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结节骨软骨炎又称胫骨结节骨骺炎,为胫骨结节骨化失常所致。本病发生于骨骺未闭合前的少年(一般指11~15岁),病情常持续2~3年,至骨骺完全骨化闭合(约16~18岁)都会自愈。胫骨结节骨骺在哪 胫骨结节骨骺是位于膝盖骨(即髌骨)下方的一个骨性突起,所谓骨骺在医学上讲属于骨生长发育的骨化中心,主要有软骨组织构成,由于少年时期处于快速生长发育阶段,胫骨结节也不断发育,虽然它是一个独立的小的软骨骨突,但却是股四头肌通过髌骨和髌韧带附着的一个重要止点,当伸膝关节时它经常承受很大的牵伸张力。当16~18岁骨生长发
常常觉得浑身难受,按哪儿哪儿痛,到医院检查也找不出病因,被人误认为是“公主病”,无病呻吟……近日,饱受怪病折磨多年的陈阿姨终于揪出了“幕后黑手”纤维肌痛综合征。一次受凉莫名全身疼痛“这三年真是太难熬了。”提起自己的患病经历,49岁的陈阿姨满腹辛酸。三年前陈阿姨在一次劳累受凉后,出现了全身多处肌肉疼痛的症状,到附近医院就诊,医生怀疑她可能是肌肉扭伤,于是开了些消炎镇痛的药物,然而服用后疼痛控制不理想,浑身疼痛的症状越发严重,近期还出现右侧肩关节疼痛异常,上举困难。由于长时间不明原因的疼痛,导致她出现严重的焦
误区一:得了冠心病,不能运动 很多确诊冠心病的患者,认为一旦确诊就只能静养,不能运动,包括一般的家务活也不能做。其实已经有很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证实,轻中度的运动对冠心病包括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功能、生存质量都有显著改善。适度运动对冠心病的远期预后是非常有益的。不仅如此,积极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也是防治冠心病的最有效方法,这其中包括有氧运动、低盐低脂低糖饮食、戒烟、规律作息、疏解压力。可以说适度运动是防治冠心病的一剂良药。误区二:不能做支架,做支架后要一辈子吃药 冠心病做支架后确实需要一辈子吃药。但并不是因为放了
干眼症又称角结膜干燥症,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泪液质和量异常或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并伴有眼部不适,引起眼表病变为特征的多种病症的总称。干眼症按病因分泪液生成不足型和蒸发过强型两种类型。前者是由于泪腺疾病或功能不良导致的干眼;后者主要是睑板功能障碍所致,常见于老年人及油性皮肤的人。引发干眼症的原因很多,如长期使用电脑,长时间驾驶和精细作业,吸烟,空气污浊,长期处于空调或暖气环境中,长期戴隐形眼镜(美瞳),长期使用抗生素眼药水等。由于通常情况下干眼症的症状并不严重,故人们往往并不在意。但研究表明,眼睛
什么是抽筋 抽筋的学名叫肌肉痉挛,是一种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自古即有之,在中医学中当属“筋痹”范畴,《素问·长刺节论篇》曰:“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医宗金鉴》曰:“筋痹,筋挛节痛,屈而不伸也。”抽筋可发生于身体的多个部位,日常生活中的“抽筋”多以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较为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有僵硬感觉。尤其是半夜抽筋时往往把人疼醒,持续长时间不能止痛,而且影响睡眠。抽筋的原因 提起抽筋的原因,大家首先会想到的就是缺钙了。诚然,缺钙是抽筋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所有的抽筋都因为缺钙,
10月12日是“世界关节炎日”。据统计,全世界关节炎患者有3.55亿人,其中1.9亿患骨关节炎,超过1650万人患类风湿关节炎。在亚洲,每6个人中就有1人患上关节炎这种头号致残疾病。有资料显示,关节炎在我国的总发病率约为13%,而且有年轻化的趋势。骨关节炎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膝关节是骨关节炎的好发部位之一,因此如何保护好膝关节的健康是每个人都非常关注的。保护膝关节不等于多休息少活动 运动和久坐到底哪个更伤关节?最近,国外医学期刊《骨科与运动物理治疗杂志》的一篇文章告诉了我们
