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1 承泣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1.2.1 层次解剖1.2.2 穴区神经、血管2 承泣穴的作用2.1 承泣穴功效2.2 主治疾病2.3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承泣穴解析4.1 承泣穴意义4.2 承泣穴出处4.3 承泣穴名解4.4 文献摘要4.5 研究进展承泣穴位位置标准定位:承泣穴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承泣穴的准确位置图承泣穴位于眶下缘与眼球之间,正视时直对瞳孔。取穴方法正坐位,两目正视,瞳孔之下0.7寸,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患者
本文目录1 四白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1.2.1 层次解剖1.2.2 穴区神经、血管2 四白穴的作用2.1 四白穴功效2.2 主治病症2.3 穴位配伍2.4 四白穴的好处2.5 按摩四白穴美容2.6 四白穴治疗黑眼圈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四白穴解析4.1 四白穴名解4.2 文献摘要4.3 研究进展四白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四白穴在面部,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四白穴的准确位置图取穴方法取穴时通常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
本文目录1 迎香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迎香穴的作用2.1 迎香穴的功效2.2 主治疾病2.3 配伍应用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3.3 按摩迎香穴治鼻炎4 迎香穴解析4.1 迎香穴意义4.2 迎香穴名解4.3 文献摘要4.4 研究进展迎香穴位位置标准定位: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迎香穴的准确位置图迎香位于鼻唇沟内,横平鼻翼外缘中点处。取穴方法迎香穴在哪里?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仰卧姿势,迎香穴位于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本文目录1 水沟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水沟穴的作用2.1 主治病症2.2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水沟穴解析4.1 文献摘要4.2 研究进展水沟穴位位置标准定位:水沟穴在面部,当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中三分之一交点处。水沟穴的准确位置图水沟穴位于鼻柱下,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一说“在鼻下三分,衔水突起处是穴。”《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取穴方法取穴时常常采用仰靠坐位的姿势,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指压时有
本文目录1 瞳子髎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瞳子髎的作用2.1 主治疾病2.2 穴位配伍2.3 按摩瞳子髎除皱纹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瞳子髎穴解析4.1 瞳子髎的意义4.2 文献摘要瞳子髎穴位位置标准定位:瞳子髎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瞳子髎穴的准确位置图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外侧0.5寸凹陷中,侧伏或正坐仰靠取穴。取穴方法正坐仰靠,令患者闭目,在目外眦外侧,眶骨外侧缘凹陷中取穴。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瞳子髎穴位于面部,眼睛外侧一厘米处(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本文目录1 百会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百会穴的作用2.1 主治疾病2.2 穴位配伍2.3 按摩百会穴治头痛2.3.1 按摩方法2.3.2 叩击法2.3.3 点揉法2.4 艾灸百会穴长寿2.5 艾灸百会穴治鼻炎2.6 百会穴的好处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百会穴解析4.1 百会别名意义4.2 文献摘要4.3 研究进展百会穴位位置标准定位:百会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属人体督脉。百会穴的准确位置图取穴方法百会穴位于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
本文目录1 风府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风府穴的作用2.1 主治病症2.2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风府穴解析4.1 研究进展4.2 文献摘要风府穴位位置标准定位:风府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的凹陷中,属人体督脉。风府穴的准确位置图风府穴位于项正中线,入后发际1寸,当枕骨粗隆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取穴方法取此穴时通常采用俯伏、俯卧或正坐的取穴姿势,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
