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即将来临,为了对付酷暑高温,人们各想高招。可是,有些招数却可能让人们在享受暂时的清凉惬意之后,健康受损。下面就是人们在夏日容易步入的防暑误区:赤膊凉快不少人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其实并非如此。一般来说,衣服覆盖面积越小,身体散热也越快,因而愈觉得凉爽。但研究表明,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盛夏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正确措施: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
夏季天气炎热,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多。因此,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生活中的五个“最佳”可助你一臂之力。最佳蔬菜——苦味菜 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中医认为,夏令暑盛湿重,既伤肾气又困脾胃。而苦味食物可通过其补气固肾、健脾燥湿的作用,达到平衡机体功能的目的。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苦味蔬菜中含有丰富的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最佳
时下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已进入梅雨季节,此时天空连日阴沉,并且降水连绵不断,正如民谚所言:“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在梅雨季节里,空气湿度大、气温高,衣物、家具等许多东西很容易受潮,甚至发生霉变,并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那么,生活在这一地区人们,应该怎样走出“霉雨”的困扰呢?“霉雨”之霉主要源于霉菌,霉菌对人体健康会造成以下两类损害。首先是霉菌本身造成的感染症,其次是过敏反应。就感染症而言,即通常所说的脚癣和由念珠菌霉菌引发的食道炎及胃肠炎等。霉菌迅速繁殖主要有四个原因:一是温度超过20度,二是湿度超过8
进入秋季,人体新陈代谢速度下降,而且经过酷夏各种冰冻食物的轰炸,很多人的脾胃处于疲劳状态,此时进补会加重脾胃负担,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因此,秋季进补前重在养胃。秋季养胃要保证三原则: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吃饭细嚼慢咽,定时定量,不吃霉变、熏烤过度的食物。2.保持营养均衡。多吃煮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尽量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尤其忌贪吃生冷的瓜果。3.先泻火,再进补。秋季调理要先泻胃火,待燥火退后再进补。同时,注意胃部保暖,适当运动。秋季进补前可先吃些绿豆、薏苡仁、扁豆等,祛除体内湿热之邪
慢性肺病好发于冬季,到了夏季,咳、喘、呼吸受限、活动困难等状况均有所缓解,很多患者会因此放松对疾病的关注和治疗。其实夏季是肺部慢性疾病康复的最佳季节,对于肺气肿、慢支炎、慢性阻塞性肺炎、间质性肺病等肺病患者来说,尤为重要。夏季勿忘肺病诊治中医认为肺病多由外邪侵袭,或痰饮内聚,或肺气肺阴不足所致,亦可因其他脏腑、血脉病证传变而致。肺病形成的过程是邪实与本虚交互作用,病变从肺到脾到心的演变过程。肺为娇脏,主气,所以外邪侵袭,首犯肺脏。肺气壅遏不宣,清肃之令失常,则发生咳、痰、喘、闭。若能提早预防、辩证治疗,即
夏天气温高,人体出汗多,体内容易缺水,若水分不能及时补充,缺水更加严重,可使血黏度增高,促使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因而诱发中风、心梗、心绞痛等疾病。因此要采取以下措施来预防:饮食:日常膳食宜清淡,以素为主,粗细搭配。食用有助于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的食物,如黑木耳、青葱、洋葱、大蒜、柿子椒、香菇、柠檬、菠萝等;具有降脂作用的香芹、胡萝卜、魔芋、螺旋藻、紫菜、海带、山楂、核桃、玉米、芝麻等。饮水:饮水要注意时机,早晨起床后、每餐饭前一小时和就寝前饮水较好。最好每天饮用2000毫升水,且应选择稀释水,最理
