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疼痛,除了吃药来止痛之外,还可以按摩身体上的某些保健穴位。头痛——印堂穴 无论是感冒还是心烦,在你紧锁眉头时,不妨轻轻舒展开来,因为解除头痛的开关就藏在两眉之间。两眉间有个印堂穴,按摩这个位置有助于缓解头痛、鼻部不适等症状。头疼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轻轻地揪揉这个部位2分钟左右,动作宜慢不宜快,稍微用点力,以感觉微麻、发胀为宜。一般的头痛立刻就能见效。牙痛——合谷穴 牙痛总会让人坐卧不安,此时不妨试试身体两个止牙痛的穴位。一个在“虎口”附近,即拇指、食指合拢时肌肉的最高处。揉压
冬至后为一年中最冷的“三九天”,民间素有“冬补三九”的说法。三九天进补,应以养藏阳气为主,而要想藏阳气,选用腰后的命门穴最好!命门穴,属于督脉上的腧穴,具有固本培元、温阳补肾之效。传统医学认为,冬至节气为阴气最盛的时候,“阴极而阳始至”,身体内潜藏的阳气开始升发。如果阳气不足,则不耐寒冬、升发受阻,使得身体机能活动减慢、抵抗力下降。命门穴为人生命维系之处,是人体阳气的根本。通过刺激命门穴可以起到补益阳气,激发身体机能,从而起到提升抵抗力的补益作用。取穴法:在盆骨外侧摸到最高点,为“髂棘”;髂棘连线与身体后
冬天手脚冰冷的时候,大家都会习惯将双手合并来回对搓,以摩擦生热来取暖。搓手、搓脚的动作简单,只要选对需要搓的位置,也能起到保健作用。搓手心,清心安神每天适当搓搓手、搓搓脚,不但能起到取暖的作用,这里提到的“搓”,在中医按摩推拿中,属于摩、推、擦法的范畴,就是用手在体表施加少许压力,进行单方向、往返或环转的活动。因此,只要选对位置来搓,也能起到保健的功效。在我们手心有个劳宫穴,手握拳时,中指下的那个地方就是穴位所在之处。据临床验证,劳宫穴有清心火、除湿热、理气和胃、镇静安神的功效,其强壮心脏及安心定神的效果
对付三伏天因暑热、潮湿和贪凉所致的外感风寒,可常按涌泉、极泉和阴陵泉三个穴位。涌泉 效果:按摩涌泉可滋阴降火,缓解上火症状。按法:涌泉位于脚底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凹陷处,晨起和睡前用力按揉20~30次,效果更好。极泉穴 效果:炎热多汗容易让人心烦气躁,这个时候不妨按摩极泉穴,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按法:极泉穴位于腋下,适度捏拿腋窝,每次按捏约3分钟。然后左手上举,右掌轻拍左腋下30~50次,再换左手拍打右腋下,重复5遍。阴陵泉 效果:伏天气候潮湿闷热,湿邪经皮肤侵入人体。按摩阴陵泉有助加强脾
【穴名】该穴位于膝关节内侧,膝高突似丘陵,而为脾经合穴,五行属水,如山陵下泉水涌出,与外侧阳陵泉位置相对,故名阴陵泉。【穴性】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具有补益脾气、清热利湿之功。中医学认为口角流涎和脾胃积热或脾虚不敛相关,且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直接与唾涎生成相关。饮食不化、积热于脾胃,热邪上扰舌下,则唾涎外迫而溢流;脾气亏虚不能固摄唾涎,则见涎流口角。按揉阴陵泉穴,既可健脾益气以固津液,又可清泻脾胃积热。【取穴法】在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以拇指循小腿内侧上推,至膝关节下可触及向内上方弯曲之
腰眼穴位于腰部第三椎棘突左右3~4寸的凹陷处,居环绕腰部的“带脉”之中,为肾脏所在部位。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有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主水液代谢等功能,喜温恶寒,常按摩腰眼处,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固精益肾。按摩方法是:两手对搓发热后,紧按腰眼处,稍停片刻,然后用力向下搓到尾闾部位(长强穴)。每次做50遍,每天早晚各做一次。常按摩腰眼,不仅可以疏通带脉和强壮腰脊,而且还能起到固精益肾和延年益寿的作用。中年人经常搓腰眼,还能防治风寒引起的腰痛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按摩腰部既可使局部皮肤里丰富的毛细
