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又叫鼠标手,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患,其病理基础是正中神经在腕部的腕管内受卡压而引起手指麻木和功能障碍。腕管综合征属中医学“筋伤”“筋跳槽”“骨错缝”范畴。筋的主要功能是连属关节,络缀形体,主司关节运动。人体的肢体运动有赖于筋和骨,而筋和骨的强劲有力离不开气血的温煦濡养、脏腑经络功能的协调统一,特别是筋和骨为肝与肾之外合,故筋骨与肝肾的关系尤为密切。中医认为诱发腕管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病机乃肝肾亏虚,筋失濡养,再加腕部过度劳损,寒凝经脉,郁而成瘀。治疗上宜补肝肾,强筋骨,活血络。故而取大陵、鱼际
常言道:人未老,脚先衰。如今,足部保健就成了很多老年人必修的“功课”,如散步多走路、做脚底按摩、热水泡脚等,其功用都在于舒活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增进经脉畅通,以达到机体的自身调适和各个器官的正常运作。这里教你一种独特的锻炼方式——撞击脚后跟,同样也能达到上述功效。撞击脚后跟不仅简单易行,且具有可操作性,最重要的是运动量及运动强度都不大,是非常适合年老体弱者在室内锻炼的一种运动。锻炼方法如下:坐在椅子上(高度只要能让人坐时双脚垂直、悬空,座椅正面一定要有硬物能经得起脚后跟用力撞击);每天早晚两次,每次10~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症状是疼痛、肿胀、活动不利,严重者出现膝关节畸形。随着外科手术技术和器械工艺的改进,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换关节”治疗越来越被人们熟知。所谓“换关节”就是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目前确实是成熟有效的手术,可有效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功能。但是缺点同样明显:虽然制造工艺提高了,但人工关节毕竟是金属假体,置入人体属于异物,有排异反应可能;人工关节假体有使用年限,人工关节置换可能存在多次手术;人体膝关节自身结构非常复杂,人工关节不能完全恢复正常膝关节结构。因此近几年诞生了“保膝”
颈椎病属中医“项强”“痹证”范畴。中医认为,颈椎病发病的原因多为感受外邪、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导致气血瘀阻不通、不通则痛,从而出现颈、肩、臂的疼痛、麻木、僵硬。工作、生活久坐、保持一个姿势,很容易消耗气血、劳损筋肉而出现颈椎不适。若日常护理不当,颈椎病情恶化还有可能发生瘫痪,即使是对健康抱有“佛系”态度的人,也不会愿意接受这样的后果。日常防范远离颈椎病加强锻炼 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作间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既可缓解疲劳,又能锻炼肌肉,增强韧度,从而有利于增加颈段脊柱的稳定性,增强
在人体的小宇宙中,脊柱称得上是身体中的一条“龙脉”,上连头部下接骨盆和下肢,被称为“阳脉之海”的督脉,就循行于脊柱。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和尾骨组成,在脊柱上有四个正常的生理弯曲:颈、腰段向前凸,胸、骶段向后凸。在脊柱的每一块椎体上都有椎孔,各个相连的椎孔,构成了一条畅通的“隧道”,即“髓腔”。腔内有“脊髓”和组织液,脏腑及肢体与脊髓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保护脊柱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姿势正确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长时间的低头、弯腰,东倒西歪的随性坐姿,探着头、微驼背、身体往前倾的匆忙走路
“撮谷道”是一种独到的养生之术。唐代长寿高人、药王孙思邈极为推崇此法,他曾在《枕中方》一书中规劝世人:“谷道宜常撮。”另据清代皇室医籍披露,乾隆皇帝能活到89岁高龄,成为历代皇帝中的最高寿者,与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撮谷道”不无关系。何谓“谷道”?“谷道”即肛门,古人将肛门称之为“五谷残渣之泄道”,而“撮”就是做肛门收缩上提之法。乍一看,“撮谷道”一词似很玄乎,实则不然,纵观众多资料,狭义层面的撮谷道即现代医学中常说的提肛运动,广义的撮谷道则基于提肛运动的基础上融入了导引、气功、意念之术。日撮谷道一百遍因
