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关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灵枢经脉篇》,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络穴,有益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镇定止痛之功,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选大穴。寻找内关穴,这里有个简单的方法: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问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从养生和美容的角度讲,中国古人讲究心灵美,是很有深意的。人的美实际上与气血息息相关。心主神,其华在面。心之神主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充足,自然反映到脸上。平时多按揉内关穴,坚持下去,自然会有奇效。可以把内
生活中大家都有过这种体会,若很久不运动之后突然运动,或突然提了一次重物,常常会肌肉酸痛,浑身不舒服,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是容易出现这种情况。在中医理论里,脾主肌肉,当人突然运动或搬提过重的物品时,会导致脾气一下子耗费过多,使肌肉内部气亏,而艾灸脾经原穴太白,可以调理疏通经气,迅速消除肌肉酸痛的症状,运动过度造成的局部受伤也可使用这个方法。一般半小时就可以解除这种酸痛。太白穴位于脚内侧,大脚耻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太白”为古代星宿之名,传说此星有平定战乱、利国安邦之能。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可以很好地治
足阳明胃经,简称胃经。其循行部位起于鼻翼旁(迎香穴),挟鼻上行,左右侧交会于鼻根部,旁行入目内眦,与足太阳经相交,向下沿鼻柱外侧,入上齿中,还出,挟口两旁,环绕嘴唇,在颏唇沟承浆穴处左右相交,退回沿下颌骨后下缘到大迎穴处,沿下颌角上行过耳前,经过上关穴,沿发际,到额前。本经脉分支从大迎穴前方下行到人迎穴,沿喉咙向下后行至大椎,折向前行,入缺盆,下行穿过膈肌,属胃,络脾。直行向下一支是从缺盆出体表,沿乳中线下行,挟脐两旁(旁开2寸),下行至腹股沟外的气冲穴。本经脉又一分支从胃下口幽门处分出,沿腹腔内下行到气
天枢穴位于肚脐旁2寸处,为左右对称两穴。枢是枢纽的意思,这个穴是一个升清降浊的地方。也就是说,你吸收到肠胃里面的营养物质,就在这里开始分成清与浊,营养的物质在这里变成血液被吸收了,糟粕的东西从此处向大肠排去,此穴就是一个“中转站”。它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是腹部要穴。天枢位于肚脐旁2寸处,为左右对称两穴。按揉天枢穴有两种方法:一是两脚分开站立,与肩同宽,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压天枢穴,同时向前挺出腹部并缓慢吸气,上身缓慢向前倾呼气,反复做5次。二是两腿并拢坐在椅子上,按压天枢穴,左腿尽量向上抬,然后收
足三里穴,其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一种简易找法:足三里在膝眼下3寸。膝眼是什么?就是膝盖的“眼睛”——犊鼻穴,在膝盖骨下凹陷处。3寸到底有多长?这里的寸也叫同身寸,3寸是自己四指并拢的距离,那就在膝眼下7—8厘米胃经的那条线上去找,上按一下,下按一下,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循胃经去找最敏感的点就是了。如果你此时正在胃痛,最敏感的那个点就是你自己的足三里。那个点会持续地疼痛或酸胀一会儿,与按其他地方的感觉迥然不同。你自己找到一个穴,其他的就顺藤摸瓜了。足三早在小腿前外侧
太阳穴属于经外奇穴,是人体头面部的重要穴位。太,形容词,即高、大、极、最之意;阳,阴阳之阳。头颞部之微凹陷处,俗称太阳,穴在其上,故名。【精确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简易取穴】眉梢与目外眦连线中点向后一横指,触及一凹陷处即是。【一按就灵】当你感到抑郁、烦闷、头痛时,按压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就会缓解这种不良症状。按压太阳穴时要两侧一起按,两只手十指分开,两个大拇指顶在穴位上,用指腹、关节均可。顶住之后逐渐加力,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产生了这种感觉后,就要减轻力量,或者轻轻揉动,
