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夏季养生有四宜。养阳、养“长”、养心、养脾。对于老年人来说,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差,更容易患病。因此,老年人要想平安度夏,以下的“六注意”大家要坚持做到。 1.充分休息:老年人必须养成午睡的习惯,以保证每天有8小时的睡眠时间。 2.避免着凉:夏季老年人避暑时注意对腰腹部进行保暖。 3.清洁皮肤:夏季要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物。 4.预防中暑: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或高温下活动,同时注意补水。 5.调节饮食:老年人代谢过程比一般人低10%-15%,所以夏季饮食应该新鲜可口、清淡易消化。 6.防肠道病:老
朝三 做一套呼吸操:清晨醒来,莫急于起床,先在床上做50次逆式呼吸,吸气时,提肛、缩阴、收腹、扩胸;呼气时,缩胸、松腹、松肛,悠长自然,一气呵成。既可吐出一夜积聚的废气,又可呼吸新鲜的氧气,还能因提肛缩阴防治前列腺肥大,促进排尿畅通。饮一杯温开水:起床伊始,先喝一杯温开水补充夜晚失去的水分,使血液稀释,有利于预防血液黏稠。吃一份水果:早饭前空腹吃一份水果,有益于补充一天内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暮四运动一小时:傍晚做一小时的散步等健身运动,有利于促进睡眠作用;喝一杯鲜奶:有预防中风、补钙和预防胆结
很多老人喜欢早起空腹喝一杯浓茶,用来提神通便。但专家提醒有空腹喝浓茶习惯的老人,这样不仅起不到提神通便的作用,而且对身体也不好。 清晨胃内残留物基本排空,空腹饮浓茶,不仅会引起胃肠不适,食欲减退,还可能造成胃黏膜的损坏,引起慢性胃炎,甚至可能损害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专家说,有些老人睡眠时间短,早晨四五点钟就起来锻炼。这时,很多老人虽然已经睡醒,但感觉并不是很精神,所以就想用喝浓茶来提神。实际上,起床后感觉疲劳、精神不振,是因为四五点钟时老年人的内分泌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缺乏肾上腺皮脂激素的分泌,而喝浓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给生活添了无穷乐趣,但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疾病。为了健康长寿,建议老年人切记春季生活五忌。一忌睡眠过多。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睡眠过多,无病也会躺出病来。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能力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既要保证充足睡眠,又要防止睡眠过多,一般每天睡八小时即可。二忌懒于活动。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可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
许多疾病在清晨表现出特有的症状,老年人如能了解这些症状,可以早期发现一些疾病,配合治疗。头晕 如果晨起头脑昏沉沉的,或者有头晕症状,提示患者有颈椎骨质增生、血黏度增高等疾病。早醒 有些老年人在早晨4~5点钟即从睡梦中醒来,睡醒后疲乏无力,且醒后心情一点也不轻松,反而郁闷不快。临床观察,早醒失眠主要见于各类抑郁症和精神心理障碍病人,尤其抑郁症患者多见。浮肿 如果老年人在清晨醒后,头面部有明显浮肿,特别是眼睑浮肿,提示患者有肾病或心脏病。晨僵 晨僵是指清晨醒后,感觉全身关节、肌肉僵硬,活动受限。在活动
一、不要饭后立即看电视。饭后,人体的全部消化器官都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消化器官司获得的血液供应应相对减少,从而有碍食物的消化。二、不要长时间看电视。老年人长时间的坐着看电视容易得一种叫“电视腿病”的疾病。老年人血液循环减慢,久坐易造成下肢麻木、疼痛、浮肿等。加上长时间凝视闪烁的屏幕和活动的图像,可引起刺眼、头昏、头痛和疲乏等症状。因此,老年人在看半小时电视后要闭目养神或做眼眶按摩,时而站起来走动走动。三、不要观看激烈的竞赛和惊险的情节。急剧的情绪波动对患有心血管的老年人来说是诱发疾病的因素。过度的紧张、兴奋
