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俗称“嚼”,是日常人们吃饭经常做的一个动作,可千万别小看了这个不起眼的动作,它和促进健康和延长寿命有着重要的关系。促进消化 唾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帮助和促进食物消化,咀嚼的次数越多,口腔分泌的唾液就越多,使吃进去的食物更容易消化,特别是较硬的食物,效果更为明显。防止肥胖 细嚼慢咽不仅有助食物消化,所分泌的唾液还可以减轻消化的负担,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的条件反射,防止进食过多。反之,狼吞虎咽、咀嚼少、吃饭快,则很容易进食过多,让人长胖。坚固牙齿 在我国中医传统养生方法中,就有叩齿功。老年人平时增加咀
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是世界肾病日,今年的主题是“人人享有肾脏健康”。第23届世界肾脏大会发布的最新全球肾病健康报告数据显示,全球约10%的成年人患有肾病,也就是说,每10人就有1人患肾病。容易困倦乏力 可能是肾脏求救信号 随着气温一路走高,温暖的春天真正要来了。很多人有白天困倦乏力的症状,常常归结为“春困”。但是,如果这种症状比较明显,而且长时间不能缓解,有可能是肾脏发出的求救信号。俗话说:“肾脏有病不吭声”,无明显诱因的困倦、乏力可能是早期肾病症状之一。而这些症状对于不少年轻人来说,往往觉得是工作劳
“主任,给我看看我的手指变形肿大,这是咋回事?”骨科门诊今年55岁的常女士伸出她的双手让我看,只见手指末节关节膨大肿胀,活动僵硬,压之疼痛,她还说除了疼痛,现在朋友聚会手也不好意思伸出来。根据X线片显示骨质退化增生,诊断为手指骨关节炎。临床上,此病多发生于中老年,女性多于男性,关节疼痛变形不仅影响生活,也对手指美容产生一定影响。手指骨关节炎常见 一般人只知道膝关节容易患骨关节炎,其实手指关节活动大易劳损,亦是此病的好发部位之一。由于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关节软骨的正常生理功能下降,包括关节软骨组织发生不同程度
如果去看中医,不少人都会拿到“脾虚”的诊断,所以有“十人九脾虚”的说法。为什么中国人“脾虚”的这么多,又该如何调理?脾是五脏之一,居于中焦,在膈之下、胃之左,正如《黄帝内经》所说:“脾与胃以膜相连。”脾在五行属土,喜燥而恶湿。中医讲的脾与现代医学的脾脏完全不同,中医主要从生理功能、人体作用等方面认识脾,强调脾是人体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输布其精微的重要脏器,所以称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说明人在出生后,生命活动的延续和精、气、血、津液的化生和充实,均有赖于脾主运化的生理功能。脾还是参与人体水液代
谈到耳朵,大家都知道耳朵是人体五官中的一个器官,其重要功能就是掌管听觉。如今,有耳鸣、耳聋等听力障碍的人不在少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专家介绍,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要降低听力障碍的发生率,控制新生听障人群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如何保护儿童听力健康?专家坦言,儿童期是听觉言语发育的关键时期,听力障碍极大可能会导致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并影响其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担。引起儿童听力障碍的原因主要有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等),其次为病毒感染(如
在日常健身活动中,人们因为不小心等而造成腰部扭伤(俗称“闪腰”)的情况时有发生。“闪腰”症状轻者患处隐痛,随意运动受限;重者疼痛显著,脊柱不能伸直等待症状缓解后,应逐渐做些腰背肌功能锻炼,加强腰腹肌的力量与伸展性练习,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愈合,避免组织粘连和肌肉萎缩,增强腰部适应外伤和抵抗能力,不仅对防止腰伤的复发大有好处,而且还能延缓腰椎劳损退变的进程。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很多,除了经常做些仰卧起坐或倒走等运动外,下面再给大家介绍几个值得选用的方法:小燕飞法 患者俯卧床上,去枕,将双上肢反放在背后,同时伸直