中冲穴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末端。中,与外相对,指穴内物质来自体内心包经;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体内心包经的高热之气,在由体内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故名。【精确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简易取穴】俯掌,在手中指尖端的中央即是该穴所在位置。【一按就灵】在困倦袭来时,反复按揉位于中指指尖正中部的中冲穴。按摩时用拇指指甲尖垂直抬按中指端正中穴位,每天早晚各掐按1次,每次1~3分钟。坚持按摩,就可使“贪恋”你的瞌睡虫远离你。【养生说明】中冲穴为人体保健养生的常用穴之一,有清热开窍、宁心安神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昏
百会穴属于督脉上的穴位。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该穴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领,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精确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百尖连线中点处。【简易取穴】取正坐位,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所在位置。【一按就灵】如果你经常头昏、头痛、失眠、健忘,那么每天按摩头顶中央的百会穴,每次按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坚持按摩,可以使上面的不适症状得到缓解,还可以开慧增智、延年
耳朵中医认为“肾开窍于耳”,冬季经常按摩双耳,不但能预防冻疮,还有助于肾脏的保健和气血的顺畅。方法很简单,双手搓热,先覆在耳朵上,待热量传达一部分,再用双手从耳尖到耳垂反复揉捏,直至双耳发热通红。每天做一至两次。大椎:大椎穴为“三阳”、“督脉”之会,全身阳气都在这里交汇。按摩大椎就相当于打开了全身“暖气”的总开关。大椎穴的取法是: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骨性突起下方的凹陷处。在家中淋浴时,可将淋浴头对着颈后连续用热水冲洗,能让你在寒冷季节感觉浑身温暖。一般淋浴时间不宜过长(不超过20分钟),体弱或伴有心血管疾
现代人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很多人总感觉两胁隐隐作痛,抑郁、胸闷,总想长出一口气,女性还经常月经不调。其实这些都是肝气郁结的典型症状。我们知道,在五脏中,肝主疏泄,喜舒畅而恶抑郁。如果肝的疏泄功能不正常了,或情绪抑郁不舒,都可引起肝气郁结。这时候气血也就不能正常运行了,经络就会出现拥堵。人的情绪是由气血来主宰的,气血运行不畅了,情绪自然就不舒畅了,人就会感到抑郁、压抑,而这些不好的情绪反过来又会加剧气血的堵塞。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必然会导致人体主要器官的功能下降,人体也就会生病了。所以,一旦我们的身体出现肝
消泺穴属于手少阳三焦经。消,溶解、消耗也:泺,水名,湖泊之意。该穴名意指清冷渊六传来的滞重水湿云气,至本穴后,水湿云气消解并化雨降地,降地之雨在地之表部形成湖泊,故名。【精确定位】在臂外测,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简易取穴】先取肩髎穴,其与肘尖连线上,肩髎下7横指处即是该穴。【一按就灵】由于工作紧张,压力大或者饮食不当,可能会有胸闷、心悸的现象,这种症状不必惊概,只要每天坚持按揉消泺穴就能缓解甚至治愈这种不适症状。因为脚闷是上焦气郁而成.,而消泺穴正是三焦经的一个穴位,经常按摩或敲击此穴,会使胸闷气短
肩井穴属足少阳胆经。肩,即肩部,指穴在肩部也;井,地部孔隙也。该穴名意指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经水由本穴的地部孔隙流入地之地部,故名肩井。【精确定位】在肩上,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简易取穴】先找到大椎,再找到锁骨肩峰端,两者连线中点即是该穴所在位置。【一按就灵】落枕和肩酸背痛,每天早晚用中指指腹揉肩井六3~5分钟,长期坚持,不但能够远离肩部疼痛的困扰,还能活血散瘀,使全身舒适。【养生说明】肩井穴是常用的颈肩部保健穴位。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比较大、转动又较灵活的关节,由于长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