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张先生最近查体有“三高”,在妻子的督促下,走进了健身房健身,他每天在跑步机上跑一个半小时,大约5~6公里路程,本以为“三高”症状会得到缓解,没想到1周后竟出现左侧膝关节内侧疼痛,反而不能正常行走,到医院拍X线片后骨质未见异常,医生检查后诊断为膝关节胫骨内侧髁炎,需要休息并采用中医治疗。膝盖的坚强与薄弱人的膝关节(俗称膝盖)看似十分强大,不仅能支撑体重,而且行走跑跳运动也非常灵活,但它也有薄弱的一面。首先它的关节面是平面,不如球状关节如髋关节那样稳定性好,一不小心很容易扭伤;其次膝关节周围肌肉少,主
颈椎病是由于长期从事低头工作,使椎间盘发生退变,产生骨质增生、韧带钙化,直接和间接地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脊髓,而使颈椎病发作、外伤和局部受寒等,常为本病的诱因。颈椎病的病变是难以逆转的,但是可以做些预防措施以避免它继续恶化,不妨试试下面几套保健操:后颈牵拉:以双手用力将头向前下拉,尽量使下巴贴近胸口,至后颈部或肩胛部位有拉扯感为止。停留15秒再放松,重复5次。肩胛牵拉:将左手掌置于右肩,右手置于头顶,右手用力将头向右前下方拉,至有拉扯感为止。停留15秒,再放松,重复5次。摩面:两手中指贴
32岁的都市女白领小美每日长时间伏案工作,常常加班。但近半年,小美总觉得腰背有些疼痛不适,晚上更明显,起床后觉得腰背僵硬,活动一下又能缓解,工作时也容易疲倦,她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同事,同事说像小美这样的“工作狂”肯定是“腰肌劳损”了,建议小美去她家隔壁的养生保健馆做做理疗,效果肯定不错。于是小美就在同事的推荐下去做了理疗,但症状却没有得到改善,腰背酸痛依然反复发作。不可忽视的腰痛直到一天早上,小美觉得自己好像有些“感冒”,整个人晕乎乎的,一测体温38.2℃,奇怪的是自己并没有咽痛、鼻塞、流涕、咳嗽这些症状,
曾接诊过一位患者,患者感觉大腿处有一片皮肤火烧火燎地疼,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因为平时有点什么不舒服,大多揉一揉或者用热毛巾敷一敷就缓解了,于是这次也想当然地用热毛巾敷在患处。没想到疼痛非但未减轻,反而持续加重。几天后,疼痛部位还出现了一片红疹子,到医院一看才知道这是带状疱疹,腿部疼痛正是早期疱疹引起的,而热敷只会使疼痛加剧。热敷确实可以解决不少小病小痛,但是,如果不了解疾病的性质,热敷使用不当反会加重原有疾病,所以热敷不是“万能疗法”。热敷是将热源(药物或非药物)置于局部皮肤或穴位上的一种中医外治疗法
冬天很多人都会手脚冰凉,即使喝热水、多穿衣服,也依然暖不起来。这在女性、老人和体弱者中更为常见。人们大多认为手脚冰凉是“寒”造成的,于是选择吃牛羊肉、辣椒、生姜、桂圆等辛热之品来温补。有些人吃完会感到身体热乎乎的,手脚也不那么凉了,有些人却可能适得其反。中医认为,手脚冰凉属“肢厥”范畴。《伤寒论》云:“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由此可见,肢厥是由于阴阳之气失去平衡、不能相互贯通,导致阳气不能正常布达温煦所致。而肢厥也有寒热之分,不是所有的手脚冰凉都是阳虚惹的祸,我们要辨证施治,不可盲目温补。寒证造
颈椎病会引起心脏病、吞咽不畅、视力障碍、腹胀便秘、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上班族、老年人是颈椎病的高发人群,建议平时活动脖子时,不要做360°的圆周运动,只做90°向左转、90°向右转的动作,以确保脖子两侧的韧带在短时间内都能得到均衡的牵拉,切记动作要缓慢。生活平时要注意保暖,尤其不要让颈椎吹到冷风。如果是脖子不舒服,可以用滚背的方式预防颈椎病,缓解轻度不适。滚背法一:并腿屈膝坐在地上,两手环抱住小腿,自然呼吸,别太急促,收腹拱背,身体往后从尾椎、腰椎一节一节触及地面,刚开始脚不用越过头,多做几下后再视自己身体
