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阴交穴是中医针灸十分常用的“妇科圣穴”,对许多妇科疾病均有很好的治疗作用,除了痛经之外,月经不调、子宫肌瘤等妇科疾病也常用该穴治疗。三阴交穴还是重要的保健要穴,民间有“拍击三阴交,胜吃老母鸡”“女子要不老,常按三阴交”等说法。那么三阴交穴为什么能治疗妇科疾病呢?它的保健作用又是怎么实现的呢?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对三阴交穴有更多的了解。 取穴 三阴交穴的“三阴”是指足三阴经,也就是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和足厥阴肝经,“交”即交会,三阴交穴是足三阴经的交会之处,因此得名。三阴交穴为足太阴脾经经穴,位于小腿
随着生活日渐丰富,可选择的食物繁多,很多人不注意节制、饮食过量,加之部分人群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运动,腹部脂肪日渐增多、过剩,便形成所谓的“啤酒肚”。要告别“啤酒肚”,除了合理运动、规律饮食,还可以用带脉打“助攻”。穴名:带脉为人体奇经八脉之一,如衣带般于肚脐水平环绕,约束着上下行走的诸多经脉。该穴为带脉与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且为带脉的主穴,故以其经脉命名为“带脉”。穴性:带脉穴,具有温补下焦、利水降浊的功效。中医学把人体划分为上中下三焦(或三个部位),其中脐以下为下焦。下焦阳气不足、气血凝滞,水湿痰浊则
嗳气俗称打饱嗝,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指胃中气体上逆,从咽喉所发出的声响,其声多闷而长,有别于呃逆(即普通打嗝)的声高而短促。中医认为,脾胃虚弱、饮食停滞、肝气犯胃导致胃气上逆,是嗳气常见的3种原因。脾胃虚弱证:嗳气声低而缓,病程长,伴有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质淡、脉弱。饮食停滞证:嗳气声闷而长,有酸腐味,多于伤食后出现,舌苔厚腻、脉象有力。肝气犯胃证:嗳气声响,于生气或紧张后发病,患者平时性子急、易郁易怒。缓解嗳气可以试试以下方法。按压内关和足三里 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贴在小臂上,且无名
牙痛有很多原因,因此要找出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针灸都有较好的止痛效果。“经脉所过,病之所及”,手阳明大肠经入下齿,足阳明胃经入上齿;上牙疼痛时,在足部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上找痛点;下牙疼痛时,在手或上肢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线路上找痛点;再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针刺或刺络放血,即可收到很好的疗效。在家牙痛较重又一时不方便就医时,可以按照上面的方法找到痛点,指尖用力点按痛点,也有减轻牙痛的效果。
1、按揉胸锁乳突肌 用左手的二、三、四指按揉右侧胸锁乳突肌 (右手按左侧),这里有颈动脉,对血压的保健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日1~2次,每次每侧按揉 3~5分钟。 2、点“风池”抹二颞 拇指点在“风池”穴,二、三、四指指腹由“太阳”穴向后在颞部(头颅两侧靠近耳朵的部分) 均匀地作抹的手法。每次可做10~20次。可松驰颅外血管,避免颅外动脉痉挛,醒脑开窍,明目,改善颅外血液循环。 3、点按百会、四神聪穴 用中指点按以上诸穴,点按时双目微闭,大脑放松,尽情享受。此法可醒脑开窍,有降压与保健之功,也有助改善高血压
原穴在人体所有穴位中是十分重要的穴位,是脏腑的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原气的来源及作用 原气也就是元气;原,是本原、真元之义。原气来源于肾,这种肾间的动气,是人体生命的本源,是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动力,也就是生命的最根本的能量。原气由先天之精所化生,发源于肾,通过三焦的通路传遍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因此脏腑发生疾病时,就会反映到相应的原穴上来。通过原穴的各种异常变化,可以推知脏腑的疾病,又可推知脏腑的盛衰。原穴基本分布在腕关节、踝关节附近,在手掌指关节和足跖趾关节之后。穴位是经络之气聚集之地
