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痴呆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最早的表现是记忆力的缺失,尤其是即刻回忆和近事回忆的损害较明显。老年人可记得儿童时期生活的全部情景,也会背诵儿时读过的诗歌,但是记不起刚才做过的事情,甚至连自己是否吃过早餐都难以记起。这些现象是缓慢进行和加重的。有时病人还会重复做毫无意义的动作,对一个问题有时候会反复问多次。并可出现幻听和幻视,这种阵发性的行为紊乱,多数不能完全恢复,以后就逐步成严重的痴呆。如何及早发现老年人有老年性痴呆的症状?简单说来是“四不”:一是记不住事,主要表现为近记忆减退,患者通常对早年的事情记得
中医所说的排尿困难一般是指每次排尿量少,尿线变细或点滴而出,以至无尿,中医把这类病症统称为“癃闭”。病情轻者涓滴不利称之“癃”,重者点滴皆无称之“闭”。中医认为癃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湿热、气结、瘀血等影响气化运转;虚证多因中气、肾阳亏虚而气化不行。食疗调理三豆饭:白扁豆100克,赤小豆100克,黑大豆100克,粳米500克,调味品适量。先将白扁豆,赤小豆,黑大豆洗净,加水适量后煮至将烂时加入洗净的粳米,调水适量,煮成饭即成。可作主餐食用。具有益气健脾,利水消肿的作用。适用于脾虚湿阻,便溏,水肿,小便不
人到中年,身体进入“多事之秋”,肝脏也容易闹毛病,特别是脂肪肝、肝硬化和肝癌的发病率,与青年人相比显著增高,对中年人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中年人保健,重在保护肝脏。心情要舒畅。抑郁、愤怒是损害肝脏的重要因素。肝喜疏恶抑,生气发火易导致肝气郁滞不舒,久之易患肝病。因此,中老年人一定要学会自我调节,努力做到心平气和、心胸舒畅、乐观开朗。饮酒不贪杯。酒精是肝脏的死对头,长期大量饮酒,酒精会损害肝细胞、导致肝硬化。据统计,酗酒者肝硬化的发病率为一般人的7~8倍。患有或患过肝病的人贪杯危害尤甚,可引起肝病复发或
《黄帝内经》记载:“人年过四十,阴气自半也,起居衰也。”人过中年,人生是做减法,身体脏腑及各个组织器官功能都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这时尤其更应该注意生活细节,不做剧烈的运动;不要过度紧张、劳累,避免大量出汗;不要吃过于凉性的食物、药物;保持心态平和,不要大喜大悲。孔圣人养生提倡“大德必寿”,“人生三戒”。色则伤精,斗则伤形,得则耗神。《养生经》说:“阳气若强千年健,阴气若盛必命伤。”清除生命垃圾(阴毒),人的阳气自然而然就要健旺些,人就健康些。生命垃圾可分为以下六种:水毒常因肺不化湿,脾不运湿,肾不除湿而成
关节的保护,对于老年人十分重要。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的身体代谢出现异常,而关节经过多年的磨损,极容易产生病变。以下几点,请老年人要特别注意:虽然没症状,可能已受伤 大多数年过50的人,半月板软骨已经发生某种程度的撕裂,虽然他们身体还能活动自如,但关节受伤的程度是一步步发展的。最初,只是感到膝关节酸痛、乏力、弹响等,最后可能发展成膝盖剧烈疼痛,只能通过手术治疗。合理使用关节 老人上下楼梯时,要尽量放慢速度。下坡时,尽量使用扶手。居住房间应向阳、通风、湿度小、温度适宜,避免关节受凉,每晚热水泡脚。床铺应以硬木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如今,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为了预防老年痴呆,现推荐几组易学易掌握的穴位按摩方法:双侧风池穴:风池穴位置在头额后面大筋的两旁与耳垂平行处。按摩此穴主治头痛、头重脚轻、眼睛疲劳、颈部酸痛、落枕、失眠、宿醉。翳风穴:翳风穴,在风池之前耳根部,为耳垂所掩蔽,在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晚秋凉风习习,菊香四溢,重阳节,一个属于老年朋友的节日也悄然来到。然而身体健康才是老年人欢度节日、安度晚年的前提。晚秋初冬,气温下降,正是老年人各种疾病高发的季节,针对气候特点,专家根据中医“未病先防”的理念,提出晚秋季节老年常见病相关防治措施及养生保健常识,为老人送上一份“健康礼包”,助力老人乐享夕阳红。胃肠道疾病饮食清淡,劳逸结合深秋是慢性胃炎和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复发的高峰期。