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分清消瘦是体质性的还是营养不良性的。前者常有家族史,老人虽瘦,但精神、食欲、体力都正常,则不要勉强一定要吃出个胖子来。如营养不良引起,表现在体重进行性减轻、肌肉萎缩、易疲劳、抵抗力差等,化验有贫血、血浆白蛋白较低、淋巴细胞偏低等,则应加以调理,以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1)找出原因,是否有潜在的慢怀病,如肿瘤、糖尿病、慢性肝病、慢性胃肠疾病等增加消耗或影响吸收的疾病,然后及时予以治疗,衰老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牙齿脱落、味觉减退等则应增加花样,切细炖烂,使之刺激食欲又易于消化吸收。 (2)增加蛋白
常吃泡饭:有些老年人经常吃水泡饭、汤泡饭,认为既简单又有助于消化,孰不知吃泡饭不仅不利于食物消化,反而会影响正常的消化程序和规律。因为吃泡饭往往使食物还没有来得及咀嚼形成糜团,就滑到胃里去了,从而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同时,泡饭中的汽和水还可冲淡胃液,影响正常消化吸收。 饭后马上吃水果:有的老人喜欢饭后吃水果,认为有于消化,其实这是不科学的。水果中含有大量单糖类物质,很容易被小肠吸收,但若被饭菜阻塞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形成胀气,导致胃部不适。正确的做法是,应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食用水果。 喝未煮透的豆浆:
老年人便秘十分常见,虽非重病,但常引起患者痛苦。通过饮食调理,常可改善症状。 (1)常进多渣饮食,含渣量高即含食物纤维量多的食物。食物纤维在肠道内不能被消化吸收,但可吸收多量水分使大便容量显著增加,从而刺激肠道蠕动,将粪便向下推送,引起便意,帮助排便。多渣食物有芹菜、韭菜、豆芽、竹笋、大白菜、卷心菜、白薯等。 (2)多喝水,食物纤维水解和膨胀需要水分,凉开水有刺激结肠蠕动的作用,每日定时如厕前10—20分钟喝一大杯凉开水可引起便意。 (3)适当增加脂肪摄入量。 (4)少食辛香类及刺激性食品。 (
夏季炎热,老年人饮食应以清热、消暑、解毒、止渴、利尿为好,时令瓜果是老年人度夏好伙伴。西瓜为瓜果之首,不仅具有食用价值,而且医药价值颇高,是消暑、解渴、利尿之佳品,民间有“天然白虎汤”之称。当遇到酷热特别是发烧时,抱着西瓜睡觉,比敷冰袋降温还有效。但西瓜性寒,一次不行吃得过多。黄瓜是瓜炎营养最丰富的—种,被誉为“济世良药”。经常食用有利排泄胃肠内腐败食物,对降低胆固醇有益。特别是经常唇焦舌燥、喉头干涸,以嫩黄瓜作水果生吃有奇效。冬瓜富含维生素B.皮、肉皆可入药,民间有“冬瓜入户,不进药铺”之说。小便不畅,
老年人由于内脏器官衰老,导致各生理功能减弱。如消化能力差、肠蠕动减慢、胃粘膜萎缩、胃酸过量等,也常伴有各种疾病发生。因此一次不宜进食大量的水果,可采用“少食多餐”的吃法。经常胃酸的,不宜吃李子、山楂、柠檬等含有机酸较多的水果。经常大便干燥的,可多吃些桃子、香蕉、桔子等,因这些水果有缓下作用。柿子含大量柿胶,吃多了可加重便秘。经常腹泻的,不要多吃上面提到的有缓下作用的水果。可适当吃些苹果,因为苹果有收敛和固涩的作用。有心脏病及水肿的,不宜吃含水量较多的西瓜、椰子等水果,以免增加心脏的负担以及加重水肿。患有糖
一、不贪酒:老年人长期贪杯饮酒,不仅会加重心脏负担,还会导致肝硬化。二、不贪肉:老年人的膳食中脂肪过多,易患高胆醇血症和高脂血症,不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三、不贪精:老年人长期吃精白的米面,摄入的纤维素少了,会减弱肠蠕动,易便秘。四、不贪咸:老年人摄入的钠盐过多,容易引起高血压、中风、心脏病和肾脏衰竭。五、不贪甜:老年人过多吃甜食,会引发肥胖症、糖尿病等,不利于身心健康。六、不贪饱:老年人饮食宜七八分饱,长期贪多求饱,既增加肠胃的消化吸收负担,又会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猝死。七、不贪热:老年人饮食
