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静功专练真气,能使丹田在短期内聚积、贮存和调动真气,具有得气快、气感强、简便易学等特点,只要遵循功法要旨,坚持锻炼,一般2—3天即有腹内温热跳动之感,2月可以气通周天。今介绍如下。 一、站式内气转立面圆圈 两足分开同肩宽,重心在两足间稍偏前,头中正,顶悬项竖,下额微收,沉肩坠肘,虚腋松腕,合掌舒指,含胸拔背,松腰缩胯,肛门轻提,两膝微屈,足趾平铺,口眼轻闭,舌舐上腭,精神内守,平心静气。先作分段贯气放松法:从头部、颈部、两肩、两手、胸背、腰腹、两下肢、两足部,依次自上而下放松,两眼随之内视,并配合呼气
胎息是相对正常的凡息而言的。一般人的呼吸都是通过肺实现的,这就是凡息。如果通过练功,逐渐使肺的功能停下来,而用皮肤、肚脐、丹田来呼吸这就是胎息。 人类本身就具有这种特殊的本领,只可惜在母胎时才具有,一旦出世后,这种先天的功能就开始在体内潜伏,要靠后天的艰苦锻炼才能重新得到。 胎息的主要表现有鼻翼扇动,腹式呼吸旺盛,腹部丹田呈脉冲式跳动。当丹田向外跳动时,皮肤毛孔表现 为吸气,反之丹田向内跳动时,皮肤毛孔表现为呼气。丹田自动节律产生后,周身充气明显,甚至四肢发麻。 一、胎息入门 丹闾式胎息法 呼气时想尾闾关
这些功能的训练,是天山功陈伟的功法当中的一小段,很好的东西。 什么叫功能?一般情况下,人可以弯腰,跳高,跳远,跑步等等这就是功能,所谓功能的训练,就是将你身上原有的功能强化,在短短的时间内,将其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一般情况下,不管是体育还是气功,开始都是要训练功能。 功能训练的好处:首先可以坚定意志,第二可以使你自身潜在的一些功能能够显示出来。 一、收地阴气 起立,两脚平分站立,两臂自然下垂,两眼微闭,舌舐齿交、挫腕,两手与臂成90度,由两肩带动两臂起,尽量抬到两肩不能抬的高度,下,两手按到实在不能按的地
一、静功修炼方法 1.傻站法姿势:自然站立,不拘姿势。凡是练气功有要求的要领都不要,怎么舒服怎么站,轻松自然。双手可放在两侧裤兜或衣兜里,或重叠于小腹前。高血压者,两手自然下垂。双目垂帘,呼吸自然。 运用意识:站好后,用意识找自身的中心(重心),使身体勿向前也勿向后,不偏左也不偏右。如觉脚尖吃力时,中心向后移,左脚吃力时,中心向右调整,总使身体保持平衡状态。由于身体重心时刻在变化,因此,意识也时刻不离自身,即“形神相守”、“心身合一”。这样很快就能入静,使全身舒通。当找到自身的平衡时,身体会有一种微微摆动
八段绵是我国传统的动功功法,历史悠久,流传甚广,在长期应用中,经过多人的改编其套路略有不同。现将李剑华氏整理的一套八段锦比较严肃,简单好学,介绍于下。(一)双手撕开顿两肩(1)方法:①立正,全身正直。②两手前平举,臂伸直,掌心向上。③两手握拳,上臂下垂,小臂上屈,掌心向内,两拳平放在面前。④两臂及时赂左右平抬起,两拳相触,拳心向外,虎口向下。⑤两拳握固向左右分开,上臂稍下垂,小臂直立屈肘,两拳分置在左右肩旁,掌心向前,虎口向内。(2)功用:缓和并舒展肩肘关节,增加握力,扩展胸廓。(二)左右分推指朝天(1)
古代八段锦从十二世纪传到现在的八段锦多种多样。金元时期改变的称“子午导引记”。南宋初年无名氏改变的是:一、 仰手上举所以治三焦;二、 左肝右肺如射雕;三、 东西单托所以安其脾胃;四、 反而复顾所以理其伤劳;五、 大小朝天所以通脏;六、 咽津补气左右挑其手;七、 摆鳝之尾所以祛心火疾;八、 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金元时代八段锦改变为:一、 仰托一度理三焦;二、 左肝右肺如射雕;三、 东脾单托西通臂;四、 五劳回顾七伤调;五、 游鱼摆尾痛心脏;六、 手攀两足理于腰;七、 次鸣天鼓三十六;八、 两手掩耳后头敲。清