本文目录1 哑门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哑门穴的作用2.1 主治病症2.2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4 哑门穴解析4.1 哑门穴意义4.2 文献摘要哑门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哑门穴在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一颈椎下。哑门穴的准确位置图哑门穴位于颈后区,第二颈椎棘突上际凹陷中,后正中线上。正坐,头稍前倾取穴。哑门穴位于项正中线,入发际0.5寸,适当第一、二颈椎棘突之间《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一说“在后发际宛宛中。”取穴方法通常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卧、俯伏的姿势,以便实施者能够
本文目录1 完骨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完骨穴的作用2.1 主治病症2.2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完骨穴解析4.1 文献摘要完骨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完骨穴在头部,当耳后乳突的后下方凹陷处,属人体足少阳胆经。完骨穴的准确位置图完骨穴位于耳后颞骨乳突后下方凹陷处,与风府穴相平《针灸甲乙经》。取穴方法完骨穴怎么找: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一压,即有震动感,这就是此穴。穴位解剖完骨穴下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
本文目录1 风池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风池穴的作用2.1 主治病症2.2 穴位配伍2.3 风池穴疼痛怎么办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3.3 按摩方法4 风池穴解析4.1 文献摘要4.2 研究进展风池穴位位置标准定位:风池穴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足少阳胆经上的重要俞穴之一。风池穴的准确位置图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当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平高《针灸甲乙经》。取穴方法定位此穴位的时候应该让患者采用正坐或俯
耳和髎穴的准确位置图[别名]和髎、[释名]和,调和;髎,骨空。耳和则能听音空在耳前、骨后凹陷中,故名。原名“和髎”,其汉语拼音与禾髎Heliao同,为避免混淆,故冠以“耳”字。[出处]《针灸甲乙经》。[位置]头颞部鬓发后缘直上与耳廓根上端相平处,当颞浅动脉后缘。《针灸甲乙经》:“在耳前兑发下横动脉”;《医宗金鉴》:“兑发下即鬓角也”。[局部解剖]肌肉:颞肌,耳前肌。神经:耳颞神经支,面神经颞支。血管:颞浅动、静脉。[类别]手足少阳、手太阳之会。[功效]聪耳通窍。按摩耳和髎穴位的作用与好处缓解治疗头重痛、耳
公孙穴的准确位置图【名称】:公孙【归经】:脾经【拼音】:Gōng sūn【国际标准代号】:SP04【特点】:本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冲脉。【定位】:在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主治】: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刺灸法】:直刺0.5~1寸。【描述】:[穴义]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在此化为天部的水湿风气。[名解]1)公孙。公孙,公之辈与孙之辈也,言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之间的关系也。脾经物质五行属土,其父为火,其公为木,其子为金,其孙为水。公孙名意指本穴物质为脾经与冲脉的气血相会后化成了天部的水湿风
商丘穴的准确位置图商丘穴的功效作用【名称】:商丘【归经】:脾经【拼音】:Shāng qiū【国际标准代号】:SP05【特点】:五输穴之经(金)。【定位】: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主治】:腹胀,泄泻,便秘,黄疸,足踝痛【刺灸法】:直刺0.3~0.5寸。【描述】:[穴义]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上行。[名解]1)商丘。商,古指漏刻,计时之气也。丘,废墟也。商丘名意指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快速通过。本穴物质为公孙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其性湿热且循脾经上行,而本穴的气血通道又如漏刻滴孔般细小,因
漏谷穴的准确位置图漏谷穴位的作用【名称】:漏谷【归经】:脾经【拼音】:Lòu gǔ【国际标准代号】:SP07【特点】:禁灸穴。【定位】:在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与阴陵泉的连线上,距内踝尖6寸,胫骨内侧缘后方。【主治】:腹胀,肠鸣,小便不利,遗精,下肢痿痹【刺灸法】:直刺0.5~1.5寸。【描述】:[穴义]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名解]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物也。漏谷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
血海穴的准确位置图血海穴位的作用【名称】:血海【归经】:脾经【拼音】:Xuè hǎi【国际标准代号】:SP10【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即:位于大腿内侧,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主治】:月经不调,崩漏,经闭,瘾疹,湿疹,丹毒【刺灸法】:直刺0.5~1.5寸。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5分钟。【描述】:[穴义]脾经所生之血在此聚集。[名解]1)血海。血,受热变成的红色液体也。海,大也。血海名意指本穴为脾经所生之血的聚
箕门穴位位置图箕门穴位的作用【名称】:箕门,出《针灸甲乙经》。属足太阴脾经。【归经】:脾经【拼音】:Jì mén【国际标准代号】:SP11【特点】:禁针穴。【定位】:在大腿内侧,当血海与冲门连线上,血海上6寸。【主治】:小便不利,遗尿,腹股沟肿痛【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5~1寸。禁直接灸,艾条灸5~10分钟。【描述】:[穴义]脾经气血在此形成风气。[名解]箕,土箕也,担物之器也。门,出入的门户也。箕门名意指脾土物质在本穴运行转化。本穴物质为血海穴水湿云气胀散而来的风气,至本穴后风气变为强劲之势并吹带