腹部按摩,为多人所知,但腹部按摩还是有一定讲究的。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经常按揉腹部可通和上下,分理阴阳,充实五脏,驱外感之诸邪,清内生之百症。现代医学认为,揉腹可增加腹肌和肠平滑肌的血流量,增加胃肠内壁肌肉的张力及淋巴系统功能,明显地改善大小肠的蠕动功能,从而加强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可防止和消除便秘。经常按揉腹部,还可以使胃肠道黏膜产生足量的前列腺素,能有效地防止胃酸分泌过多,并能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揉腹还能刺激末梢神经,使腹壁毛细血管畅通,促进脂肪消耗,减少腹部
冬天气候干燥多风,嘴唇容易发干、起皮(结痂)、裂开及出血等。那么,怎么防护呢?除多喝水、充足摄入各种维生素、尽量避免或减少吹风和适当使用护肤润唇用品外,平时注意做好以下三点对护唇有直接好处:别用舌头舔唇:遇到嘴唇发干,许多人常会下意识用舌头去舔一舔。其实用舌头舔不仅滋润不了嘴唇,而且会加重干裂,甚至引发唇角发炎。因为用舌头舔嘴唇时,唾液带来的水分很快被蒸发,并会带走唇部本来就很少的水分;同时,唾液中所含的淀粉酶、麦芽糖酶等消化酶及其他一些有形物质却像一层薄薄干糊留在嘴唇上,使得嘴唇更感干燥。这样就造成越干
关节嘎巴响又称“关节弹响”,它不是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症状。青少年多见,有些人只是短期内出现,而有些人反复出现,常见于肩关节、膝关节、髋关节等大关节,尤其以膝关节多见,不同部位原因各异。肩弹响:有两种原因导致。一是由于关节囊及韧带较松弛,在肩关节运动过程中出现暂时的半脱位,继续运动时又自行复位而出现嘎巴响;另一个原因是关节内或周围出现异常的软组织索条,如肌肉、肌腱的异位等,在骨突上滑过时出现嘎巴响,有时有、有时无,多不严重。一般无需治疗,可适当休息,或局部理疗即可。少数人既有弹响又有疼痛,需要就医寻找原因
口干舌燥是用来形容说话太多,以致口舌干燥的成语。现实生活中,没有过口干舌燥体验的人,几乎找不到。为什么会口干舌燥?大多数情况下的口干舌燥是生理性的,比如天气太热、出汗太多、长时间没有喝水等导致体内缺水。这种情况导致的口舌干燥可以通过喝水或补液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但是,一直或经常都有口干舌燥的感觉,通过喝水和补液得不到缓解就要考虑病理性的情况了,如糖尿病、肺结核、干燥综合征、严重贫血、呕吐腹泻脱水、口腔黏膜病变、恶性肿瘤化疗或局部放疗、呼吸不畅导致的张口呼吸等,都可以引起口干舌燥。中医认为,下列一些原因可以
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关注皮肤,关注眼睛……而对耳朵的关注却很少。毕竟它在许多人眼里只有“听”的功能。其实不然,别看小小的耳朵里,却藏着大大健康秘密,稍不留意,很可能影响健康,如何保护我们的耳朵,让耳朵不受伤害。今天在全国爱耳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为大家介绍一种简单易行的中医保健方法--鸣天鼓。 “鸣天鼓”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一种自我按摩保健方法,意即击探天鼓。该法最早见于丘处机的《颐身集》,原书这样描述:“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做响声,谓之鸣天鼓(可去风池邪气)”。在后世的《河间六书》中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老龄化加剧,摔伤事件也不断增多,摔伤极容易导致骨折、脑外伤等危险事件,而股骨粗隆间骨折便是其中之一,此骨折属于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人常见的髋部骨折,总发病率占全部老年髋部骨折的50%,这种骨折一旦长期卧床,引起并发症很多,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发热、皮肤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据文献报道,其病死率为15%~30%。故称之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次灾难。髋部骨折需警惕在髋部外侧我们能够摸到的突出部位称为股骨粗隆,主要由松质骨构成,局部骨质松脆,加之老年人全身骨质疏松,肢体不灵活,如下肢突然扭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