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抖功,说神秘也行、讲神奇也行,但总之方法简便。这种从脚趾到头顶全身性的锻炼,对身体很有效果。坚持“一日抖三抖,能活九十九”,创造健康奇迹。
三分钟健脑功是一种结合工作的练法。尤其是对脑力劳动者,效果比较明显。
武术界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的说法,马礼堂更是一针见血道:“气功和武术是一家,武术家之上乘者,都以练气为真。不论内家、外家,气功不得真传,则难以登峰造极。”正如武谚所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他曾写诗道:“气功武术本一家,可惜后学习练差。内外合一含奥义,艺高体健气伸发。” 在这里,笔者介绍道家上乘气功“龟息真定功”给广大武友,望武友中有识之上,有爱武之心,发大志愿,试一习之,气功入门。 龟息(龟吸气潜水,久久始分数次缓缓吐之。龟能长寿,故人效之而作龟息,龟息之法以纳气久闭为难)真定功,据说是清
胎息是相对正常的凡息而言的。抱朴子曰:“得胎息者,能不以鼻口嘘吸,如在胎胞之中。”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过肺实现的,如果通过炼功,逐渐使肺的功能停下来,而用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这就是胎息。人类本来就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只可惜在母胎时才具有,一旦出世后,这种先天的功能就开始在体内潜伏,要靠后天的艰苦锻炼才能重新得到。 胎息是道家中非常重要的修行功法,它的发明更早于内丹术,但它又是内丹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初级阶段大约相当于内丹术的炼精化气阶段,它的高级阶段则相当于内丹术的炼气化神阶段。胎息的高级阶段往往是和
1、简单易行的奇特打通方法:一、叩首叩手法(小周天打通法之一) 叩首顾名思义就是磕头,有人说磕头也是锻炼吗?那当然,磕头还是道家修身密法之一呢! “学道本无门,叩首先有益”。但是咱们练的叩首不是头碰地,而是头叩手背。就象是我们趴在桌上打盹时将额头压在手背上的感觉。也就是说怕我们的额头直接磕在地板上会疼痛受伤,用手垫着。这样额头撞在手背上,既不会因接触面太软而无效,也不会觉太硬而受伤。 然后按拜佛叩头的样子。以额头部分(鼻根至前发际线)撞击手背。幅度和力度,因人而异,本着由轻而重的原则。抬头再叩时要有一个头
其实,练吐纳并不难,「吐」就是用嘴巴吐气,「纳」就是用鼻孔吸气,我练吐纳功是这样的:
【编者按】无极式气功动作简单,易学易会,属于站桩式气功之一,对一些慢性病颇有疗效,因而在广州、香港、澳门受到群众的欢迎
大雁气功排毒功,取盘坐式练功,腿的盘法与以上所说的自由盘腿一致。双手分别置于胸、腹部位;右手拇指与其余四指收拢,拇指与中指贴近,但不掐决;右手拇指收于四指中间、左手心对胸部绛宫穴,右手置于气海下面,起“托丹”的作用。 这种练功姿势,有利于排散胸部心、肺以及手阴阳经脉的病毒气,使任脉有效打通,对排散全身的病气亦有甚佳的效果。行功中天顶和印堂穴可进入天气、中气。因而,通与补的效果可同时产生,对人体有益。此功行功时间不超过一刻钟。另外,不能盘坐练功者,也可以将两脚垂地,这是练大雁功静功所允许的。练静功应注意的事
抗打的功夫在武林美其名曰金钟罩铁布衫,是防身自卫的最基本功夫。虽然,某些人认为“与其学挨打,不如学打人”,但是再高明的高手也不可能在搏击中不受一击。如果不经“打”而且恰巧打在“要害”,这一击就有可能结束了战斗。所以搏击功法我觉得还是应该视实际需要练习。抗打的功夫在武林中有许多表现形式,最让人喜闻乐见的就是那些“表演”的东西。表演增加生活的乐趣,偶尔为之也并无不可,但是真正的抗打功夫表演绝对不是目的,它和那些靠憋气僵硬起肌肉来“抗”打的东西也是两回事。下面我介绍的东西或者很简单,但是我认为已经道出了许多“大
很多气功爱好者,习练气功半年到一年时间,却没有练出丹田气来。怎样才能快速练出丹田气来,并能迅速结成金丹呢?笔者结合自己的练功方法和心得体会,总结出几种方法供同道们参考。1.上吸下呼法端坐或盘坐均可,以自然舒适为度。眼帘微垂,舌尖轻抵在上齿龈处,双手虎口相交,叠放于下丹田处,自然呼吸。在吸气时,意想宇宙上空真气被吸到头顶(百会穴处),呼气时,意想真气从百会经印堂穴流到中丹田处(膻中穴区域)。呼吸一定要匀、缓、自然,意念一定不要过重。每天早、午、晚练习三次,每次20~30分钟,大约3~10天即会感到每一呼吸时
练功姿态: 1、站式站式的要求是:两脚与肩同宽,脚尖朝正后方,胯部轻轻下坐,头微上顶,下颌内收,颈部抓紧,眼睛微闭,舌轻贴上腭,手与肩自然下垂,轻轻含胸。头顶百会穴,胸中膻中穴,下阴会穴成不断线,以全身觉得温馨为宜要点,意守丹田。站式练功时,身体容易摆动,这种摆动是有一定规律的晃动,不会呈现乱动景象。此式侧重于锤炼筋、骨、皮。站式练习意念太轻时,容易发生“入睡”的觉得,应控制好意念深度,避免跌倒。 2、坐式坐式练功次要有端坐式、自然盘膝式、双腿平行式、半自然盘膝式和双盘膝坐式(结跏趺坐式)。坐式练功时,应
一、健丹田:形意拳内外兼修,首要是养气、练气、运气。于是就必先分健丹田。 1、以意领先,气沉丹田。 形意拳以心意为谋主,气意为元帅,力意为将士,就必须以意领先。气沉丹田,是使气沉于脐下三指(宽一寸二分范围)的丹田穴。而且三心要并,即把气从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的三心,要并收于丹田穴,而使气归一。因此气沉丹田,又把三心三意并连归一,则丹田养气,才有基础。 2、以形练气,丹田气聚。 形意拳是通过外形动作的不断练习,促使丹田气聚而不散漫。先要提肛收阴(会阴),即提气上聚于丹田。即拳谱云:“紧撮谷道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