灵子术渊源是我国上古时代流传下来的一种气功动功。近代日本对亦颇有研究。灵子术的理论认为,每人体内都散布着一种能出能量的“灵子”,它是生命的原动力。灵子术就是专于将流散的“灵子”积聚和运行的一种功法。其法重在研究呼吸变化,提高气体代高考功能,使全身精气下凝丹田,蓄积脐下,处然腹力壮紧,元气弥满,消化迅速血液循环调适,从而提高身体素质,发挥人体机能潜力。故灵子术有防病、益智、延年的功效。其练功效应分显动与潜动两种。潜动时手上发出的气可使“百板走动”,并用一塌胡涂发气治病。显动则是身体自发动,功后使人速成到轻松
气动功是一个独特派别,过去流传于民间。原名“灵子术”。1956年由当时的拳师杨世华先生传给张天戈并整理出文字资料并用于临床实验。该功是通过特定的姿式、意守、调息的锻炼达到息调心定、在真气内生基础上,而发生“静极生动”。这种基于内气启动的肢体自发运动,不同于一般的外动功和体操。它的特点是:静中生动,动中求静,静动相兼,动静统一。气动功的操练形式分五种,现介绍三种:(一)操作(1)基础功:采取平坐式,坐于椅上,头有悬空之意。闭目内视下丹田,口微开,自然呼吸,气沉丹田,不可故意憋气。一般基础功可练一周左右,每日
中国古代,有许多医学著作中,都记载了咽津功的方法和其作用。古代人把口中的津液称之为醴液、华池、玉泉、琼浆等。如晋·《抱朴子》记载:“能养以华池,浸以醴液,清晨叩齿三百过,永不动摇”。又如东汉文物《铜尚方规矩镜》中铭文记载:“渴饮玉泉,饥食枣”,这里浸醴液、饮玉泉,就是古代的咽津养生气功,而道家把它称为玉液炼丹,流传久远。常年坚持锻炼,可以却病、可以保健、可以防癌、可以延年。操作方法1、姿势:静坐、静卧、静站都可以采用。平心静气后,鼻息口呼,轻轻吐三口气。2、叩齿生津:闭咀,轻扣牙齿20—30次。然后将舌头
本功法是初学者入门的练功法,多人实践而不断得到修正和完美。它对治疗高血压、神经衰弱,溃疡病等症有较好疗效,又可诱导入睡。(一)操作(1)姿式:松静功一般可有卧式、站式及坐式三种。卧式分仰卧式与侧卧式,站式取自然站桩,坐式取平坐式、靠坐式。(具体要求可参见第四章姿势锻炼一节)。(2 )放松法:放, 松法分局部放松法和三线放松法两种,具体要求见第四章放松锻炼一节。放松法是基本功。摆好姿势后,用意识引导全身放松,主要是消除紧张,使全身肌肉、内脏、血管、神经放松。要求自头上向脚下放松。头部放松,虚灵顶劲(头轻轻向
炭火气功始于清朝,又称纳小气法。属于有声息气功范畴,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功法。适合于矽肺病、肺结核、冠心病、高血压、神经衰弱、遗精、阳萎、内脏下垂、脑血栓后遗症及某些妇女病等慢性疾患进行锻炼。炭火气功过去由于传授条件严格,故仅被少数人所掌握。保定钱进氏秉承天津市已故名老中医陈揖五先生的传授,结合个人体会,将此功重新整编公诸于世,兹介绍如下:(一)准备活动(1)方法:身体直立,双掌向上推,两臂伸直,同时足跟提起,然后握拳回拉至胸部,同时吐气,足跟着地,反复做三次。然后两掌分别在胸部侧胸部、肩臂部推摩七至八次。(
先从“伯乐相马”的故事讲起。伯乐发现了一匹千里马送于楚王,楚王看马“骨瘦如柴”,不相信。伯乐说:它确实是千里马,只是喂养不好又过于劳累,调养一段时间就行了。果不其然,此马日后驰骋僵场,真的就是一匹千里马。何以如此?它“引颈长嘶,声音洪亮,如大钟石磐,直上云霄。”也就是它的肺功能好,肺功能好才有耐力,才会生命力强。 说白了,活人和死人就差一口气,人活着就是一口气。肺主一身之气,所以肺功能的强弱及正常与否,牵系全身之健康和生命之长久。 我们都知道心脑血管病是危害生命的罪魁祸首,其实呼吸系统疾病的杀伤力也是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