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的健康关系着运动功能,很多人因为意外或重体力活动容易引发骨关节病,给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常见骨关节病的中医疗法。肩周炎。中医也叫“漏肩风”“肩凝症”,表现为肩周疼痛,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由于过度劳累,或年老体衰,肝肾气血虚损,加上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肩部经脉所致,中医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治疗法则,多以针灸、针刀配合局部理疗的综合治疗手段为主。早期(1月内)不宜锻炼,需减轻持重;粘连期(3~6个月)需配合自主练功活动如“手指爬墙”“叉手托上”“体后拉手”等动作;缓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双节期间正是登高望远好时节。登山不仅可以欣赏风景,放松心情,让疲惫已久的身心得到解放,而且登山也是一种时尚的健身方式,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但在尽情享受登山带来快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毕竟登山也是一项考验膝关节功能的运动,需要掌握几个登山时保护膝关节的小技巧。登山前 制定适宜的登山计划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制定登山计划,包括行走距离、登顶高度、预计所需时间等,应在自身体能承受范围内,不应盲目追求长距离、高强度的登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上班族忙于工作,难以按点吃饭,三餐进食时间不规律,早上匆匆起床,常常是来不及吃早餐就赶着上班;晚餐经常又因为加班而错过了吃饭的时间。那么长此以往,是否会得胃病呢?何谓“胃气”? 《灵枢·五味篇》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所谓“水谷”即指吃进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受纳”就是摄取食物,也是食物消化的基础。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然而,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食物的营养,所以
啥叫“骨错缝、筋出槽” 中医认为,“筋”“骨”紧密相连,各归其位,通过筋的“束骨”作用,维系骨关节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关系,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并完成生理范围内的各种功能活动,即“筋骨和合”。《素问·五藏生成篇》提及“诸筋者皆属于节”。“骨张筋”, 骨对筋具有支撑作用;“筋束骨”, 筋对骨起约束作用。“骨错缝、筋出槽”是骨伤病的特有临床表现,是一种病理状态,它不是一种单独疾病或诊断名词。这里的骨不仅是骨骼,还指各个大小关节;筋也并非就是现代医学的筋膜,而是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这些结构。只有当一个人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因此,牙痛时快速止痛是人们的迫切愿望,介绍几则外治法,牙痛发作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按摩疗法:取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陷中,患者用对侧手的食、中、无名三指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指腹按压处即是),左右各一穴,找准穴位,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按压30秒,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为止。一般按压治疗,疼痛可明显减轻,经过1~3分钟,疼痛即可消失。可舒筋活络止痛。塞耳疗法:用棉球蘸上等白酒或95%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触,若棉球已干,可再滴些白酒,一般只塞
57岁的常阿姨这几天膝盖隐隐作痛,感觉凉风往腿里灌,穿上厚裤子后稍缓解,但还是疼痛,尤其下雨天加重,影响活动和睡眠,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膝骨关节炎”。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秋季由于早晚天气转凉,阳气渐衰、阴气渐盛,阴寒之气留滞于关节导致气滞血瘀,引起骨关节疾病的发作。专家提醒,患有骨关节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在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预防。防寒保暖 骨关节病患者常出现关节疼痛、怕风、畏寒等症状,平时要注意保暖,切忌受风寒。特别是对于膝盖部,平时尽量穿长裤,做家务时也要尽量用温水,避免直接接触冷水。注意天气冷
最近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女孩”爆红,一些人开始模仿表演,但不幸发生的悲剧也引起网友关注。专家提醒“不倒翁”表演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驾驭的,盲目模仿不仅会伤腰部,更会伤及颈椎,造成危害更大。模仿“不倒翁”可致颈椎受伤 “不倒翁”原是形状像人,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可恢复直立状态的一种玩具,因而又称“扳不倒儿”。其结构一般为空心壳体,重量很轻,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重量较大,其重心在半球体内。不倒翁始终有一个接触点能在支承面上,永远是一个独脚体。不倒翁由于重心低,能平衡稳定。但它平衡稳定性往往受到外力的干扰
曾经有人戏言,工作不突出,业绩不突出,反而腰椎间盘突出。随着社会的进步,劳动方式有了巨大的改变,原来的重体力劳动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每天坐着工作,比如看电脑、伏案、开车等,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随之成为了常见的疾病。避免不良生活习惯 腰椎间盘突出是如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近些年来,腰椎间盘突出的问题有年轻化的趋势。腰椎间盘突出最主要的发病原因是因为固定椎间盘的肌肉变得松弛了,就是说肌肉的功能下降导致。如今上班族工作时长时间坐在椅子上,不工作了也每天守着电脑,不注重锻炼,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导致局部肌肉劳损而患上腰椎
吃喝拉撒都是人生大事。除了吃喝,临床上许多患者对畅便渴望的强烈程度,不亚于人们对食欲的需求。特别是一些伏案工作且又不爱运动的人,由于缺乏锻炼,直肠下部及肛门部的血管、神经、肌肉的功能明显减弱,肌肉韧带松弛,极易影响肠道。针对上述情况,不妨通过些“小动作”,来提高“拉撒”质量。早晨一起床就伸懒腰 通过伸展全身,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刺激肠道蠕动。清晨醒来伸伸懒腰尤其有效果。首先要仰面平躺,双腿自然分开,与肩平齐。双臂举过头顶,伸展全身,采用腹部呼吸法吸气。然后,保持这个姿势屏息5秒钟,再呼气,舒缓全身。空暇时伸
脊柱是人体背部的主要支架,称脊梁骨。它位于背部正中,由7块颈椎骨、12块胸椎骨、5块腰椎骨、1块骶骨和1块尾骨组成。整个脊柱骨中间有一管道叫椎管,内为脊髓。还有一条脊神经,是大脑与全身联系的通道,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信息就是通过脊神经传导到五脏六腑和四肢,而五脏六腑和四肢的信息又通过脊神经反馈到大脑。中、西医都十分重视保护背部脊柱。中医认为,人体背部有主一身阳气的督脉和贯穿全身的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脉,经脉上有大椎、命门和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肾俞等重要穴位。现代医学也认为,人体背部有丰富的脊
青少年脊柱侧弯是以脊柱某一段持久地偏离身体中线,使脊柱向侧方凸出呈弧形或“S”形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据统计12~15岁的青少年脊柱侧弯发病率约为2%~4%,女孩的发病率是男孩的2.5倍。近年来,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不断增大的学习压力,青少年脊柱侧弯的发病率有所升高,应予以重视。青少年易患此病 正常人的脊柱从后面看应该是一条直线,并且躯干两侧对称。而脊柱侧弯患者脊柱向一侧或双侧偏移躯干中轴线,形成“S”形弯曲,如果在X线正位片上的应用专门的Cobb法测量成角度数(医学上特称为Cobb角),大于10度时就定义
常先生一直有抠鼻子的习惯,最近,他因鼻子不通气、流黏浓涕到耳鼻喉科就诊,检查后得知自己患上了鼻息肉,医生说这和经常抠鼻子有关。抠鼻子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做的一个动作,当鼻于发痒或鼻腔内有脏东西时,偶尔抠一下无妨。但如果像常先生一样习惯性地抠鼻子,很可能会诱发鼻息肉。常抠鼻易使鼻毛脱落导致细菌入侵鼻内 鼻息肉是—种常见的耳鼻喉科疾病,通常伴随鼻子不通气流黏浓涕,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头痛、头昏等症状。由于症状与慢性鼻炎相似,许多患者将两者混淆,病程可达数年。鼻毛是保护鼻子的第—道屏障,对吸进来的空气有过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