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冬季进补,上山打虎。可究竟补什么好呢?中医药膳是我国医疗保健的宝贵财富,巧妙食之,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食疗的方法和药膳的选择要因人而宜,就是所谓的辨症施膳。中老年朋友应该选择药粥、糕饼、汤羹等,在这里为您推荐几款适合于中老年人的、具有强身益寿功效的药粥,供您在寒冷的冬季轮番选用,以使您的餐桌上,不只白米粥,而是更丰富一些。1、黄芪粥配方:生黄芪30克,粳米(大米)50克,红糖少许。制备方法:将生黄芪切成片(或直接买黄芪片)放入铝锅内,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大米淘洗干净,连同黄芪汁一起放入锅内,加
中医认为,不同的季节需重点保养的脏器也有所不同,即常说的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而冬天则以养肾为主。养肾方法可在精神和运动上养护,也就是动静结合养肾。宁静为本,保养精神。所谓“宁静为本,保养精神”,就是说在冬季要以安定清静为根本,以保持精神上的愉快和情绪上的稳定。中医将人体的情绪概括为“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之中“恐、惊”两种情绪对肾的影响最大,故有“惊、恐伤肾”之说。因此,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自己的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特别要注意避免惊恐的情绪
动作一:微屈膝下蹲,两手松开,内旋外翻手心向外缓缓展开。动作二:起身,两手外旋内翻缓缓收回,轻抚腹部。动作三:两掌绕腰腹一周。动作四:微屈膝下蹲,两手向下沿腰骶、双腿外侧下滑后顺势前摆。两手从腰部开始下滑即配合口吐“吹”字决(先呼后吸,呼气时读“吹”字)。吹,读(chuī)。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动作五:起身,两手掌心向内,缓缓收回,轻抚腹部。如此反复练习6次。动作六:最后一次做完,两手前摆收回至腹前后,微屈膝下蹲,两掌缓缓展开。动作七:起身,两掌外旋内翻缓缓收回,两手虎口交叉相握轻覆肚脐,静养2~3息。吹
冬令进补已是家喻户晓。具有补阳功能的食物有:羊肉、鹿肉、海马、韭菜、核桃仁、虾、泥鳅等;具有滋阴功能的食物有:芝麻、木耳、松子、蜂蜜、鱼鳔、燕窝、蛤蜊肉、山药等。 当归生姜羊肉汤: 做法:当归30克,生姜60克,羊肉500克 ,将当归、生姜洗净切片,羊肉去除筋膜,置沸水锅内稍烫,捞出冷却后横切成长短适度条块,然后将羊肉与生姜、当归放入砂锅中加清水炖至羊肉熟烂。 效用:温阳和血散寒止痛。对慢性腹痛、女性痛经、手足冰冷有较好的作用。 阿胶膏: 做法:阿胶两块(60g-100g),敲碎,放入黄酒(120ml-2
严寒的冬季,朔风凛冽,草木凋零,阳气潜藏,阴气旺盛,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所以,冬季精神调养也要着眼于“藏”,即要保持精神安静。此外,就是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它是指一些人在冬季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这种症状主要是寒冷的气候所致。但一味保暖不能达到预防效果,正确的方法是多晒太阳。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而引起的紧张、易怒、抑郁等状态。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季,人体阳气内藏、阴精固守,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应辨证而为]冬季,是体虚之人进补的好季节,但“虚”的原因各不相同,因此进补时要因人而异,因体质而异。[进补需分男女老少]人的一生需经历不同的发育和生理变化阶段。各个阶段人体内脏腑的气血阴阳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各年龄阶段人的生活习惯和学习、工作的情况也各不相同, 因此,应该根据这些变化来补益身体。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
冬天,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耐寒锻炼]耐寒锻炼有益于人,对人体的心血管、呼吸、消化、运动、内分泌系统都有帮助,从而能减少冠心病、脑血管意外、感冒、咳嗽、关节炎、肥胖病等的发生。同时耐寒能使人长寿,对于年轻人来说,耐寒还可以锻炼人的坚强意志和顽强精神,尤应提倡。人的耐寒能力虽然是有一定限度的,体质不同的人对寒冷刺激的反应也是有差别的,但通过锻炼可以
冬季,人们为了抵抗严寒,采取种种保暖措施,但方法一定要得当,才能收到健康养生的目的。所以冬季养生需要:[睡眠调节]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因为早睡可以保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而迟起可养人体阴气。待日出再起床,就能躲避严寒,求其温暖。睡觉时不要贪暖而蒙头睡。被窝里的空气不流通,氧气会越来越少,时间一长,空气变得混浊不堪。人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就会感到胸闷、恶心或从睡梦中惊醒、出虚汗,第二天会感到疲劳。[冬保三暖]头暖头部暴露受寒冷刺激,血管会收缩,头部肌肉会紧张,易引
冬季饮食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防寒”、“元忧平阳”的原则,饮食以滋阴潜阳、增加热量为主。[养肾为先]寒气内应肾。肾是人体生命的原动力,是人体的“先天之本”。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温食忌硬]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
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加重。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出血、心肌梗死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所以冬季养生要注意防寒。冬季,人体阳气收藏,气血趋向于里,皮肤致密,水湿不易从体表外泄,而经肾、膀胱的气化,少部分变为津液散布周身,大部分化为水,下注膀胱成为尿液,无形中就加重了肾脏的负担,易导致肾炎、遗尿、尿失禁、水肿等疾病。因此冬季养生要注意肾的养护。
冬季养生,对人体有着良好的作用,对于老人来说,冬季养生尤其重要。冬季天气寒冷干燥,是易发生疾病的季节。所以对老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照,以使老年人平安度冬。老年人在冬天养生应该特别注意生活中以下几个禁忌:1、忌外出过早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引发心脑血管疾病,老年人应选择上午10点后到室外。2、忌日晒过长日晒过长会损伤皮肤,破坏人体的自然屏障,使大气中有害的化学物质、微生物侵袭人体,造成感染,还可引起视力减退。3、忌洗浴过长 冬季空气干燥寒冷,每天洗澡会更干燥脱悄更多。其实老人冬季5、6
冬藏,既是大自然植物与动物的生长规律,也是人类一条养生的原则,同时也体现了天人相应的中医原理。所谓冬藏,就是指人到了冬季应该养精蓄锐、休养生息,以利来年应对春生、夏长、秋收的付出和收获。补益: 民间有入冬进补的习俗。冬季的保健用药,应该围绕着藏精益气上作文章,少用一些清解药。当然,对于一些体质属热身者,也不能拘泥冬藏,这是中医因人而异的治疗与保健原则。保暖: 重视保暖,也是冬藏的重要环节,尤其是对于老弱病残者。进入冬季,既有室内外温度高居不下的暖冬,也会出现因寒流南下而气候急剧下降的寒冷天气。这种急剧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