虾皮营养极为丰富,100克虾皮中,含蛋白质39.3克、钙2克,是鱼、蛋、奶的几倍到几十倍。除此以外,虾皮还含有丰富的钾、碘、镁、磷等微量元素及维生素、氨茶碱等成份,且其肉质和鱼一样松软,易消化,不失为老年人食用的营养佳品,对健康极有裨益。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老年人常食虾皮,可预防自身因缺钙所致的骨质疏松症;老年人在做菜时放一些虾皮,对提高食欲和增强体质都很有好处。但对少数老年人来说,尤其是一些过敏性疾病患者,如过敏性鼻炎,支气管炎、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皮炎,过敏性腹泻期或发作期则不宜进食虾皮。
研究结果表明,腰果味道甘甜,清脆可口,而且营养丰富。富含大量的蛋白质、淀粉、糖、钙、镁、钾、铁和维生素A、B1、B2、B6。更重要的是含有大量的亚麻油酸和不饱和脂肪酸。这两种好脂肪酸是不爱吃肉的老年人最易缺乏的有益油脂。适当摄入这两种有益油脂可以帮老年人预防动脉硬化、心血管疾病、脑中风和心脏病,由于有益油脂丰富,因而还可以促进老年人每天顺利排便。因此,容易维生素摄入不足和肉食少的老年人平时最好能多吃点腰果。可以每天上午或者下午吃上3-5粒。平时做饭时,也常加点。比如,做道常见的腰果虾仁,拌芹菜、腐竹时加一
鸡蛋是老人们常吃的食物,因为鸡蛋柔软好入口好嚼烂。其实在日常饮食中,鸡蛋与白糖、豆浆、兔肉同吃,是几个最大的误区。禁忌一:鸡蛋与白糖同煮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习惯。其实,鸡蛋和白糖同煮,会使鸡蛋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赖氨酸结合物。这种物质不易被人体吸收,对健康会产生不良作用。禁忌二:鸡蛋与豆浆同食早上喝豆浆的时候吃个鸡蛋,或是把鸡蛋打在豆浆里煮是许多人的饮食习惯。豆浆性味甘平,有很多营养成分,单独饮用有很强的滋补作用。但其中有一种特殊物质叫胰蛋白酶,与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结合,会造成营养成分损失,降低
老人爱煲汤,有很多老人都认为,煲汤时间应在3个小时以上、甚至时间越长越好,这样才越有营养。可营养专家却不认同这样的观点。煲汤1.5~2个小时为宜专家认为,煲汤时间不宜太久,时间在1.5~2个小时为宜,这样可以最好地留住营养成分。先用大火煮沸,然后用小火煲。煲汤时放入丰富的食材,营养均衡,而且利于消化和吸收,但是煲汤时间过长,会造成食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等营养成分流失。因此建议汤和肉一起吃,因为食物中的蛋白质不可能都能“熬”出溶解在汤水中。药材熬制不宜超过一小时除了肉类,靓汤中的中药材也是其特色之一。肉类不能
小米属粗粮的一种,其营养价值很高,而且非常适合体弱的老年人食用。小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及其他矿物质微量元素。据相关数据显示,一般粮食中少见的胡萝卜素,在小米中,每100克就含0.12毫克,其维生素B1的含量更是位居所有粮食之首。此外,其苏氨酸、蛋氨酸和色氨酸的含量也比一般谷类粮食高,而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比大米等略低些,所以比较适合老年人的消化吸收,特别是对预防老年人便秘有帮助。故经常食用小米,可起到控制体重、减肥、降低血糖和血脂等作用。下面是几种小米的食用方法:小米枣仁粥 可补脾润燥、宁心安神。纳食不香、
一、忌凡虚必补 “虚则补之”是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虚有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再者,根据中医的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用药膳者若有外邪存在,则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进补,其中有急性病和慢性病发作者,原来吃补品的应暂停进补,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以及急性胃肠炎、胰腺炎、急性肝炎、尿路感染、肾绞痛、心肌梗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