人到中年,不少朋友会突然被肩痛困扰,甚至逐渐发展到,日常的穿衣、梳头都成了问题,更别提抬手够高处的东西了,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院子里唠嗑的老伙伴告诉你,这是“五十肩”。上网查了查,又感觉是肩周炎的症状,很多人认为“甩甩膀子”,自然就好了。赶紧打住,再甩下去,你可能会疼的更厉害!因为肩痛可不都是肩周炎,还有可能是,肩袖损伤造成的。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详细的看一看肩周炎与肩袖损伤吧。什么是肩袖损伤随着运动医学的发展,对肩部疾病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引起肩痛的疾病中,“纯正”肩周炎的比例并不高,仅5%左右,而95%以上
俗话说,“一通百通”,老百姓都有这样的感觉,只要大便通畅,一天轻松舒爽,若大便不通,那可就别扭了,全身难受。您真的理解便秘吗什么情况才算是便秘呢?这要从排便次数和便质两方面来说。一般而言,人正常应该每天排便1次~2次,部分人隔日一次,如果没有什么不适感,也属正常。如果连续3天以上没有排便,就是便秘了。另外,正常人的粪便应成形,便质松软,易于排出。若便质干硬或黏腻,难以排出或屡排不净,即使每日勉强排便,也属便秘范畴。有人认为,便秘算不上什么大毛病,这可大错特错了。“进食—消化—吸收—排泄”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
老王的耳鸣就像夏天的蝉叫,时间可不短了。因为不碍吃、不碍喝,从来也没当回事。前几天和两个朋友聊天,没成想他们也有耳鸣。这可引起三位老人的注意,一起相约到医院检查。耳鸣分类有两种 根据症状找病因 生理性耳鸣 耳鸣是在没有外界声音刺激的情况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响声。正常人在特殊情况下也可能发生耳鸣,比如用手捂住耳朵或侧卧位耳朵接触到枕头时,就可能感受到嗡嗡的响声,一撒手、一翻身,耳鸣就没有了,这在医学上称为生理性耳鸣,属于正常现象。但是,如果在日常生活环境里,耳鸣持续存在,甚至影响情绪、工作和学习,那就一定要
重视眼健康,发挥治未病作用,及早干预眼病,拥有健康的眼睛势在必行。《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是中医学重要的防治思想,治未病助力眼健康具体有以下三方面。未病先防在没有眼病时做好预防,调养身体,避免、戒除不良嗜好,提高正气抗邪能力和防止病邪入侵。一是顺应四时,防止外邪侵袭。眼居高位,直接暴露于外,更易受外邪的侵袭,若四时不正之气侵犯人体,能致各种眼病,尤以外障眼病(外眼病)为诸多。如风性轻扬,最易伤头目,而致目睛斜视、眼睑眨动、黑睛生翳(角膜炎)等,还可以使动脉硬化、高血
1、太阳穴 太阳穴是颅骨最薄弱的部分,骨板厚度最薄处仅为1-2毫米,且太阳穴下方有大脑中动脉。如果遭受暴力打击,易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引发颅内血肿,使人陷入昏迷。伤后应及时手术,否则可能致命。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殴打伤、跌落伤、砸伤、冲撞伤等。防护措施在地震或踩踏事件发生时,首先保护头颈部,用一只手捂住太阳穴,另一只手从后方护住颈椎,两个手肘向前夹紧护住面部,同时弯曲身体为“婴儿状”,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也是保护头部其他部位的姿势。 2、后脑勺 后脑勺里面有呼吸心跳中枢脑干,它负责维持心跳、呼吸、消化
60岁的沈大爷近日头晕嗜睡,不曾想竟遭遇了最凶险的脑梗。所幸家人送医及时,得以“抢回”一条命。专家提醒大家,春节期间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特别是脑梗塞。因为春节期间,情绪因素、饮食因素均易引起血压波动,容易造成心脑血管伤害。因此一旦怀疑为脑梗,家人和朋友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以最快的速度将患者送往有卒中救治能力的医院进行抢救。高血压、高血脂、肥胖、抽烟、饮酒、熬夜都是脑梗的高危因素,男性45岁以上、女性55岁以上具备两项以上高危因素者平日最好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司匹林。如果出现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