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潜入悄无声,未品浓秋已立冬。”11月8日是立冬,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一到冬天就出现腰膝冷痛、夜尿频多、易感风寒等现象。中医理论认为,冬季主气为寒,寒与肾相应,所以冬季最易耗伤肾之阳气出现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而肾阳虚又易累及肾阴,导致肾阴不足,出现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症状。因此,冬季养生,应以肾为先。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专家提醒大家立冬后养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调摄 养肾防寒 饮食调摄对养肾防寒非常重要。冬天宜选食羊肉、狗肉等温
每年的秋冬季节,肺病门诊的咳喘患者就会明显增多,大多表现为受凉以后开始咳嗽,病程较长,不分白天晚上,咳起来没完没了,嗓子痒得受不了,要么干咳、要么少量黏痰卡在喉咙里,非常难受,咯着也费劲,去医院拍片基本没什么异常,肺功能也没问题,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效果不显,服用多种止咳化痰西药也解决不了问题,无奈之下,转而寻求中医。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发现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受到干燥气候和冷空气的刺激,极易引起长时间咳嗽,虽然检查后没发现什么器质性病变,但非常痛苦,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生活及休息。年龄不同 病因不一 咳嗽主
衣着必须适应外界气温的变化。《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食饮衣服,亦欲适寒温,寒无凄怆,暑无出汗。”按照一年四季和一日四时的天气改变,寒则添衣,热则减衣,勤换衣服,是重要的养生方法。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春温、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如今已经进入冬季,气温低,衣着增减尤其需要当心。冬季穿衣讲究多 冬季衣服穿得最多,保护人体的作用也显得最为突出。冬装的要求是保暖性能好。《老老恒言》说:“大抵初冬需薄绵,不如絮之薄而匀;严冬需厚絮,不如绵之厚而软。”可见古人就注意调节冬装的用料及厚薄来顺应天时。现代随
“冬主肾”,也就是说冬季养生重点是养肾补肾。相较于盲目吃各类保健品补肾,不如多吃炖煮的食品以食补养肾。补肾需先分清阴阳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源”,人体能量和热量的总来源就是肾,人们常说“火力旺”其实就是指肾脏机能强,生命力强。人们口中经常提到的肾虚,在中医上常分为肾阴虚和肾阳虚。中医所谓的“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肾阴虚的人往往表现为腰膝酸软、头发晕、失眠、心烦,两手心、两脚心、心口(五心)发热等,还有月经量少、生殖能力差。如果是年轻人肾阴虚,会出现早泄、遗精;老年人肾阴虚容易出现
冠心病心绞痛也是秋冬季节的多发病,因为随着气温的下降,血管的收缩,血黏稠度的增加都是冠心病的重要的发作诱因,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其病因多为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痰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阴伤、年老肾气日虚等所致心阳不振、痰浊内阻。临床实践表明,中医养生调养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病人的心绞痛发作情况。穴位按摩法 压内关 以一手拇指指腹紧按另一前臂内侧的内关穴,先向下按,再作向心性按压,两手交替进行。对心动过速者,手法由轻渐重;对心动过缓者,用强刺激手法。平时则可按住穴位,左右旋转各10次,然后紧压1
头疼、嗓子疼、发烧、全身酸疼、咳嗽……近日,市民常女士及其孩子都饱受感冒困扰,娘俩一起就医。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候寒冷且干燥,人们为了防止冷空气入侵,很多时候都会紧闭门窗,室内通风少,病菌容易滋生繁殖,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入冬以来,感冒及流行性感冒患者明显增多。如何减少感冒发生几率,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注意保暖 防止着凉 冬季预防感冒首先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尤其是儿童、老人及身体较弱易发生感冒的群体,要特别关注天气变化,当天气转冷时应及时添加衣被,防寒保暖。北方地区有暖气设备,室内外温差大,外
每年冬季,流感相对高发,老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是易感人群。专家提醒,易感人群更应注意未病先防,除了日常的起居、饮食多加防范,以下这三招简单、易学的预防法不妨学一学。 茶饮法 姜枣茶组成:生姜5片,红枣10枚,煎汤,趁热饮。功效:温中散寒,适合气虚质、阳虚质、脾胃虚寒人群。橘皮茶组成:新鲜橘皮50克,冰糖适量,温水冲泡代茶饮。功效:健脾化湿、生津理气,适合素体脾虚兼杂痰湿人群。 按摩法 鼻部按摩方法:右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鼻梁,上下按摩50~60次,下止鼻根两侧。用力适度、缓慢,不宜过重过急,早晚各一次。功效:
冬季是一年里最冷的季节,进入小雪节气意味着冬季降雪即将拉开大幕,万物沉寂、萧条、冷清,反映在物候上就表现为植物会落叶,动物会休眠、冬眠,候鸟会飞到较为温暖的地方越冬。那么,人们要如何安然过冬?下面介绍三种冬季高发状况及应对招数。 冬日锻炼谨防心血管疾病高发 研究发现,气温每降低1℃,心脏病发病率就会增加2%。天气寒冷会令人体的血管收缩,出汗减少,从而刺激血压上升。另外,在冷空气骤然刺激下,人体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血流加快、血管外围阻力增强,导致血压升高或血管栓塞等。此外,冬季还会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的发
养生俗语是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总结,蕴含许多科学知识、中医养生理论和人生哲理。了解民间一些有关冬季的养生谚语,对我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防病治病,大有裨益。起居穿衣宜藏精保暖 民谚说:“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冻死狗。”冬至之后“交九”天气,风雪交加,天寒地冻,许多动物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人体也应顺应自然而适当减少活动,以免扰动阳气,损耗阴精。民谚云:“冬不藏精,春必病温。” 在冬季应早睡晚起,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积蓄。冬季早睡晚起,还可避免冷空气对人体的侵袭而引发呼吸系统疾病,避免因严寒刺激诱
既往研究表明,在冬季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导致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增加,原因可能与冬季急性心梗发病率升高有关。此外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较年轻人在冬季AMI和中风的死亡率更高。冬季心血管疾病患者掌握日常生活调护对防止疾病发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我国,一般是以3~5月为春季,6~8月算为夏季,9~11月算为秋季,12~2月算为冬季。一、冬季环境特点及其对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① 低温,室内外温差大 低温刺激血管收缩,增大血流阻力,使心脏负荷增加;寒冷刺激机体儿
每年冬季11月至来年3月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此时期要调整生活方式,降低患病风险。老年人晨起突然大幅运动,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不宜过早晨练和剧烈运动 冬季室内外温差逐渐增大,有些老年人喜欢晨练,甚至四五点就外出锻炼,此时室外温度较低,心脑血管受寒冷刺激剧烈收缩,使得本来较高的血压升得更快,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的可能性。寒冷季节户外运动最好在下午4点左右进行,此时可做一些有氧运动,如打太极拳、八段锦等慢而轻柔的运动。盲目进行过度、剧烈运动也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运动时间和强度要
冬季气温低,空气干燥,忽冷忽热,室内外温差较大,很容易造成呼吸道抵抗力下降,引发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果治疗不及时,上呼吸道疾病还可能延伸到下呼吸道,导致气管炎或肺炎。因此,冬季要格外注意保护好呼吸道,养好肺,专家提醒大家注意以下五点。防寒保暖避免感冒 当人体受凉感冒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许多气管炎、肺炎都是感冒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导致,所以防寒保暖,避免感冒是预防冬季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注意被褥厚度,防止受凉感冒;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