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健身活动增多,急性腰扭伤的情况时常发生。从临床经验来看,对这类病人同时按压睛明穴(位于面部眼内角稍上方凹陷处)和至阴穴(位于小脚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处),具有止痛的功效。 睛明穴和至阴穴是膀胱经的起止穴,同时按摩它们,能让膀胱经气血很快贯通整条经络。而急性腰扭伤之所以出现疼痛,与膀胱经气血临时受阻有很大关系。所以,急性腰扭伤患者在得到正规的检查和治疗之前,可先同时按揉至阴穴和睛明穴来缓解疼痛。
穴位位置: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保健作用:具有燥湿生风的功效。主治疾病: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小儿惊风、胁痛、腹胀、月经不调、遗尿等。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太冲穴,每天按揉3次,每次100下。
方法:左手臂放于膝上,完全放松,右手掌从肩部开始,缓慢地沿手臂内侧向手部推抚,至手时有胀感,再从腕部沿手臂内侧向上拉抚到肩部为1次,共做9次。接着以同样的方法按摩右手臂。作用:手三阴经从脏走手,行于手臂内侧。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行于手臂外侧面。循经络推摩能疏经通络,改善肢体气血运行以祛瘀滞,利关节。对肩臂痛,手臂麻木,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著名针灸学家金伯华教授近80高龄,但她说话利落,动作麻利,身上透着豁达、洒脱的阳刚之气,而言谈举止又体现出五六十年代知识分子特有的优雅气度。其良好的体力足以应对每周3次针灸门诊,并参加一些讲座和社会活动,要知道,扎针不仅需要指力,更需要体力。金老告诉记者,要说自己的养生经验,就是注重经脉气血的畅通。经络常通 健康无病经络看不见,摸不着,西方用多种手段对其实质研究也没有定论,但在中医治病养生中却非常重要。经络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遍布全身,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皮毛孔窍,沟通内外,贯穿上下。但经络不是静
经常按压或灸关元穴(仰卧位,腹中线上,脐下3寸处,以自己的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横量的宽度即为3寸)、气海穴(下腹部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足三里穴(在小腿部,由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在腓骨与胫骨之间,由胫骨旁量1横指处即是),可扶助正气、增强体质、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足三里穴适合指针(用指尖代替针具)按压或艾条灸。采用艾条灸时,点燃艾条后靠近穴位,3~5分钟后以穴位皮肤感觉发热即可。若艾灸过程中皮肤发烫,可适当增加艾条与皮肤的距离。关元穴、气海穴适合用隔姜灸。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生姜可升发
脂肪肝需要积极的治疗,否则可能引发严重的肝脏疾病。中医按摩,能够有效治疗脂肪肝。内、外关穴 能通经脉,调气血。方法:以一手拇、食指相对分别按压内关、外关穴位,用力均匀,持续5分钟,使局部有酸重感,有时可向指端放射。足三里穴疏肝理气,通经止痛,强身定神。方法: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大椎穴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扶正祛邪。方法:坐位,头略前倾,拇指和食指相对用力,捏起大椎穴处皮肤,做间断捏揉动作。肝炎穴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行气止痛。方法:下肢膝关节屈曲外
魏女士近年来不知何故一到秋天,就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还伴有发热、食欲不振及恶心、呕吐和心悸、失眠等症状。老公常常说她“喜怒无常”、“神经病”,孩子也常常远离甚至躲避她,使她十分痛苦,脾气也就越来越坏。前几日,她因在公共汽车上被人踩了一脚,竟然跟人又吵又骂;回家后又因家庭琐事与老公发生口角,一怒之下,一巴掌将老公打得鼻子出血,气得老公嚷着要离婚。她不明白,她这是怎么啦?她老公更不明白,平时给人温文尔雅感觉的夫人,不知何故在这个季节里,变得脾气如此乖戾暴躁?看来,魏女士是肝郁气滞、心神躁扰导致的烦躁不安、易
春节期间,很多人会走亲访友,如果这个时候得了感冒很是影响心情。为了不和感冒“有缘”,下面介绍几个经络按摩的方法来让你远离春节感冒。足三里:膝眼下3寸,因是个强壮全身的穴位,民间便有“揉揉按按足三里,相当吃只老母鸡”的说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先屈膝,将一手掌心正对膝关节髌骨上,四指向下伸直,中指尖所到达之点外侧旁开1寸处即是此穴位。然后用一指推法,推5~10分钟;再用摩擦法轮摩100~200次。搽点按摩液或正红花油等在穴位上,效果更好。艾灸此穴10分钟,每日1~2次,效果也很好,但不适于婴幼儿。风门:第二胸
合谷穴:合谷穴位于手背大拇指与食指指骨的交汇处。血压高的人合谷穴的脉络跳动很强。这里是大肠经的通道。大肠经上有人迎穴等有效治疗高血压病的穴位。人迎穴虽然位于喉结两侧,但也是大肠经的通道。以手上的合谷穴为中心,从食指指根到手腕的这一区域,受到刺激后,可以通过经络反射,达到与直接刺激人迎穴同样的效果。血管紧张可造成血压升高,而刺激合谷穴,将缓解脖颈血管的紧张度。后溪穴:后溪穴位于小肠经上。由于小肠经与脖颈外侧到脑后部这一区域相联通,所以一旦刺激后溪穴,就可以达到缓解颈部肌肉紧张的目的,从而减轻高血压引起的头痛
针灸有着食补不能比拟的优势。尤其是一些冬季爱犯的老毛病,从中医辨证分型来说,多属于虚寒证候。所谓“寒者热之”,采用温针灸、艾灸等温热疗法,正好可以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调整人体的内分泌,增强血液循环,提高抗病能力,改善气滞血瘀、代谢不畅导致的亚健康状况。人体五脏六腑不调,运用针灸进补,一般都需要一段时间进行持续的治疗。对于治疗频率较高的患者,为了避免长时间反复使用同一穴位,使其出现穴位疲劳现象而降低疗效,针灸医师多会让让病人间隔地取仰卧位或俯卧位,轮番针灸人体正面的穴位或背部的穴位。有的患者觉得取仰卧位
补肾一直是人们谈不完的话题,补肾养肾,试试这3个穴位吧,简单又有效。太溪穴 汇聚肾经元气肾是人的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的元阴和元阳都来源于它。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所以古人称太溪穴为“回阳九穴之一”,认为它具有很强的回阳救逆之功。古代很多医家面对垂危的病人,多用这个穴“补肾气、断生死”,如果在这个穴位上能摸到跳动的动脉,说明病人肾气未竭,还可救治;如果没有跳动,就说明病人阴气缠身,比较危险了。所以可以经常按揉太溪穴这个重要的穴位,每次按摩5分钟左右便可,不必拘泥于方法。当然在肾
近期“3D”电影已成为媒体的热点,女性冬季按摩保健也有自己的“3D”,但是此“3D”非彼“3D”,因为它们分别是三个以拼音字母D开头的穴位。消除双下巴试试大迎穴到了冬季,很多女孩子喜欢吃火锅等,甚至夜宵的量和频率也会加大,但是,冬季也是容易长脂肪的时候,虽然身体基本被厚厚的冬装包围,即使“发福”也不容易被看出来,但是露在外面的双下巴却多少让爱美的女士有些尴尬。如何消除双下巴呢?试试按摩大迎穴吧。大迎穴在面部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方、下巴骨的凹处,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伸直,将无名指置于嘴角处,食指所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