目前保守治疗痔疮,临床上运用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基本上都和中医药相关,中药治疗可分为外治法和内治法,外治法主要有熏洗法、坐浴法、敷药法、塞药法等传统而有效的方法。内治法主要以中成药和中药汤剂为主,常以清热凉血、祛风、除湿等药物为主。无论外治或内治,其目的均为消炎、镇痛、止血及收敛,缓解痔疮症状,下面具体为大家介绍各种方法的特点。熏洗法:中药熏洗是中医肛肠外科重要外治法之一,是治疗痔疮的传统方法,熏洗是指借蒸腾之药气熏患处,再将药液乘热淋洗患部,依靠其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痔疮病变部位,使该处经络疏通,气血流畅,
近日,25岁的常蔓(化名)来中医院骨科咨询:“医生,我颈椎后面不知啥时候长了一个大包,感觉不太舒服,我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很多人都有,说是叫富贵包,‘富贵包’是颈椎病么?”“富贵包”并不是有钱人的“专利”,一般好发于青年女性中,尤其是上班族、低头族,或体态稍有肥胖者。“富贵包”是什么 由于颈椎生理曲度是前凸的,而胸椎是后凸的,在颈胸连接处刚好是前凸后凸的交界,彼此相互靠坚强的韧带相连,保持脊柱稳定性。如果长时间过度驼背低头,就容易使颈胸交界的韧带受力过大造成劳损,脊柱稳定性下降,局部骨突异常隆起。此时,如果
我国古代养生家十分重视对头部的护养,提出了头部不要过暖和注意避风的观点,如今可结合现代医学的知识,正确对头部进行保养。头不宜过暖 头为诸阳之会,阳气十分旺盛,为了保持头部阴阳之气的平衡,促进脑的健康,不宜过暖。《老老恒言》说:“阳气至头而极,宁少冷,勿过热。”古人的意思并不是说头部不要保暖,越冷越好,而是应顺应人体的自然调节,以达到平衡。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头部血流旺盛,每26秒钟血液要从头部循环一周,因此,头部的血液流动完全可以达到调节人体热量的作用。头部过暖的情况容易出现在冬季,外界气温低,人们身上穿
木陈变朽,人老骨脆。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已成为困扰中老年人群的主要疾病。有的老年人因为打了一个喷嚏,开始出现背痛、胸痛,且持续不能缓解,最终到医院检查为椎体压缩性骨折。还有的老年人因为在洗手间摔了一跤,因为摔得很轻,就在家休息了两天,自认为没什么大碍,就是走路屁股有点疼,到医院检查却是股骨颈骨折。在老百姓看来,骨头就应该是很坚硬的,怎么可能打个喷嚏、不小心跌倒或者扭一下腰就骨折呢?今天,为大家讲一下关于骨质疏松的那些事儿。骨质疏松是什么? 骨质疏松是一种随着年龄增长而导致骨量减少、显微结构异常、力学
冬季气候寒冷,机体新陈代谢相对缓慢,体温调节能力与耐寒能力均下降,人体易受寒发病,尤其是老年人与体质虚弱者。因此,要想平安地度过寒冬,必须重视保暖,而头、背、足则是保暖的重点。 头暖 中医认为,“头是诸阳之会”。体内阳气最容易从头部走散掉,如同热水瓶不盖塞子一样,所以,冬季如不重视头部保暖,很容易引发感冒、头痛、鼻炎、牙痛、三叉神经痛等,甚至引发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因此,冬天选戴一顶合适的帽子是很必要的。 背暖 祖国医学称“背为阳”。冬季里如背部保暖不好,则风寒极易从背部经络上的诸多穴位侵入人体,损伤阳气,
俗语释义:大凡疾病都是由脚部受寒引起的。养生启示 脚是人体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支撑、负载、减震和行走的多种功能,被认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人的足部有10条经络通过,连接肝、胆、脾、胃、肾、膀胱等重要脏器,同时与主管机体运动功能的阳跷、阴跷脉,主管人体气血调节功能的阳维、阴维脉等相交往。作为一个全息胚,脚上有62个区域分别代表着人体的所有器官,被称为“放射区”,身体的五官、四肢、躯干和五脏六腑都在脚上存在相应的敏感点。它们间的联络、流注、交汇规律,可以调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和内分泌机制,既可以使许多疾病通过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