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每年都会变异,引发新型流感,如果没有事先做好预防措施,难免会被流感病毒侵袭。如何在善变的流感病毒面前成为聪明的幸免者呢?以下为您提供了一些抵抗流感的必要装备: 抗流感的必备武器一口罩 流感病毒可以通过飞沫传播,戴口罩可以起到一定的过滤空气作用。但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口罩样式各异,有的厚,有的薄,我们应该怎么样选择合适的口罩昵?专家告诉我们,买口罩首先要注意口罩的纱布层数,一般来说,口罩纱布达到6层以上才能起到一定的阻隔病毒作用。现在有些不合格的口罩最多只有三层纱布,戴上后根本无法过滤病毒。另外,一些用
冬季传染病有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等,大多数冬季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或接触传播。1、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水痘传染性很强,多发生于冬春季。从病人发病日起到皮疹全部干燥结痴,都有传染性。病初,主要经飞沫传染。皮肤疤疹破溃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染。患了水痘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只需请家长注意隔离,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水痘在饮食上要清淡易消化,如米汤、面汤等,多饮温开水,注意休息。还应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皮肤痉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指
冬至以后日照变少,气温大幅“跳水”。冬至和接下来的小寒、大寒这三个节气,是我国一年中最冷的时段,因此民间把这三个节气合并称为“隆冬”。注意防寒,护住心脑 冷空气吹来了丝丝寒意,也带来了一大波疾病。由于天气寒冷,老年人由于生理功能减弱,抵御疾病的能力也会随之衰减,正是病邪乘虚而入之时。因此,老年人要特别注意环境的变化,及早防范,以免殃及身心。尤其要注意预防下列三大疾病:卒中:寒冷可使人的交感神经兴奋,血液中的儿茶酚胺增多,导致全身血管收缩。同时,气温较低时,人体排汗减少,血容量相对增多,这些原因都可使血压升
“冬日进补,来年打虎”,为了冬补,有的人自行购买人参、鹿茸等大补之品;有的到医院找中医望闻问切后,量体进补:有的选择各种膏方进补……但有些人却越补越“虚”,出现腹胀、腹痛、上火、恶心等症状,即中医所说的“虚不受补”。“虚不受补”最早见于清代陈士铎著《本草新编》.“愈补愈虚者,乃虚不受补,非虚不可补也,故补之法亦宜变。补中而增消导之品,补内而用制伏之法,不必全补而补之,更佳也。”这句话狭义上是指脾胃虚弱不能消化补药,广义上则泛指补药在被消化吸收后产生了各种不良反应。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就要考虑自己是否是
1、早上晚点起,晚上早点睡 冬季应比其他季节早睡一两个小时,再晚起一两个小时。最好等太阳出来再起床,以避寒邪。2、早饭晚点吃,晚饭早点吃 可以给消化系统留下足够的休息时间,避免晚上积食,还能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3、早上吃“硬”晚上喝稀 早吃“硬”是指吃营养丰富、能量较高的食物,如瘦肉、谷物食品等。晚饭应选择好消化的食物,以稀粥为好,推荐老人可以吃些山药粥、莲子粥、红枣粥等。4、早上喝水,晚上喝蜜 晨起后空腹喝一杯淡盐水,有助于降火益肾,缓解便秘。但患有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肾功能不好的人应慎喝。5、晨练
冬天悄然来临,随着气温骤然下降,此时也进入敛阳、补阳的好时节,阳气虚弱、气血不足的人更应该顺应自然规律,补肾防寒护阳气。冬季究竟该怎么养?专家给出以下五大养阳锦囊。锦囊一:冬季常晒背 人体腹为阴,背为阳,心肺主之,背部的诸多穴位经络,尤其是最重要的督脉(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经常晒晒这些穴位能起到强壮心肺、调理脏腑气血的作用。但是晒太阳也有讲究,如果在阴天,日无光明,无光则阳气不足,阳中带阴,则不可以晒,要选日有光之时,一般上午11点到下午1点晒太阳最佳,此时空气较好,使人感到温暖柔和,时间20分钟到30分
张洪洲,男,75岁,大学文化,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第一任院长、主任中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河北省第二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学会会员、中西结合基础委员会委员、省中西结合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河北中医杂志特约编辑、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编委,省级重点脑病专科学科带头人,行医50多年,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6部(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被评选为“邯郸市劳模”、被授予邯郸市名中医、市中医
中医养生有三个主要原则,即“未病观”,提倡未病先防,其次为“中和观”,认为“生病起于过用论”,饮食、运动等要有“度”,最重要的就是“天人观”,注重与大自然和谐与共。《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顺时而养”是古人践行“天人相应”的创举与智慧,这一点在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要求遵循“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原则,根据每年不同的运气特点来防病治病。2020年庚子岁,金运太过,少阳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属于天刑年,全年气候变化较大。下半年天气偏燥热,
北风呼啸,大雪纷飞,又到了一年银装素裹的隆冬时节。尽管严寒带给人们健康诸多的挑战,但中医学认为,冬季亦是养生的“黄金季节”,也就是“进补”和运动的大好时节,人们可以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适温寒、慎房事等综合调养,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让人们在寒冷的冬天做好健康储备,为明年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冬季保暖 首重“三暖”在隆冬时节,尤其在我国北方的冬季,气候寒冷,寒气凝滞收引,易导致人体气机、血运不畅,而使许多旧病复发或者加重。由冬冶告诫说,冬季要保证头暖、背暖、脚暖,女性在生理期还要特别注意腹部保暖,如
冬令时节一定要学会如何调养身体。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养生主要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早睡晚起进入冬季后,养生宜藏阳、藏精,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建议,平时要做到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至于防寒保暖也必须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则既耗阳气,又易感冒。此外,此时节也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多晒太阳。运动时,可选择太极拳、散步等相对缓和的运动,但要注意,运动以微微汗出为佳。保持乐观冬季天气多雾阴晦,人的情绪在这种天气影响下有时会出现失望、悲
冬天历来是进补的季节,在饮食上很有讲究。但此时人们往往只是注意到了补,而忽视了味,从养生保健的角度讲,有一个基本原则,即是不宜咸应减盐。中医理论认为,心在上属火,肾在下属水,正常情况下,心火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即心肾相交,水火既济。而咸味入肾,冬天本来寒气主令,易伤肾阳,影响其温煦全身和温化水液的功能,若再过食咸味,即会致肾水更寒,克伤心火,阻遏心阳,出现心悸、心慌、水肿等“水气凌心”的表现。如既往患有肺心病,还可“凌心射肺”,使咳嗽加重。凡素体阳虚怕冷或心、肾功能不全伴水肿的
人参大补元气人参性温,味甘微苦,入脾、肺、心经。它禀性中和,能大补元气、补脾胃、安心神、益心智。现代研究表明,人参能增强人体的免疫机能。大家冬季可以服用人参乌鸡汤,来益气养血,安神。做法是,用锅烧水至沸点后,放入鸡肉煮去表面血渍,倒出用水冲净,随后将鸡肉、人参(用量以具体情况而定,参考量为3~6克)、枸杞5~10克、大枣3个、姜适量放入炖盅内,加清水炖2小时,放盐等调味即可。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少年、血气方刚的青壮年,有出血倾向者,不可盲目用人参。患疮、疥、痈或咽喉肿痛者,也要慎用人参,以免加重病情。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