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天阳下济,地热上升,气候炎热为四季之最。“人与日月相应”,在人体五脏之中,心属火,与夏相合。因此,安度夏日,首当养心。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入心。暑邪内伤“心神”,可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大量蓄热,兼之其升散的特性,使腠理开泄,不断出汗,耗气伤津,造成人体中暑。所以,夏季养心,防暑降温是重要一环。炎夏,不仅在外要注意防暑,在内还须注意养神。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良心境,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胸怀宽阔
夏季养生贵在养心,所以《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心者,生之本……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癌症病人体质虚弱,加之大量用药,因此在夏季酷暑时节更应注意养心。养心的重点是养心气。中医认为汗为心之液,心气足则气能行津,则有汗出,此即养心之道。癌症病人夏季宜做到:进热饮食 夏日天暑地蒸,人体却是外热内寒。具有清热解暑如荷叶冬瓜汤、皮蛋搜肉汤、海带排骨汤、苦瓜之类,一般趁热食用。由于癌症病人往往脾胃弱,饮食需要保持新鲜、清淡、多样、易消化。不喝冰镇饮料,喝热茶水,微微汗出,心气畅达。少量多次频饮水,不可短时间大量吞
有句民间谚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处方。简简单单一句顺口溜,道出了中医冬夏养生的根本。即将进入三伏,我们来谈谈夏季养生。我们都知道夏季要做到:1.晚睡早起。2.不贪凉。3.调节心情。这里侧重谈谈“不贪凉”。小朋友夏天最喜欢吃冰激凌喝冷饮,大人则喜欢待在空调房里不出门。这样做都不利于夏季养生。如南宋的长春子丘处机在《摄生消息论》里讲:“夏季心旺肾衰,虽大热,不宜吃冷淘冰雪、密冰、凉粉、冷粥,饱腹受寒,必起霍乱。”可见宋代也有冷饮,可在当时是不提倡吃的。北宋的医学家陈直在《养老奉亲书》中说:“夏日,檐下
中医认为暑季人体阳气外浮,暑湿之气容易乘虚而入,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这一季节尤其要注意养生。暑季当防中暑暑季应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曝晒,注意室内降温,保证充足睡眠,讲究饮食卫生,以防中暑。一旦出现全身明显乏力、头昏、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多为中暑先兆,应立即将转移至阴凉通风处休息,喝些淡盐开水或绿豆汤、西瓜汁、酸梅汤等,严重者应送往医院诊治。饮食以清淡为主暑季的饮食调养应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由于天气炎热,易伤津耗气,因此常可选用清热解暑、益气生津之品,
夏季烈日炎炎,万物盛长,却又暑邪当令,火热炽盛。正似《水浒传》云:“赤热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这一季节,正需慎养,古人虽为安然度夏总结了很多养生方法,但总不离“清”之一字。清暑降温 夏日酷暑难耐,民谚说的“人到夏至边,走路要人牵”,生动地反映出夏至到大暑节气人们的生理状态。因此,夏季养生首先要清暑降温。这就要求在生活中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少吃多餐,一顿饭吃得东西越多,身体产生代谢热量也就越多,人会感觉越热,多余的热量还会化为脂肪储存起来;二是多用温水冲澡以清暑,特别适合在睡前进行;三是运动得法,运
时值大暑节气,自古以来此时夏日炎炎,甚为难过,诗人多有诗为叹,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夏夜叹》中写道:“永日不可暮,炎蒸毒我肠。安得万里风,飘飖吹我裳。”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乘凉饮冷,以解暑热。但切莫贪凉,损伤阳气。养生的最高原则就是道法自然,顺应自然,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话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因此,夏季养生重在“养阳”。夏季那么酷热,竟然要养阳?还得从一则生活常识说起,冬天的井水(地下水)是温热的,而夏天的井水是清凉的。人与自然相应,夏季阳气蒸腾,向上向外散发,故天气往往十分炎热。与此同时,体内阳
大暑已至,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入心,可致人体体温调节失去平衡,大量蓄热,造成中暑。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性情急躁。“心静”是抵御热浪的重要方法,此时最宜安神定志,静坐练功。静坐功的要点在于调身、调心和调息。调身:就是端正身体的姿势。采用坐式,可盘膝坐,也可垂腿端坐。盘膝坐时,左手背安放在右手掌上方,然后两手轻搁在两小腿上,贴近小腹。垂腿端坐时,宜将两手放在两大腿上部,掌心向下,自然放平。身体务求平直,背部不能倚靠物件,面朝正前方
夏季是最容易“上火”的季节,可能会引发中暑、咳嗽和呼吸不顺畅等一系列问题。如何积极地防治“上火”是我们夏季必学的知识。下面为大家介绍10种防治“上火”的食物。1、香蕉一般人认为败火以食香蕉为最好,中医认为香蕉性味甘寒微涩、无毒,具有清热止渴、清胃凉血、润肠通便、降压利尿等作用。对于口渴、便秘等阴虚肠燥或血热气滞者尤佳。若脾胃素虚、阳气不足的人食香蕉就会适得其反,反会使虚火更旺。2、西瓜西瓜是败火的宠物,素有“吃上两块瓜,药物不用抓”的说法,其除烦止渴、养心安神作用颇大,但对脾胃虚寒、寒积冷痛、便溏尿清的人
暑热症、热伤风、热射病……连日来,国内许多城市气温炎热,高温引发的各类疾病层出不穷。那么,当高温来袭,人们该如何应对各类罕见的“怪病”呢?反复低热或是中暑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过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时,即为中暑或暑热症。闷热天气里,一些婴幼儿反复低热,可又没有打喷嚏、流涕、咳嗽等感冒症状,这有可能是“暑热症”在作怪。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汗腺功能又不足,闭汗或出汗少,不易散热,因而在酷热天气体温调节失效,易发生中暑或暑热症。
高温下,人体汗液大量蒸发,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如果补充水分不足,会增高诱发缺血性中风和心肌梗死的风险。尤其是老年病人,由于体温中枢调节功能欠灵敏,大脑较迟钝,往往出现口渴也不敏感,不能及时进水,如果本身有高血压,就更容易导致热中风。老人要防热中风,首先要注意住房应保持阴凉通风,配置降温设备并减少过多的活动等。其次要常饮水,夏天出汗多,老年人要注意补水,即使感觉不渴,也要不时喝些水,汗多还应增加饮水量。在半夜或清晨可以适量饮水,这有助于保证充足的血容量并使血液稀释,对防止热中风十分有益。注意饮食也是预防对策之
在炎热的夏天,一方面在室外可因“中暑”而倒下,而另一方面在室内又可因“空调病”而倒下。对此,从保健的角度讲,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冷”的状态,不仅是冬天,夏天也会发生,如过度使用空调会感冒,身体甚至出现打寒战的情况,而且时有腹痛、头痛等情况。而“热”的状态,也不仅仅是夏天,如冬天在取暖房间穿着厚厚的衣服,同样有汗出的情况。下面介绍两个特效药,让您坦然应对夏天的“冷”与“热”。常温水:针对夏天的“冷”,夏天注意多饮水的人很多,然而过多喝冷饮致寒气聚于体内,同时体外又受到空调冷气的攻击,累加起来,身体则难以承
薄荷,又名番薄荷、苏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薄荷是一味药用蔬菜,又是一味居家良药。夏天食用一些薄荷,可以起到清心怡神、疏风散热、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的效果。中医认为,薄荷性凉,味辛,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疏肝解郁等功效,常被用于治疗风热感冒、肝气郁滞、胸闷胀痛等。《神农本草经》曰:“薄荷气味辛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本草纲目》言:“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清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