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18个节气。进入此节气后天气渐冷,开始有霜。此时,我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千里沃野上,一片银色冰晶熠熠闪光,树叶枯黄,冷气凝霜。专家介绍,“霜降”之时已经进入深秋,冬天的脚步越来越近,此时,养生保健尤为重要,有谚语言“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补冬不如补霜降”,正说明霜降时节正是养生保健的好时候。中医常言:“阴平阳秘,精神乃至”,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平衡,对于养生非常重要,可做好以下3方面为健康过冬作铺垫。膳食:忌辛辣宜平补霜降之时乃深秋之季,在五行中属金,在人体五脏中对应肺。中医认
在我国悠久的历法里,除了年份是用天干地支来记录的,一天中的时间段也是用地支来计算的。古人根据一天之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人们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智慧的将一整天也就是一个昼夜划分为十二时间段,对应十二地支。中医哲学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人的生活习惯应该符合自然规律。把人的脏腑在12个时辰中的兴衰联系起来看,环环相扣,十分有序。子时——睡觉保护阳气子时是23点到1点的时候,是胆经值班。此时为昼夜更替之时,阳气虚弱,因此最好用睡觉来养护脏腑。丑时——肝经造血时间丑时是1点到
11月22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小雪。此时,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成雪,但“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 我国古代将小雪分为三候:“一候虹藏不见;二候天气上升地气下降;三候闭塞而成冬。”由于天空中的阳气上升,地中的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所以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寒的冬天。早卧晚起 防寒保暖 随着冬季的脚步走近,自然界阳气趋于潜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人与天地相应,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体气血由外向里收敛,精、气、神趋向伏藏,机体新陈代谢变慢。“冬三月,此谓闭藏……无
人是自然界造化的产物,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中医所说的“天人相应”,即是指人要顺应自然界时间和气候的变化,每天按照十二时辰养生的要求,规律生活,在适合的时间做该做的事,保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中医叫正气,西医叫抵抗力),才能不生病或少生病。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天也有十二时辰之分。养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十二时辰的规律。每个时辰对应一条经脉,每条经脉又联系着相应的脏腑。所以,要根据时辰中经气的盛衰规律进行作息,也就是十二时辰养生。子时(23点至1点),阴气最盛之时,足少阳胆经最旺。中医养生理念
1月5日是小寒节气。专家提醒,小寒时节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勤晒太阳 冬季天气寒冷,会使身体的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血液循环变慢、脑部供血不足,这时可以通过晒太阳来缓解。充足的阳光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安宁,阳光可以让人很快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中摆脱出来,心情得到舒展。睡好子午觉 中医古籍《黄帝内经》中曰:“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说明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午时(11点~13点)“合阳”时间则要小寐,休息30分钟左右即可,最多不要超过1小时。即使不能够睡觉,也应“入静”,使身体得以平衡过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24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万物复苏,冬去春来。立春节气时气温仍较低,还会出现倒春寒等自然现象,此时由冬入春,人的抗病能力和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弱,容易生病。所以立春的养生就变得尤为重要,立春时节借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养生方式,与大自然相适应,力求身心和谐,可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调畅情志 养肝为先 根据五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中医认为肝气升发,喜条达,主情志,因此立春养生首先是护肝养肝,关键就是保持心情舒畅,防止“肝火上升”《黄帝内经》说:“春三
春节小长假期间拜年、聚会、各种娱乐、旅途奔波,难免熬夜、暴饮暴食,很多人平时的生活规律被打乱,身体不堪重负。因此在节后的两三天甚至更长时间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焦虑等,也有一些人出现便秘、长痘痘、口角溃烂、口腔溃疡等上火情况。出现这些情况最大的原因就是“过度”,中医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生病起于过用”。《素问·经脉别论》载:“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有饮食过用致病、情感过用致病、劳逸过用致病等,如喜伤心、思伤脾,久视伤血,久卧伤气,
每逢春节假期,往日里分散各处或不常相聚的亲朋好友汇聚在一起,共享欢聚时刻。但是,迎来送往也带来另一种劳累,于是“节后综合征”便乘虚而入。那么,有没有简单实用的中医防治妙招助您战胜“节后综合征”?症状:双肩难受 腰酸背痛 对策:按肩井 摩腰眼 过一次节不少人都会累得腰酸背痛,往往希望让他人帮着揉肩捶背,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揉肩的具体穴位在什么地方。揉肩的最常用穴位是肩井穴,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俯伏或者俯卧的姿势,此穴位于肩上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专家介绍说,按摩肩井穴能够直接或辅助治
雨水是全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节气的到来意味着万物开始萌动,春天即将到来。避寒保暖 春季风气当令,初春阴寒尚在,所以,人们在春季更容易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丘处机所注的《摄生消息论》说,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故春季应注意保暖防寒,顾护阳气,根据天气的寒暖添减衣物,不可骤减衣物,以免受寒,正确的做法是逐渐减少衣物。这也是老百姓常说的“春捂秋冻”中春季宜捂的原因。重在平肝 肝属木,喜条达,与春令升发之阳气相应。春
我国古人对睡眠是相当重视的,根据长期的经验积累提出睡眠过程中的一些禁忌,总结为“睡眠十忌”。一忌仰卧;二忌忧虑;三忌睡前恼怒;四忌睡前进食;五忌睡卧言语;六忌睡卧对灯光;七忌睡时张口;八忌夜卧覆首;九忌卧处当风;十忌睡卧对火。古人的经验总结对我们现在的生活还是很有指导意义的。本文稍加总结归纳,具体分析如下:不宜仰卧 因为仰卧位时,两手不自觉放在胸口,既压迫了心脏,影响其功能,有容易出现恶梦或梦魇。由于面朝上,一旦熟睡,容易因舌根下垂或口水流入气管而打鼾或呛咳。两腿由于伸直而使屈肌群被拉紧,影响肌肉放松。睡
春分在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0度时开始。《月令·七十二集解》:“二月中,分者半也,此当九十日之半,故谓之分。”《春秋繁露》:“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春分时,太阳直射在地球赤道上,晨昏线恰好通过两极,全球各地昼夜平分。春分以后,太阳光直射点逐渐北移,北半球白昼时间逐渐延长,黑夜时间逐渐缩短,一直持续到夏至,达到白天最长,黑夜最短。我国地域辽阔,全国春天到来的时间甚为悬殊。岭南地区随着立春到来春天就降临了,闽浙地区到二月下旬才见春色,黄河流域四月初才能和春风相遇,黑龙江省则直
“春雨甫惊蛰,草木犹未知,高人静无事,颇怪春来迟。”三月到,春姑娘仿佛是蒙着红盖头的新娘,羞羞答答却又摇曳生姿地向我们娉婷而来。隆隆的雷声,惊醒了冬眠的小虫,温煦的春风,撩拨着蛰伏的味蕾。在这个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时节,用什么美食为身体正确地开封呢?省酸增甘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云:“当春之时,食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因此,对大部分朋友而言,饮食上注意不宜食酸性食物过多,应选用辛甘微温之品。辛甘发散为阳,可助春阳升发,如葱、生姜、花生、豆制品、金桔、苹果、梨等。温食而非温补,故助阳而不助火,如桂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