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穴位定位: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功效说明:具有升阳举陷、益气固脱的作用。●主治疾病:小儿头痛、目眩、失眠、焦躁、惊厥、脱肛。●推拿方法:用手掌按在头顶中央的百会穴,以顺时针方向揉按50圈,再以逆时针的方向揉按50圈,每日2~3次,可缓解小儿头痛、头重脚轻、目眩、失眠等疾病。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百会穴60~100次,长期按摩可防治脱发、脑卒中失语。艾灸方法:用艾条回旋灸百会穴10~15分钟,一天一次,可治疗头痛、鼻塞、眩晕、梅尼埃综合征。刮痧方法:用刮痧板角部刮
●太溪穴的穴位定位: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功效说明:具有清热止咳的作用。●主治疾病:咽喉肿痛、牙痛、耳聋,耳鸣、咳嗽、气喘。●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点揉太溪穴2~3分钟。每天坚持推拿,可缓解咳嗽,气喘。●配伍治病太溪配飞扬,主治头痛、目眩。太溪配肾俞、志室,主治遗精、阳痿、肾虚腰痛。●按摩方法用拇指用力按揉太溪穴100~200次,每天坚持,能够治疗耳鸣,头痛、眩晕。●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太溪穴5~20分钟,一天一次,可改善各种肾虚引起的症状。●刮痧方法用立刮法垂直刮拭太溪
●太阳穴穴位定位:位于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功效说明:具有宁神醒脑、祛风止痛的作用。●主治疾病:小儿头痛、眼睛疲劳、牙痛、惊厥,目赤痛等。●推拿方法:用一手拇指指腹紧贴太阳穴,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200~300次。长期推拿,可缓解小儿头痛、目赤痛等疾病。●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揉太阳穴30~50次,长期按摩有改善视力、预防头痛等作用。●艾灸方法用艾条温和灸太阳穴10分钟,一天一次,可治疗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刮痧方法用角刮法刮拭太阳穴1~2分钟,力度轻柔,一天一次,可治疗
●迎香穴的穴位定位: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功效说明:具有祛风通窍治鼻炎的作用。●主治疾病:小儿感冒,鼻出血、口歪或慢性鼻炎等引起的鼻塞、流涕、呼吸不畅等疾病。●推拿方法:用中指指腹直接垂直按压在迎香穴上,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1~3分钟,再以逆时针的方向揉按1~3分钟,力度由轻至重,每天2次。每天推拿可有效缓解小儿感冒、鼻炎。迎香穴是治疗鼻炎、鼻塞的重要穴位。经常按揉,可以宣肺气、清肺热、通鼻窍。
●血海穴的穴位定位:屈膝,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功效说明:具有调经统血,健脾化湿的作用。●主治疾病:湿疹、荨麻疹、膝痛、腹胀。●推拿方法:用拇指指腹稍用力旋转按揉血海穴50~100次。每天坚持推拿,能够治疗湿疹,荨麻疹、气逆、腹胀。●按摩方法:屈曲大拇指,以拇指指尖按揉血海穴,每日早晚各1次,左右两侧每次各3-5分钟。●艾灸方法:对准血海穴施以艾条温和灸10~20分钟,每日1次,灸至皮肤稍泛红晕为止。
●膻中穴的穴位定位: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功效说明:具有理气止痛,生津增液的作用。●主治疾病:胸闷、吐逆、痰喘,咳嗽,支气管哮喘。●推拿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从膻中穴向两边分推至乳头处200~300次。合并食指、中指,两指指腹按在膻中穴上,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50~100次,力度适中,不宜过重。每天坚持推拿,可缓解胸闷、吐逆、痰喘、咳嗽等疾病。●最佳穴位配伍1.膻中配天突穴,有理气平喘的作用,治哮喘。2.膻中配肺腧穴、丰隆穴、内关穴,治咳嗽痰喘。3.膻中配厥阴腧穴、内关穴,有
●神阙穴的穴位定位:位于腹中部,脐中央。●功效说明:具有温阳散寒、消食导滞的作用。●主治疾病:腹痛,久泻、脱肛、痢疾、水肿、便秘、小便不禁、消化不良、疳积、腹胀等疾病。●推拿方法:把手掌放在神阙穴上,手掌不要紧压皮肤,在皮肤表面做顺时针回旋性的摩动100~200次。每天推拿,可缓解腹痛,久泻、脱肛、小便不禁、消化不良。●保健灸法:灸10~20分钟,灸时用温和灸或隔物灸法,如将盐填脐心上,置艾炷灸之,有益寿延年之功。艾灸此穴选择冬季为宜。神阙穴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肚脐,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通过脐带给胎儿供给营养
