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有五大保健特区,分别在背部、脊柱、前胸、腹脐和耳部。每天做好这五个特区的保健,能够促进新陈代谢、扶助正气,从而达到强身健体、祛病延年的效果。特区一:腹脐腹脐部是养生专家很重视的保健“要塞”,中医称腹中央肚脐为“神阙”。对腹脐部按揉刺激、调理,可益肺固肾,安神宁心,舒肝利胆,通利三焦,防病健体。揉腹还对动脉硬化、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脑血管疾病、肥胖症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保健方法:两手重叠,按于肚脐,适度用力,同时保持呼吸自然,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对于平日缺乏锻炼的人群,建议养成在闲暇时间或散步的时
夏天来了,空调、电扇少不了,脖子有点儿酸、有点疼,听到了“咔吧咔吧”的声音。脖子为什么会“咔吧咔吧”响?是颈椎病吗?如何缓解呢?脖子为什么会响一般来说,脖子响有两种情况:颈椎关节响颈椎关节响,又称颈椎“弹响”。颈椎关节响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气体逃逸。在我们人体关节间,有一种叫“滑液”的液体,是用来润滑关节用的,这种滑液内含有一些气体,譬如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这些气体在滑液中形成气泡。当拉伸关节时,滑液中的气体急速跑掉,就造成嗝嗝响,因为气泡破了。关节移位。当我们移动关节时,肌腱韧带移位。当肌腱韧带
中医认为,指为筋之梢,舌为肉之梢,齿为骨之梢,发为血之梢。筋之梢指 人体手和脚是全身经脉交会处,注重手和脚的保健,可疏通经脉。散步时宜穿平底鞋,行走时以趾抓地,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和趾力,伸掌握拳运动,玩健身球,也可手握三个核桃玩转,左右交替,这样可增加双手的灵敏度,增强手脑联系,延缓衰老。肉之梢舌 舌之正常,食欲旺盛,食物营养得以充分补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舌面上的味蕾随之退化和减少,食欲减退。肌肉之营养来源减少,肌肉就会软而乏力,老年人要保护好舌,不要经常刮舌苔,以致破坏味蕾。要配合多样化的食物和色
古人养生十分重视小便清利,小便的通利洁净说明人的水液代谢正常,废物能排除干净,其与肺、肾、膀胱等脏腑的关系极为密切,保持小便清通对保护肾功能益处颇多。调理饮食可通利水道清代曹庭栋撰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便器》中指出:“或问通调之道如何?遇谓食少化速,则清浊易分,一也;薄滋味,无黏腻感,则渗泄不滞,二也;食久然后饮,胃空虚则水不归脾,气达膀胱,三也;且饮待渴,乘微燥以清化源,则水以济火,下输倍倢,四也。”这实际上是主张:重视脾胃调理,推崇食粥,强调老年养生要省心养性。饮食要调摄适当,不可暴食暴饮,少油腻。饭
很多妈妈为了保持自己的时尚美感,对高跟鞋情有独钟,尤其是春夏季节,经常穿高跟鞋展示自己的魅力或者弥补一些美中不足。但是,专家提醒,高跟鞋虽美也不宜常穿,有空的时候要多做足部按摩。常穿高跟鞋“拇外翻”十有八九高跟鞋的爱好者贝嫂近年来一改之前的“裙装+高跟鞋”的形象,吸引了众多媒体关注的同时,也“震惊”看客。据悉,贝嫂在采访中主动自曝,称自己再也不能穿高跟鞋了,至少工作的时候不能忍。常人脚的大脚趾应该是与其他脚趾并列向前一个方向。但有些人的大脚趾会向小脚趾方向偏斜,甚至与第二脚趾交叉、重叠,这种问题医学上称为
苏东坡在《与程正辅书》中记述了一种治疗痔疮的方法:“黑芝麻去皮,九蒸晒,茯苓去皮,入少白蜜为面。食之甚美,如此服食多日,气力不衰,而痔减退。”“只吃此面,不消别药,百病自去,此长年真诀也。”中医认为,芝麻味甘,性平,归肝、肾、大肠经,可补肝肾、益精血、润肠燥。可用于治疗头晕眼花、耳鸣耳聋、须发早白、病后脱发、肠燥便秘等病症。茯苓味甘淡,性平,可益脾安神、利水渗湿,主治脾虚泄泻、心悸失眠、小便不利、水肿等症。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说“茯苓久服百病除”。苏东坡采用芝麻茯苓面治疗痔疮的方法距今已有900多年,至今民
