法修炼好的。一旦遇到考验,原
如何调息调息是自觉地意守呼吸或调控呼吸,以达到和气养生的目的。它是练功的重要环节和方法。就其实质而言,就是应用意念,去改变呼吸的节律、频率和深度,从而来调和阴阳,协调脏腑,疏通经络。 调息的重要性初步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调息对机体植物神经系统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呼吸的变化也可以通过影响呼吸中枢,进而调整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张力,最终达到调整相应内脏器官(组织)的功能。调息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作为调心的重要手段,可寄心于息,使心息相依,意气相随,气血调畅,五志舒和。如此则气机升降出入正常,才能健脾养气保精养神。
如何掌握练功时间和次数?每天的练功次数及每次练功时间的长短,应根据自己的体质、病情、练功的进度以及时间允许的情况等有所不同,不要强求一致。有些病人治病心切,以为疗效一定与练功时间成正比,不管得不得要领,不管是否真正松静下来了,勉强延长练功时间,结果不仅白白浪费了时间,还弄得身心疲劳,毫无收益,甚至出现偏差而有损健康。还有的病人越练越有兴致,贪恋练功中的种种感觉,置正常的饮食、睡眠于不顾,打乱了正常的生活秩序,这种做法也不足取。正确的方法是每次练功做到留有余力、留有余兴,以不感到疲劳为度。由于练功是一件长期
练功时睁眼好还是闭眼好?我们知道,气功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进入入静状态,入静状态是使意识从普通的清醒状态过渡到接近完全睡眠的状态。我们还知道,大脑的清醒和兴奋,是各种内外刺激经相应的感觉器官产生传递的神经冲动维持的。因此要想实现气功入静状态,必须采取减少或阻断各种内外刺激的措施才行,换言之,使各种感觉器官尽可能地不受刺激。心理学与生理学将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两大类。内部感觉是指接受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位置、运动及内脏不同状况的感觉。属于这类感觉的有运动感觉、平衡感觉、内脏感觉等。中医学在对失眠症
练功意守上丹田好吗?古人认为,上丹田位于脑部的泥丸宫。《东医宝鉴》记载:“脑为髓海,上丹田”。丹经指出,上丹田为“藏神之府”。《修真辨难》中还指出“下丹田者,练精化气;中丹田者,练气化神;上丹田者,练神还虚。”在《遵生八笺》一书中更明确提出“上丹田为性根”,可见上丹田与大脑的功能、智慧等密切相关。现在一般气功书刊中所说的“意守上丹田”,多是指意守两眉之间的印堂处(亦有人将百会穴叫上丹田),即道家所说的“祖窍”,又称玄关、天根、元门、根窍、众妙门等。根据传统气功理论,有人认为它是元神出入之所,泥丸脑府的门阙
气功锻炼有评价标准吗? 跑步可以用速度来衡量运动水平,球类活动有其相应的规则,那么,练气功是否也有一个能够评价其锻炼水平的标准呢?气功功能态为人体十大功能态之一,是用来评价气功锻炼质量的一个综合性标准。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气功的种种作用,都是建立在自觉锻炼的基础上。因此,练功时间的长短、练功要领是否掌握及练功刻苦的程度等诸多因素,都将直接影响气功的效果。一般地说,学功、练功的过程,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直至熟练的过程,这一过程实际上也是对气功要领逐渐掌握的过程。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刻苦的锻炼。但时间的长
为什么有时练功心情愉快却又泪流满面?在练气功的人群中,有时能看到有的练功人虽然没有哭喊,但是泪流满面。有人以为这也是内心的压抑在练功入静时冲动出来造成的。然而,待收功后进行询问,练功人会告诉你,他们流泪时,全身感到非常舒适,心情非常舒畅,心胸也非常开阔,并无苦闷压抑可言。这种练功时心情愉快却又泪流满面的情况该怎样解释呢?在解答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了解一些有关泪液分泌的知识。眼泪是由泪腺产生和分泌出来的。泪液当中含有少量蛋白和无机盐。此外,还含有溶菌酶,具有杀菌作用。平时除睡眠外,泪腺不停地分泌出少量泪液,
为什么初学站桩时常有肩背沉重感?站桩功是室外练功场所最常见的一种静式功法。因其方法简便,易学易行,并且是学习气功的基本功法,所以很受练功人的重视和喜爱。但是初学站桩功时,学功人常有肩背沉重感出现,甚至感觉越来越重,使练功难以坚持下去。因此,正确认识肩背沉重感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是初学站桩功时的一个经常遇到的实际而重要的问题。肩背沉重感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1、正常反应:站桩功要求练功时按特定的招式保持一定的练功姿势,尤其是两臂和肩部不仅要放松,而且两臂还要按要求形成报球、下按、外撑等各种姿势。对于
练功时出现腹部胀满是怎么回事?正常情况学练气功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各种有益的反应,其中包括食欲增强、饮食增加、消化吸收功能增强等。但是也有个别人学练气功时却出现了腹部胀满等不舒服的感觉,并因此惊慌,不知所措。其实学练气功后出现腹部胀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1、调息不当:有的气功功法比较注重呼吸方法,初学者掌握不好,容易出现不适感觉,甚至出现偏差。尤其对一些要求腹式深呼吸的功法,初学者如果过于拘泥呼吸形式,呼吸时过于用力或者闭呼吸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腹部胀满不适。古人云“全凭心意练功夫”,格外强调了意念在练功中
什么是练气功出偏所谓练气功出偏是指练气功的人由于偏离了练功的正常轨道而出现了不正常的练功反应,或产生了不正常的意念,或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古人称之为“走火”、“入魔”。出偏既不同于平常人的一般病症,也不同于练气功中“气冲病灶”等正常反应。练气功中出偏有这样几个特点:1.所谓出偏必然是练气功中出现的新的异常现象。这既不包括原有疾病的症状,也不包括练功中气冲病灶等正常反应。例如:李××患神经衰弱8年,练功中仍有头晕、失眠、心悸等,这不属出偏,这些都是原有症状。2.“出偏”必然有违反练功规定的过程如果
练功出偏后怎么办1.不要惊慌,找出原因如果有人练功出了偏,本人和周围人都不要惊慌,不要认为是了不得的大祸,否则会增加出偏者的精神负担,造成体内气机更乱,出偏会更严重。因此作为出偏者的家属和同事应当安慰出偏者,让他冷静下来。练功出偏者也和人生病一样是有前因后果的,应当检查一下原因,以便“对症下药”。纠正原来错误练法或消除出偏因素,就有可能纠正偏差。2.停止练功出偏者如查不出原因应当停止练功。停一段时间之后如果再练又有偏,就应当改练更为适合自己的功法或更换指导老师。3.自己纠偏如停止练功后出偏症状仍未消除,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