穴位定位: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在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功效说明:具有解表退热、宣肺止咳的作用。主治疾病: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抽搐、咳喘等疾病。推拿方法:使小儿的手自然平放于身侧,用拇指指腹按压在小儿曲池穴上,以顺时针的方向揉按100下。每天坚持推拿,可缓解风热感冒、咽喉肿痛等疾病。按摩方法:以单手轻握对侧手肘下,弯曲大拇指以指腹垂直掐按曲池穴,左右两侧各1~3分钟。刮痧方法:持刮痧板以面刮法、平面按揉法轻刮曲池穴30次,可适当涂抹润滑介质,以避免给皮肤造成损伤。艾灸曲池穴的方法:让患者取坐
本文目录1 太白的准确位置图2 太白穴的功效与作用3 太白穴主治病症4 太白穴自我取穴按摩法太白的准确位置图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即脚的内侧缘靠近足大趾处。太白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湿疹、胃痛、腹胀、吐泻。太,大的意思;白,肺的颜色,气也;“太白”的意思就是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此处穴位的物质是从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到达此处穴位后,受长夏热燥汽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所以称太白穴。此穴也称大白穴。此穴也是脾经俞穴、足太阴原穴。作为脾经腧穴
本文目录1 公孙的准确位置图2 公孙穴的功效与作用3 公孙穴主治病症4 公孙穴自我取穴按摩法公孙的准确位置图公孙穴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公孙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胃痛、呕吐、腹泻、胸闷。公孙,即公之辈与孙之辈,指此处穴位内的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在五行中,脾经物质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此穴内物质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太白穴传来的天部之气;二是地部孔隙传来的冲脉高温经水。脾经与冲脉的气血在此穴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气。因为此穴位于人的
三阴交穴乃足太阴脾经穴位,为足太阴脾经与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三条阴经的交会之处,这三条经脉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肾藏精,主生殖,为先天之本;肝主疏泄,藏血调血,调达气机;脾统血摄血,为气血生化之源,均与胞宫及其行经功能密不可分。调控三阴交穴可以兼顾三阴经的气血运行,调理脾胃、补益肝肾、濡养经脉,从而发挥缓急止痛的功效,为不可多得的“模范穴”。本文详细介绍了三阴交的准确位置图,三阴交穴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目录1 三阴交的准确位置图2 三阴交穴的功效与作用2.1 经常按摩三阴交能起到以下作用3 三阴交穴主
本文目录1 阴陵泉的准确位置图2 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3 阴陵泉穴主治病症4 阴陵泉穴自我取穴按摩法5 刺激阴陵泉穴的具体方法5.1 一、按摩阴陵泉穴的方法5.2 二、阴陵泉穴的艾灸方法5.3 三、阴陵泉穴的刮痧方法6 阴陵泉穴治病医案6.1 艾灸阴陵泉穴治疗脚气6.2 针灸阴陵泉穴的治疗水肿7 阴陵泉穴适宜的人群和使用宜忌阴陵泉的准确位置图阴陵泉穴属足太阴脾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的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处,与阳陵泉穴相对。阴陵泉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小便不利、腹胀、腹泻、水肿、黄疸。阴,水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