握别人手时感觉手感比正常人热,实际上是内热的表现。如越握感觉越热,则是一种实热病,多有炎症,多见于感冒发烧。但再握时反觉不是很热,往往是一种虚火,可见于肝肾阴虚的高血压、糖尿病等,而且心肺肾功能相对较差。常见不适:实热多见面红目赤、口唇干裂、咽喉肿痛等,虚热多见虚火上浮、失眠多梦、心烦,口干口苦、咽喉炎等。居家调理1、如果是实热,外感风寒可用白虎堂清热,而肝火旺经常失眠的人可以适当使用龙胆泻肝汤,当然,需要长期慢慢清热,建议平时泡茶就可以了,泡野菊花、决明子等。2、如果是阴虚而热,中医的调理会更加适合,如
在中国,很早就有睡前泡脚的习俗。如大文人苏东坡说得很形象:“主人劝我洗足眠,倒床不复闻钟鼓”。民间对睡前泡脚的俗语也有很多,如“睡前热水泡脚,胜似常吃补药”,强调了泡脚的保健作用;“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长寿,百岁不称奇。”皮包水是指晨起喝水,水包皮指睡前洗脚,指出晨起喝水和睡前洗脚,是养生保健的良好方法;“养树需护根,养人需护脚”则说明脚对人体的重要性;“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也指出睡前泡脚的重要性。中医认为,“春日洗脚,升阳固脱;夏日洗脚,暑湿可祛;秋日洗脚,肺润肠濡;冬日洗脚,丹田温灼。”
膝关节是个活动范围很大的负重关节,几乎承受着全身的重量。人到老年以后,膝关节由于长年的磨损,是最容易老化的。老化后的膝关节往往容易发生骨性关节炎,造成行动不便。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关节软骨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退行性病变,引起关节及周围韧带松弛失稳,关节滑膜萎缩或增生,分泌的滑液减少或增加,引起关节肿胀、疼痛等。有时骨关节发生小的囊性变化或骨质疏松,这些变化都可使软骨深层营养中断,而使骨关节炎发生或加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气候发生关系密切。因此老人到了秋季应特别注意膝关节的保健。首先应注意膝关节的
一、养心——按极泉理气护心入秋后偶尔的气温回升堪比盛夏。当气温超过30℃时,人便会出现胸闷的感觉。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第一要穴,位于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该穴对治疗心痛、胸闷、咽干烦渴有效。弹按时力度应柔和,动作应连贯。每次弹按的量应因人而异,一般弹按10次左右。二、祛燥——按迎香润肺防燥秋燥容易危害肺脏。点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宣通鼻窍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约0.5寸、鼻唇沟中。两手中指或食指指肚,顺逆各揉搓20~30次,以迎香穴发酸、发胀、发热为度。三、健胃——按四缝”防秋膘增肥立秋后正
不断喝水仍口干可能是糖尿病作祟。口干有多种原因,如吸烟、饮酒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口干也是糖尿病的早期症状之一。糖尿病属于代谢系统疾病,主要表示为吃得多、喝得多、拉得多“三多”和体重减少“一少”,同时也可造成唾液腺血管变厚,减缓唾液分泌,进而引发口渴、口干等。夜里磨牙说明该歇歇了。老人常说磨牙是“肚里有蛔虫”,但实际上磨牙有“复杂的机制”。人的上下牙咬合是很精确的,一旦咬合不准确神经就会进行微调,产生磨牙,因此,夜晚磨牙往往是情绪变动或心理压力大的表现。夜晚磨牙患者应及时就诊,请专业牙科医生定制防止磨牙的夹
1、牙龈肿痛按耳垂耳垂相当于面部,当因“上火”导致牙龈肿痛,或脸上长小疙瘩时,可以用拇指和食指揉捏耳垂,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经常按捏耳垂还能美容养颜。2、心绞痛按下耳窝经常刺激耳甲腔部位,俗称下耳窝,对循环系统有保健作用。下耳窝相当于胸腔内脏器官。心绞痛时首先要保持镇定,不要惊慌,立即停止活动,卧床休息,最好抬高上身,然后可对下耳窝进行按压。3、打嗝按上耳窝上耳窝,即耳甲腔上方的耳甲艇,相当于人的腹腔,按摩此处有助于消化,并有强肾健脾之功。打嗝,中医称为“呃逆”,多是由于脾胃虚弱,以及暴饮暴食引起胃气上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