老年人多有早起的习惯。早晨空气清新,有利于排出夜间沉积在呼吸道的有害物质,促进新陈代谢。但由于老年人体内各器官的退化,如果不注意保健,早起也可能对健康不利。老年人早起一般要注意五宜。 起宜缓:早晨醒来后不要马上起床,因为老年人椎间盘比较松弛,如果突然由卧位变为立位,不仅容易扭伤腰背部,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有高血压、心脏病者如果突然改变体位,还可能发生意外。老年人醒来后,可在床上伸伸懒腰,舒展一下四肢关节,躺在床上休息一会再下床。 水宜温:冷水洗脸对老年人的面部皮肤有较强的刺激,除了长年坚持洗冷水澡和体质较
运动耳朵有助打通全身经络。老年人经常对耳廓、耳根进行拉、摩、敲、搓、捏活动,可以刺激耳廓的末梢神经及微血管,使局部循环加快,并有助疏通全身经络,增强代谢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全身防治疾病、增强体质很有益处。具体可以每天重复做下面几个动作。摩搓耳廓:两手五指并拢,手掌心分别横置于两耳廓上,均匀有力地顺向脑后推摩,再倒向面部拉摩。倒向面部拉摩时手掌心将耳廓压倒并拉摩耳廓背部。一前一后为1次,共9次,摩搓后两耳廓有热感最好。然后再做揉捏耳廓:两手拇指、食指相对,分别从耳廓上端向耳垂呈螺旋形揉捏,反复数次。接下来
老年人生活起居的安排“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是古人的长寿经验。按现代医学、生物学观点来看,它是符合科学道理的。那么,老年人怎样安排生活起居为好呢?睡眠—早睡早起,“一大两小”。即除了晚上要睡早、睡好外,在早餐及午餐后都要有一次小睡,每次不超过1小时。由于早晨起得早,经过几个小时的活动,早餐后小睡一会儿,可使体力得到恢复,比较符合老年人的生理要求;午餐后,常使人感到乏力,昏昏欲睡,小睡一会儿正好适应这一生理情况。饮食—要定时定量,每餐不要过饱。高龄老人应当少吃多餐。运动—勿懈勿躁,贵在坚持。具有活
金秋时节,秋风送爽,是人们感觉最舒适的季节。但是秋天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气候逐渐转凉,是老年人易发病的时令。因此,为了适应秋季气候变化特点,防病延年,老年人应注意秋季养生。1、调节饮食。老年人由于五脏衰弱,肠胃薄弱,如果饮食生冷无节,饥饱无常,势必伤胃犯病。因此,秋季老年人应少吃多餐,多食熟软开胃易消化之物。另外,由于秋季气候干燥,易犯津伤秋燥症,因此,在食物选择上应以甘平润燥、养肺生津之品为主。如:梨、百合、麦冬、荸荠、山药、猪肺、莲子、藕等可多食;也可适当加些滋补中
人到老年,身体抵抗力减弱,各脏器的生理功能减退。因此要合理地安排好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老年人应生活在和睦的家庭中,受到子女亲属的敬重才会精神愉快。每天的生活要有一定的规律,根据身体状况安排丰富的室内外活动。老年人的居室应尽量安排在向阳的房间,室内家具要简单,方便行走。早晚要开窗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使头脑清醒,身体舒适。睡眠应早睡早起,最好定时,形成条件反射,到时候就能入睡,不致失眠。晚餐后不要喝茶,少喝水,以免兴奋或夜尿过多而干扰睡眠,睡前用热水泡脚有利于睡眠。睡眠的时间则因人而异,每日5—8小时不
随着人的年龄增长,神经细胞功能也在逐步减退。老年人睡眠时间相对要比青年人少,容易醒,因而也容易疲劳。老年人白天常有打盹、思睡现象,特别是午饭后常常马上入睡。这种做法对老年人健康是不利的。专家指出,三种人饭后午睡有一定的危险性: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的肥胖者;血压很低的人或血液循环系统有严重障碍的人,特别是那些由于脑血管变窄而经常出现头晕的人。老年人大多有动脉血管硬化,尤其是肥胖的人。高脂血症容易引起动脉血管硬化,脑动脉血管硬化,常可造成脑供血不足。进餐后,消化道的血循环旺盛,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