肺不仅掌管人体的呼吸,还协调辅助心脏,管理全身气机、血液、津液的运行,并且促进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与此同时,肺也非常娇弱,在寒气到来时往往第一个沦陷。一、夏天是养肺黄金期盛夏,人体的阳气会达到一年中的高点,外界暑热骄阳,躲在体内的寒邪、痰湿最容易被赶出来。对于已经有肺部疾病的人来说,相比寒冷的冬天,患者夏季感觉最舒服,是稳定期康复治疗的“黄金季节”。夏天养肺也面临着挑战,吹空调、吃冷饮都会招来寒气,引起感冒或加重肺病,让肺功能进一步下降,形成恶性循环。二、夏季养肺 学会四招肺功能减弱,则会出现气短懒言、周身
自然界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就应该顺应不同的节气,调整自己,该宣发的时候宣发,该收敛的时候收敛,做到与天地相应,这就是顺时养生。“夏气之应,养长之道;秋气之应,养收之道”。经过天气炎热的夏季,进入秋季之后,天气迅速由炎热转为干燥,人体也到了“夏秋之交”的分水岭。这个时节该如何养生?饮食及生活习惯,大家该怎样去调整,才能防止疾病的趁虚而入?专家介绍,夏秋养生要十分注意“三重”。肠道重呵护 到了夏秋之交,门诊腹泻患者往往增加约四成之多。秋季腹泻、急性肠胃炎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小
大暑一过,酷热难耐,很多人便开启了“凉快”模式。但是其中一些看似是“夏季专属”的常见行为,实际却是在不知不觉中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健康。为此,介绍几则夏季养生方法让大家安然度夏。勿要贪凉 顺应阳气夏季属火,气候炎热,是万物蓬勃生长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气最盛、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根据中医“顺应天然”的养生原则,此时更应该注意养护阳气。《黄帝内经》中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不难看出,如果损耗了阳气会对生命健康造成危害。在夏天,无节制吃冰棍、喝冷饮、长时间对着空调吹、运
严格来说,医学上并没有“空调病”这个诊断名称,这是一个社会学诊断的病名。一般来说,凡是与空调有关或空调引起的相关疾病,就称之为 “空调病”或称为“空调综合征”,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而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腹痛腹泻、上呼吸道感染、关节酸痛等一系列症状。引起空调病的常见原因空气干燥 房间内湿度太低会对人体眼、鼻等处的黏膜产生不利作用,导致黏膜病,导致眼干、眼痒、咽干、咳嗽、流泪、流涕等。房间密闭 空调房空气流动性差、风量小、长时间不开窗、阳光不足,致病微生物容易滋生,易于引发感染。室内外温差较大 人体的
在中医里面,被寒邪伤到,有伤寒与中寒之别,一般如果体表被寒邪伤到,叫伤寒,如果我们咕咚几瓶冰啤酒,直接把脏腑给冰住了,这叫中寒。那么,都有哪些感受寒邪的途径呢?寒邪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阳气弱的人,更是要躲着寒邪,一般体表感受的伤寒还好说,最难受的是中寒,有隐蔽性,会和其他的内科杂病混在一起。第二:寒性凝滞 气血凝滞,不通则痛,总是会引起胃肠,腹部等的疼痛,还有客肺、肠胃、心脉,寒凝胞官等证,老人在这个季节如果不注意,就会寒凝心脉,导致心脏的问题,所以春捂秋冻是不适合老人的。第三:寒性
今年三伏天真的有些热。据气象部门统计,今年7月以来,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辽宁、吉林、重庆、山东、河南等地偏高2℃以上,尤其是7月中旬以来,高温“超长待机”,超20省(市、区)酷热难耐,多地气温突破当地历史极值。今夏之热乃正常今年的热不仅仅在中国,就在8月4日,中国气象报社发布了《热浪席卷北半球,北极现罕见高温!究竟是谁在“焖烧”地球?》的文章,今年入夏以来,高温热浪席卷北半球,欧美以及亚洲多国遭遇持续高温天气,部分地区出现干旱火灾,北极圈气温甚至超过30℃等问题的专访。国家气候中心气候服务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