慢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痞”等病证的范畴,是指由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性病变,一般根据形态学变化分成浅表性与萎缩性两型,临床表现为并无特异性的上腹饱胀不适、嗳气、食欲减退,或兼无规律性的上腹疼痛,在疾病后期常出现乏力、短气、厌食、形体消瘦、贫血、长期腹泻等。因此必须重视慢性胃炎的治疗与预防,以下介绍可以居家防治慢性胃炎的几个中医妙招:药膳食疗生姜和胃茶:生姜3片、红茶适量,共置茶杯中、以沸水冲泡3~5分钟;趁热频饮、一日1~2剂。功能散寒止痛、温胃降逆。适用于胃脘冷痛的调治。豆蔻馒头:白豆蔻15克研末
46岁的常女士最近1月右拇指突然疼痛,活动不灵活,如果用力活动则感觉嘎登响,连抓东西切菜做饭都受到了影响,她也没有扭伤,这是咋回事?她急忙到中医院骨科就诊,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右拇指狭窄性腱鞘炎,经针刀治疗痊愈。发病具“四多”现象手指腱鞘炎(又称狭窄性腱鞘炎)属骨科门诊一种十分常见的疾患,发病率约为2.6%。“四多”现象是指女性多、拇指多、中老年多、类风湿多。此病特别容易在不知不觉中侵犯中老年女性,虽然五指均可能发生腱鞘炎,但当属拇指为最多(约占95%),其余四指则非常少。如果两侧比较的话,又以右侧拇指发病
最新医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10.8%,也就是说,每10个成人中就有1人患不同程度的慢性肾脏病,肾脏病发病率如此之高,值得引起全社会的注意。专家介绍,肾病患者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有的患者感觉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即发现肾脏病已经很严重,有的甚至到了尿毒症期,需要马上做血液透析。那么,肾脏疾病到底能否早期发现?能否提前预防?了解肾脏疾病的先兆尿液有泡沫:健康人每天排尿4~6次,尿量约1000~2500毫升,如果尿量过多或过少、或者起夜次数过多、小便有泡沫,就应引起注意。全身没力气:肾功能
肝脏是人体负责消化和代谢的重要器官。护肝先要做到不伤肝,即使是很小的肝脏损伤也可能危及生命。为此,特整理生活中几大伤肝“杀手”,从中西医结合的角度告诉你如何远离它们。经常熬夜 夜生活的丰富和工作压力的增加,经常熬夜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的肝病都被“熬”了出来。专家介绍说,中医认为“人卧血归于肝。”从西医的角度来说,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流经肝脏血流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其解毒能力。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有助于清肝泻火,从而预防肝病。不及时排尿 欧洲肝脏研究协会专家丹尼尔·帕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吃不饱”已不再是人们担忧的问题,而“怎么吃更健康、更营养”则越来越困扰着我们。说到“吃与健康”,就不得不说到我们的消化系统,中医认为,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脾胃功能减弱会导致没胃口、反胃、胃胀、恶心呕吐、便秘等,对于一些轻微的消化系统症状,能否少吃药、不打针,通过简单轻松的锻炼方法而得到缓解呢?下面,请大家跟着我做一些小动作,来解决消化系统问题。向生活取经 轻松解决胃胀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因为吃多了、受凉了、吃得油腻了而出现胃胀不适的症状,人们习惯性的缓解
造成黑眼圈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血管型黑眼圈,缘于生活作息不规律;另一个是色素型黑眼圈,缘于长期日晒。除上述两种原因外,所有的睡眠不足,也是常见诱因。以下两种方法可以改善缓解黑眼圈。敷土豆片:血管型黑眼圈就是血液循环不畅通而导致的瘀血。对于这种类型的黑眼圈,外敷土豆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土豆片内的胆甾烷衍生物茄碱,可渗于皮下组织及血管内,加快血液流速,起到较强的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作用。穴位按摩:穴位按摩也能改善血管型黑眼圈。用食指、中指以及无名指,从眼头的位置,轻轻地滚到眼尾至太阳穴,然后双手搓热,整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