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起病隐匿,渐进性发展。早期表现为记忆力减退、性格改变,老是丢三落四,刚发生过得事情不能回忆起来,以前脾气暴躁的人,会突然变得顺从乖巧,而从前脾气温顺的人,会变得暴躁易怒。症状严重者,甚至连家人的姓名、年龄、称谓也记不起来,大小便不能自理,生活需人照顾,外出乱走,最后并发感染、外伤、营养衰竭而死亡。轻度老年痴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中度老年痴呆需进行一定的监护与照料,重度老年痴呆必须安排专人照料。得了老年痴呆症,痛苦的不仅是患者本身,还有照料他们的家属,有研究显示,
肌肉痉挛,俗称抽筋,是一种肌肉自发的强直性收缩,发生在小腿和脚趾的肌肉痉挛最常见,发作时疼痛难忍,可持续几秒到数十秒之久。尤其是半夜抽筋,往往能把人痛醒。缺钙、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是老年人抽筋的主要原因。脚趾或小腿抽筋时,老人首先要找个安全的地方坐下,以免重心不稳跌倒。大小腿呈90度,双手握住前脚掌或抽筋一侧脚的大拇趾,将其扳向自己身体的方向,持续约20秒,重复2~3次,可视肌肉痉挛缓解情况适当增加次数。因老年人血液循环较差,多数下肢都有血栓,不能随意按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老年人小腿抽筋频繁,要警惕血管性疾
随着气温越变越凉,体质虚弱的老人易受寒邪侵袭。寒气入侵会导致老人免疫力下降,多种慢性病发病率升高。因此,深秋时节老人更要关注以下部位的保暖,防住寒气。一、头部 头部为“诸阳之会”,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部位。因此,感受风寒邪气,头部首当其冲。寒气入侵头部,会引发感冒、鼻炎、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等,有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还易发生高血压、急性心梗、中风等。气温突降时,老人外出可以戴顶薄绒帽,下雨时要及时把头部保护起来,避免淋湿。每天清晨应梳头百余次,使头皮微热,有利于头部经络气血通畅,促进诸阳上升,
上了年纪,老夫妻更得好好照顾对方,互相扶持。睡前给老伴捶捶背就很不错,既有益健康,又能增进感情。中医认为,捶背可行气活血,舒经通络。背部脊柱是督脉所在,脊柱两旁是足太阳膀胱经,共有53个穴位。这些经穴是运行气血、联络脏腑的通路,通过捶打刺激穴位,能起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老人常会出现腰酸背痛和肌肉紧张,捶背不仅利于肌肉放松、消除疲劳,还能防止腰肌劳损的发生。对于心神焦虑的老人,捶背带来的良性刺激能宁心安神。给长期卧床的老人捶背,可帮助排出痰液。老夫妻之间相互捶背,更是为感情增加“润滑剂”,哪怕白天拌了几句嘴,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关注中老年睡眠”。中老年人群系指年龄为40--60岁的成人。中老年工作人群则是指年龄为40--60岁的各类从业人员。强调对该人群的睡眠保健具有现实意义。中老年工作人群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睡眠健康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改群体承受着社会及家庭等诸方面的工作和精神压力,是睡眠障碍的高罹患群体;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期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1.2万人有睡眠问题的受访者中,中老年占18.8%,其中77.28%患者为慢性失眠。中老年工作人群失眠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工
一、不该恋床:恋床打乱了平日正常的生活规律,使体内许多生物钟错点。二、醒后不该立即剧烈运动:运动必须在晨起后稍作休息一下,待气血阴阳运行平衡后才可进行。若起床后,也未做准备活动,便马上投入比较剧烈的运动,就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的意外。三、不能不吃早餐:因为生活节奏加快等原因,目前普遍存在着“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丰富”的现象,这与科学进餐的原则是相违背的,是饮食中的误区。四、老人醒后不该立刻起身小便:早晨一觉醒来后,可能膀胱内已充满了尿液,有急不可待地排尿感,尿意越是紧迫,越要沉得住气,不可立即起身小便,