中医有一个养生的重要方法就是拍打八虚。为什么要拍打八虚呢?因为八虚是八个虚弱的地方,是五脏邪气所藏匿的地方,八虚,在《内经》中仅出现在《灵枢·邪客》篇,是专门用于人体部位的术语,是指人体两侧肘、腋、髀、腘八个部位。“虚”在这里的含义为虚陷、薄弱之处。《内经》认为,这八处部位有五脏真气所过、相应血络所布等,故与五脏联系密切;又为关节屈曲处体表虚陷之地,气血相对薄弱,容易受外邪侵扰,或恶血留止。通过其病候反应,如拘挛、不能屈伸、疼痛等,则可以诊察五脏的病变情况,这就是所谓“八虚以候五脏”(《类经·疾病类》)。
在针灸临床应用的众多腧穴中,足三里可以说是最家喻户晓的一个。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犊鼻与解溪连线上,归足阳明胃经。它定位方便、效用丰富,即使没有病痛也是许多人爱用的保健要穴。俗话说“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也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的说法。中医认为,足三里是一个滋补要穴,自古代开始人们就通过艾灸足三里来防病保健。《针灸真髓》曰:“三里养先后天之气,灸三里可使元气不衰,故称长寿之灸。”现代医学证明,艾灸足三里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不仅可
我国民间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为什么民间说艾灸足三里与吃老母鸡有同等功效呢?中医认为,鸡肉能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可用于阳痿、遗精、少精、食欲不振、面色萎黄或产后体虚、头晕、少乳及闭经、月经量少等辅助治疗。老母鸡的补益作用很高,对于病久体虚的人颇为适宜。我国古人发现灸足三里具有和吃鸡肉类似的作用等这些宝贵经验都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得出的,而且都是行之有效的,故有“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一说。作为胃经要穴的足三里,号称人体保健第一大要穴,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重视。刺激足三里,可使胃肠蠕动有
你是否有过吃饭太快,一不留神导致空气吸入体内,而禁不住地“呃”“呃”的体会,这就是呃逆,俗称“打嗝”,主要表现为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控,呃声或低或高,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有时持续较长时间,甚至影响说话、进食等,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膈肌痉挛。正常人在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层很薄的肌肉,称为“膈肌”,它把胸腔和腹腔分隔开来,起到分隔和保护胸、腹腔器官的作用。当进食过快或吸入冷空气时,会刺激到植物神经,从而使膈肌发生突然收缩,引起迅速吸气并发出“嗝”的声音。呃逆,是一种生理现象,一般能自行缓解,
在人体足底上有一条“地筋”,按揉“地筋”可以疏肝养血、活血通络等。怎样找到“地筋”呢?正身端坐,将一脚放于另一腿上,脚底面向自己,把脚趾向脚背翻起,就会发现一条硬筋。地筋的状态,多反映肝脏和肝经的病变。中医认为,肝主筋。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在窍为目,在志为怒,在液为泪。肝脏在身体主要发挥着疏泄和藏血等功能。肝疏泄条达,使全身气机运行畅通,脏腑功能正常。如果肝疏泄失职、经脉不通,人体就会出现各种不适。由于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地筋”的状态也不一样。脾气暴躁、眼睛酸涩、肢体抽搐、血管硬化、湿气较重的人,“地
您是否因体形肥胖、腹部肥满而困扰?是否经常咳嗽、多痰?是否长期精神不济、头脑昏沉、身体困重?或是明明很久没进食了,感到饥饿,却胸腹胀满,甚至有恶心呕吐的症状?以上种种症状,都可以通过刺激腿上的这个穴位来改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喜食肥甘厚味的人,体内多易生痰湿,更容易出现身体困重、腹满等症状。痰湿体质的人可以通过食用薏苡仁、赤小豆等具有健脾祛湿化痰作用的食物、加强锻炼、中药调理等多种方式来改善体质,也可以刺激豁痰要穴——丰隆穴。肌肉丰隆处寻“丰隆穴”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丰隆”之名十分贴切,该穴位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