然谷穴的准确位置图然谷穴的功效和作用【名称】:然谷【归经】:肾经【拼音】:Rán gǔ【国际标准代号】:KI02【特点】:五输穴之荥(火)。【定位】:在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主治】:月经不调,阴挺,阴痒,白浊,遗精,阳痿,小便不利,泄泻,胸胁胀痛,咳血,小儿脐风,口噤不开,消渴,黄疸,下肢痿痹,足跗痛【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描述】:[穴义]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蒸发水气。[名解]1)然谷。然,燃也。谷,两山所夹空隙也。然谷名意指肾经外涌的地部经水在此大量气化。本穴物质
天宗穴的准确位置图天宗穴的作用【名称】:天宗【归经】:小肠经【拼音】:Tiān zōng【国际标准代号】:SI11【定位】: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中指指尖位置即是)。【主治】:肩胛疼痛,气喘,乳痈【刺灸法】:刺法:直刺或斜刺0.5~1寸, 局部酸胀,针感穿过肩胛传导至手指。遇到阻力不可强行进针。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 艾条灸10~15分钟。【描述】:[穴义]小肠经地部经水在此气化上行天部。[名解]天,穴内气血运行的部位为天部也。
本文目录1 中渚穴位位置图2 中渚穴的作用3 中渚穴按摩方法中渚穴位位置图中渚穴的作用【名称】:中渚【归经】:三焦经【拼音】:Zhōng zhǔ【国际标准代号】:SJ03【特点】:五输穴之输(木)。【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取穴方法】取中渚穴时应让患者俯掌,掌心向下,小指与无名指指根间下二厘米手背凹陷处,用力按压,会有力量脱落的感觉。【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 ,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刺灸法】:直刺0.3-0.5寸
尺泽穴的准确位置图【名称】:尺泽【归经】:肺经【拼音】:Chǐ zé【国际标准代号】:LU05【特点】:五输穴之合(水)。【定位】: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并微曲肘的取穴姿势,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主治】: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刺灸法】:直刺0.8~1.
本文目录1 冲阳穴位位置图2 冲阳穴的作用与功效3 针灸冲阳穴治疗网球肘等疼痛的临床应用冲阳穴位位置图冲阳穴的作用与功效【名称】:冲阳【归经】:胃经【拼音】:Chōng Yáng【国际标准代号】:ST42【特点】:本经原穴。【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癫狂痫,胃病,足痿无力【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描述】:[穴义]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名解]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冲阳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
列缺的准确位置图列缺穴的作用【名称】:列缺【归经】:肺经【拼音】:Lìe qūe【国际标准代号】:LU07【特点】:天星穴;本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定位】: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取穴技巧】以被取穴者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在食指尖到达处即是。列缺穴的准确位置:在骨头的高峰,用指甲在上面掐一掐,有个小小的骨缝。两个虎口交叉,腕关节伸直,食指尖所能达到的地方就是列缺穴的位置,认真体会那个骨缝,顺着骨缝用指尖掐按,或用皮肤针敲打。
中医将一天分成十二个时辰,并用十二地支代表,子午流注学说。子午流注学说是中医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体气血运行的时刻表。中医认为,自然界与人是统一的整体,自然界的年、季、日、时周期变化,影响着人们的生理、病理相应的周期变化,如人的脉象、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人的病情变化多半是早晨轻、中午重、夜晚更重,这些情况和人体气血运行有关,也就是在不同的时辰,气血运行到不同的经络,对人体的生理,病理起到了直接的影响,恰如现代科学提出的生物钟效应相似。子午流注学说认为,人体气血的运行是按照一定的时间循环无端,连成一
通里穴位位置图通里穴的作用【名称】:通里【归经】:心经【拼音】:Tōng lǐ【国际标准代号】:HT05【特点】:天星穴;本经络穴。【通里穴的位置】位于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取穴方法】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桡侧缘,当神门与少海连线上,腕横纹上1寸处取穴。【主治】: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刺灸法】:1、直刺0.3─0.5寸。 2、灸2─3壮。【描述】:[穴义]心经经水由此交于少阴肾经。[名解]1)通里。通,通道也。里,内部也。通里名意指心经的地部经水由本穴的地部通道从地
本文目录1 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2 阳陵泉穴位的作用3 视频:健康大智慧(春捂第一穴-阳陵泉)阳陵泉穴的准确位置图阳陵泉穴位的作用【名称】:阳陵泉【归经】:胆经【拼音】:Yáng líng quán【国际标准代号】:GB34【特点】:会穴之筋会;下合穴;天星穴;五输穴之合(土)。【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主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肿痛,脚气,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破伤风【刺灸法】:直刺或斜向下刺1-1.5寸;可灸。【描述】:[穴义]胆经的地部水湿在此大量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