成语“六阳会首”出自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对着众官人每在此,我这一去,若有些儿差失呵,我输我这六阳会首。”讲述蔺相如以定国安邦为重任,反对谋动干戈,主张躬行仁义,独自陪赵成公赴秦国的渑池会,并立下誓言,以自己的头颅做担保的故事。十二经络有啥作用在古代,把人的头颅称为“六阳会首”。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头部是中医十二经络中的手三阳和足三阳这六条阳脉汇聚的地方。所以,头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之一。十二经络有什么作用呢?《内经》里这样说:“十二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学之所始
看过武侠小说的朋友对任督二脉一定非常熟悉,剧中经常有打通任督二脉后功力大增的情节。任督二脉真的存在吗?是不是真有那么神奇?任督二脉的确是存在的,是人体奇经八脉中的两条,其余还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带脉、冲脉。任脉为阴脉之海,调节十二正经中六阴经(肝、脾、肺、心、肾、心包经)的气血,主妊养胎儿,与生育功能密切相关。任督二脉隶属奇经八脉。人体经络系统主要由经脉和络脉组成,而奇经八脉就是经脉的一种,其他还有十二正经和十二经别。奇经八脉之“奇”是相对于十二正经而言的。十二正经与脏腑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如
我们的身体上有许多凹陷的部位,这些部位隐藏着大量对身体有益的穴位,因此被人们俗称为“养生窝”。养生窝有哪些?怎样按摩才有效?我们跟着专家一起来学习一下。1、按眼窝 安神缓头痛 轻闭双目,用食指与中指指腹分别顺时针与逆时针缓慢旋转按摩眼皮5~10次,也可在相应穴位处轻按压约1分钟,安神止痛的效果更佳。  眼窝处有晴明、承泣、丝竹空等诸多穴位,通过按摩缓解眼部疲劳,对近视眼、老花眼及用眼过度等引起的目赤昏花、视物不明有明显改善作用。按摩这些穴位还能镇静安神、延缓眼周皮肤衰老。2、按颈窝 缓解咽部不适
“每天关机一小时”将给自己更多的休息时间。这里的关机,当然可以是静音或者将手机放在旁边,暂时不去关注。或停下手里的工作,瞭望一下远处,或停下匆忙的脚步,走到郊区,静静地聆听那些早已被忽视的声音,如流水、鸟鸣,用力呼吸,感受大自然的气息。除此之外,还可以动动手指,按摩一下眼、耳、鼻等,使五官清明、头脑清醒、神气舒畅,减少皱纹,容颜焕发。按一按 缓解眼疲劳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人们常通过眼睛来评判一个人的精气神。现在用眼过度已经成了危害健康的普遍问题,人们热衷于用电脑处理各种公文、邮件,看电影或浏览新闻,
秋冬换季之时天气忽冷忽热,体质虚弱的人抵抗力低下便很容易感冒。自我按摩人体五个特定穴位,可激发身体内的免疫功能,减少或减轻感冒的发生。合谷穴 位置: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之中点处;或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操作:两手相对,以右手中指尖压在左手合谷穴,随呼气向小臂方向压推。吸气时放松,保持指端皮肤重新压在合谷穴。然后用左手中指压在右手合谷穴,左右各推压36次。功效:缓解流行性感冒,伤寒,头痛,发热恶寒,咳嗽。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
取坐位或站位,全身放松,双眼平视微闭,呼吸调匀,静息1~2分钟。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掌虎口位置,首先用自己的拇指指尖,轻轻地按压对侧的合谷穴,保持其余的四根手指置于掌心。过程中渐渐地用力,一直重掐压1分钟。 下关穴:下关穴位于颧骨下缘中央的凹陷中,用双手中指或食指指腹,放于同侧面部下关穴,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部枕骨下,将双手拇指的指尖,分别放在同侧的风池穴的位置,而其余的四指就要依附在头部的两侧位置,适当用力地按揉1分钟左右,在按压的过程中,可以逐渐加力,自己感觉能承受即可。 阳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