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很多人都有下肢不适的问题,比如膝盖发凉、双腿水肿……遇到这些问题,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如何自我调理,一起来学几招。引起双腿水肿的原因很多,其中脾虚是较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主水湿,脾在调节和维持水液代谢平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枢纽作用。若脾气虚弱,运化不力,则水湿内停,湿性趋下,重着黏腻,进而出现双下肢水肿,多为凹陷性水肿,并伴有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脾虚的表现。符合以上症状的人群,可在平时常服两款代茶饮健脾益气,以利水消肿。1.
发病不仅限于山区牧区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系统性变态反应性传染病。此病不只是山区牧区的人才会得,其实随着扶贫攻坚项目推进,现在农村贫困户养羊户增多、山区人口迁徙、城市流动人口增加,布病在城市经常见到散发病例,且不断增加。以青壮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其临床特点为易侵犯骨与关节引起感染性病变,表现为经常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这是由于人感染布氏杆菌后,病菌在体内产生菌血症和毒血症,累及各个器官,侵及大关节和脊柱造成。研究发现布鲁杆菌引起骨关节病变的发生率约为10%~70%
炎炎夏日,很多人喜欢吃些寒凉的食物解暑,可这种做法非常伤身。古人有言:“冬暖脊背夏暖肚”。夏季之所以要注意腹部保暖,一是因为人体腹部阳气本就偏少,加上夏季这点仅有的阳气还都散在体表;二是不注意腹部保暖,风寒暑湿易通过肚脐进入人体,导致拉肚子、痛经等。因此,天越热越要注意让肚子“热一点”,以调和脾胃、温润五脏。下面给大家介绍三个“暖肚”的方法。按摩 按揉腹部一般选择在入睡前和起床前进行。具体方法是:排空小便,仰卧位,双膝屈曲,双手搓热,全身放松,左手按在腹部,手心对着肚脐,右手叠放在左手上,先顺时针绕脐揉腹
据资料统计,白领已经成为便秘的高发人群,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便秘对身心健康有诸多危害,如容易造成肛裂或痔疮;影响美容,易致长痘、长斑、脸色暗淡无光;易使体内垃圾沉积,肠道有毒物质自我吸收,致头胀头疼、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等;有心血管疾病者极易因便秘而用力排便过度,导致脑出血、心绞痛等症;长期便秘也是诱发直肠癌的因素之一。有鉴于此,保持大便通畅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白领便秘高发原因 便秘,究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膳食结构不合理。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吃得太少,膳食纤维严重缺乏,导致大便形成困难
膝骨关节炎主要是以膝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的病理变化为主。正常的关节面最外一层是光滑的软骨面,软骨下面就是骨性结构:软骨下骨、松质骨。早期的膝骨关节退行性改变会产生软骨关节面的纤维化,软骨浅层出现龟裂,而软骨下骨会出现硬化改变。中期软骨面的龟裂程度加重,甚至可以到达软骨下骨,剥脱的软骨游离到关节内,诱发炎症反应,肿胀疼痛,关节不适感,而软骨下骨进一步硬化。后期软骨下骨面会“光亮可鉴”,软骨则如同稀疏的几缕残发。软骨下骨自身也从硬化量变到质变,出现了囊性变和软骨下骨外露,促使增生形成骨刺。可见膝骨关节炎主要是软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虽不如成人那么常见, 但由于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普及,临床观察发现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应引起家长重视。青少年腰突啥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好发于青中年人,发病原因与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有关。青少年(指13~18岁)腰椎间盘正在发育或发育接近成熟,纤维环及中间的髓核比较柔软有弹性,一般来讲不容易损伤突出。但如果出现腰部反复外伤,如扭伤、摔伤、过度运动等,或有些青少年学业繁重,长时间久坐,腰姿不正,则可能使腰椎间盘过早退变、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
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朋友都经历过耳朵痒的情况,通常这个时候,你肯定会找来棉签、挖耳勺来一掏为快,认为是“耳屎”太多,需要清理了,可一通打理之后,发现耳道内干干净净,并没有什么“耳屎”,反而越掏越痒,甚至掏出了血迹,但耳朵还是奇痒无比。其实,耳朵痒不只有“耳屎”太多造成,很多原因均可造成,需要大家警惕注意。造成耳朵痒的常见原因 外耳道耵聍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俗称耳屎。一般不需要自行清理,可通过咀嚼、哈欠等动作,排出外耳道。如果腺体分泌旺盛或耳道狭窄,可导致耵聍积聚,刺激
40岁的常女士每天健走或跳广场舞,周末还喜欢爬山。最近一个月双膝都隐隐作痛,尤其左膝厉害,求医时才发现自己得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专家介绍,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屈伸关节,在运动时承受着整个上半身和大腿的重量。如果锻炼过度、跑步姿势不正确等都可导致膝关节疼,如果不好好保护膝盖,可能使年轻的膝关节提早退化。那么,该如何保护膝关节呢?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控制体重 尽可能维持标准体重。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BMI≥24为超重,BMI≥
时值秋令,越来越干燥的天气让不少人咽喉开始不舒服。咽喉既有防御与保护作用,又是呼吸与消化的必经之路,素有“人体的要塞”之称,我们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容易体现在咽喉。中医认为,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尤以肺、胃、肝、肾最为密切。咽喉与肺 肺主气,上接于喉,开窍于鼻,三者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活动。肺主呼吸,通畅则和,失畅则病。喉的正常发音,有赖于肺气的清宣。若喉关失畅,则气息出入受阻,进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若肺气虚弱或肺经热盛,影响喉的功能,则会出现声音嘶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好发于舌、唇、颊等位置。虽然只是小毛病,但却会给日常饮食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人认为口腔溃疡是因为身体缺乏维生素或上火引起,一发作就去药店买一些清热泻火药和维生素,或者还有些人认为多吃点水果就好了,这些做法有时候反而导致溃疡加重,甚至反复发作。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认识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归属于 “口疮”“口疡”“口糜”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情志所伤、外感热邪以及体质因素等原因造成,病机多为心脾积热、阴虚阳亢以及虚阳浮越等,临床上可分为
耳鸣一症,多见于身体亏虚的中老年患者。近年来,耳鸣的发病似有年轻化趋势。白领人群、管理阶层中的部分人士,因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时间和质量难以保证,又整天与电脑为伍,因耳鸣来就诊之人日渐增多。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但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耳鸣产生的原因 耳鸣之声,在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为一侧耳鸣,有的则为两侧耳鸣。有的表现为绵绵的蝉鸣之音,有的表现为低沉的“隆隆”“嗡嗡”之声,有的阵发为
口疮往往反复发作,或满口糜烂,或色红作痛,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他疾病中。中医认为,其发病多由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病变在脾与心,虚证常涉及肾。治疗口疮以清热泻火为基本,内治外治相结合。内治是治其本,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外治是驱腐生肌,直接作用于溃疡病灶,帮助口疮愈合。舌上、舌边溃疡较多,色红疼痛,心烦不安者,多为心火旺。可用黄连5克、生地10克、淡竹叶10克、通草6克、甘草6克煎服,每日1剂。此方中,黄连泻心火,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除烦,通草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如果以口颊、上腭、齿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