第一件事:深呼吸:清晨睡醒后,不忙起床,静卧5分钟后,先向左侧,再向右侧,最后仰卧,其间共伸3次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活动。然后,大打哈欠3~5次,随即起床到僻静宽敞处,伸臂踮足连续进行10次深呼吸运动,然后,哈哈大笑一次(总共用4分钟左右)。第二件事:净大便:尽可能做到每日清晨大便一次,养成习惯。大便时,最好回忆前些天最高兴、最愉快的事情,或想着今天和未来最美好的事情。这种精神和情绪的变化,有助于肠蠕动,能使大便通畅、排除彻底(一般用3~5分钟)。第三件事:四方眺望:立定,两眼平视,先向东远眺;然后,半闭
老年人在锻炼后,需要补充适量水分,但要注意喝水方法。首先,老年人在运动后要先休息一下。因为这时候,老年人的心脏跳动强烈,如果喝水,会加重心脏负担,尤其是有心脏病的老人。在感觉心脏跳动稍微平稳时,老人可以开始缓慢、小口、多次地喝温开水,每喝一小口的频率最好能保持与心跳频率相近。 其次,大量出汗后,也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大量出汗会使身体丢失很多盐分,如果再大量饮水,则会稀释血液中的盐分,加重“口渴”的感觉,出现心慌、出虚汗等现象。正确的做法是:最好先用水漱漱口,润湿口腔和咽喉,再喝50 ~100毫升淡盐水(1
1.补肾固齿法年纪大了,很多老人家都出现了肾虚的现象。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肾精不足就会引起髓亏骨枯,而“齿为骨之余”,骨质流失最先会表现为牙齿松动,不牢固。因此,只有肾精充盈,牙齿才会坚固如常。在这里,我有一个坚固牙齿的方子,拿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选补骨脂30克,怀牛膝15克,枸杞15克,每天早晚熬水喝,加入200毫升水,熬至100毫升左右即可。如果您每天早、中、晚再配着吃上一个核桃,效果会更好。2.叩齿咽津法每天早上起床后或者是晚上睡觉前,您将上下牙齿相互叩击30次左右,并将产生的津液吞下去,这样就
多数老年人体力衰退、机体抵抗能力变弱,体温调节功能降低,皮肤汗腺萎缩,冬怕冷、夏惧热。因此,老年人衣着服饰的选择,应以暖、轻、软、宽大、简单为原则。 炎热的夏天里,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要选择那些吸汗能力强、通气性好、开口部分宽、穿着舒服、便于洗涤的衣服,以便体热的散发、传导。丝绸不易与湿黏的皮肤紧贴,易于散热,做夏装最合适。 老年人的衣服要求宽大、轻软、合体,穿起来感觉舒适,同时衣服样式要简单、穿脱方便。老年人最好不穿套头衣服,纽扣多的衣服也不宜穿,宜穿对襟服装。 老年人的贴身衣服最好用棉布或棉织品,
安度晚年,欢度余生,是老年人的普遍愿望。要达到这个目的,固然需要社会提供保障,家庭给予扶养,而老年人自己也必须慎于修养。我国古代的医学家一再强调养生必须与养德结合。“养德、养生无二术”。高濂也强调说:“君子心悟躬行,则养德、养生兼得之矣。” 为什么养生必须结合养德呢?这是因为,良好的品德修养,有益于健康长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提出“仁者寿”的主张,认为“大德必得其寿”。如果不重视修养德行,只求助于方术药物,要想延年益寿是绝对不可能的。晋代养生家葛洪就说过:“若德行不修,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唐代
冬季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的季节,像老王一样以为“冲血管”能预防疾病的老年人很多。其实,“冲血管”这样的观点是很不科学的。一般来说,静脉输液确实可以调节血液的黏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部供血。但是,脑血管病只有在发生血管痉挛时,也就是发病时,药物才能起到作用。如果没有发病,用药是不起作用的。而且,对于有出血倾向的老年人,输扩张血管的药物,反而会加重病情。血管里的锈迹污垢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形象比喻。目前,没有一种静脉注射的药物能像有些患者认为地洗掉污垢那样简单。何况动脉粥样硬化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病变,是长期积累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