因此,有胃肠道疾病的老年人在寒冷的深秋要特别注意自我保养、调节。防治措施:坚持定时定量进餐,饮食清淡、冷暖适宜,宜吃养胃的食物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称为“胸痹心痛”,这类疾病对寒冷的刺激很敏感,多在天气变化、骤遇寒凉时发病。因为寒冷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从而间接地引起冠心病发作。同时,寒冷的刺激还可以直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进入大幅度降温的时段,成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因此,中老年人群尤其冠心病患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冬季养生。起居规律冬季养生要注重“藏”,应做到“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避免熬夜工作,临睡前不宜看紧张、恐怖
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不断地增加。在老年人群中,抑郁症患病率约为9%~18%,该病患病率存在性别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的范畴。抑郁症的发病,与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关。该病多为本虚标实,脏腑虚损,脑窍失养为虚;气、痰、瘀阻滞脑窍,神机失灵所致为实。主要表现为情绪抑郁,有焦虑、急躁不安、绝望无助、对外界事物丧失兴趣等症状。发病的原因主要为年老体弱、疾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情志不遂、社会活动日渐减少、子女长大、相继离开等原因,所以备感孤独,情绪
入冬后,气温骤降,常有寒潮侵袭,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也开始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心脑血管疾病已不再是年长者的专利,年轻人患病率也逐年增加,因此,保护心脑血管从年轻做起。不良生活方式是致疾元凶之一心脑血管疾病大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可致血管变窄、血流受阻、粥样斑块和血栓形成,在此基础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这些都与过食和运动不足所致的生活方式病以及吸烟等不良习惯生活习惯有关。如今,即使是20~30岁的年轻人亦可发生动脉硬化。这往往由饮食习惯不健康、运动不足、睡眠无规律等引起。如此
冬日老年人应谨防意外摔伤。老年人在雨雪天或路面有积水、结冰时不要外出,以免滑倒而发生骨折;由于老年人下肢无力,反应迟钝,不要攀登梯子或爬高,不宜在陡坡上行走;走路须缓步慢行,鞋底应防滑,以手杖辅助行走为宜;上下楼手扶栏杆、踩稳楼梯;若有眼花、耳聋、头晕等症状时尽量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要有人帮助搀扶走路、手拄拐杖以防摔倒。若老年人摔倒在地不能动弹时,应采取以下处理措施:若有伤口,应紧急包扎,及时压迫止血,不要单独留下伤病员无人照管,应紧急联系医院,暂不要给伤病员喝任何饮料和进食。若老年人出现呼吸困难,从速置
脑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病情严重者会丧失劳动力,生活不能自理。冬季是脑中风发病的高发时期,尤其在北方,昼夜及室内外温差变化大,该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那么寒冷天气,如何预防脑中风?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导致脑中风的最重要因素,因此,控制高血压是预防中风的重点。高血压病人要遵医嘱按时、坚持服用降压药物,不可自行停药,最好每日测1次血压,特别是在调整降压药物阶段,以保持血压稳定。每日可适当服用中药代茶饮,有助于预防血管痉挛引发血压阶段性升高。日常可尝试中药代茶饮,如天麻6克,三七花3克,葛根6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