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会穴有“三阳五会”之称,即足三阳与督脉、足厥阴肝经的交会穴,是人体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平时按压百会穴,能提升体内的阳气,维持阴阳的平衡,有助于养生保健、疾病预防。急救时,按压百会穴,则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救人于危难。百会穴同时又是长寿穴,经常按压此穴,可激发人体潜能,增强体内的正气和抵抗力,调节心脑血管系统功能,延年益寿。本文目录1 百会的准确位置图2 百会穴的功效与作用2.1 百会穴的主治病症3 百会的自我取穴按摩法3.1 按摩百会穴的治疗头痛4 百会穴的常用养生保健法百会的准确位置图百会穴属督脉的
本文目录1 前顶的准确位置图2 前顶穴的功效与作用3 前顶穴的主治病症4 前顶穴自我取穴按摩法前顶的准确位置图前顶穴在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即百会穴前0.5寸处。前顶穴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过头,掌心朝下,手掌放松,自然弯曲,指尖下垂,约成瓢状。中指指尖触碰处所在穴位即是。前顶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头晕,目眩,头顶痛,鼻渊,目赤肿痛。前,前部的意思;顶,顶撞。“前顶”的意思是指前面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来自于百会穴传来的天部阳气和囟会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百会穴传来的
本文目录1 神庭的准确位置图2 神庭穴的功效与作用3 神庭穴的主治病症4 神庭穴自我取穴按摩法神庭的准确位置图神庭穴属督脉的穴道,在人体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处。神庭穴的取穴技巧正坐,举双手过头,掌心朝下,手掌放松,自然弯曲,指尖下垂,约成瓢状。中指指尖触碰处所在穴位即是。神庭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头晕、呕吐、眼昏花。神,天部之气的意思;庭,庭院的意思,这里指聚散之所。“神庭”的意思是指督脉的上行之气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来自胃经的热散之气和膀胱经的外散水湿,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本穴如同督脉天部气血
本文目录1 身柱的准确位置图2 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3 身柱穴主治病症4 身柱穴自我取穴按摩法身柱的准确位置图身柱穴属督脉的穴道,在人体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身柱穴取穴技巧正坐或俯卧,伸两手至背腰后,大指在前,四指在后。左手中指指腹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身柱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身,身体的意思;柱,支柱的意思;“身柱”的意思是指督脉气血在此处穴位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到达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
本文目录1 长强的准确位置图2 长强穴的功效与作用3 长强穴的主治病症4 长强穴自我取穴按摩法长强的准确位置图长强穴属督脉的第一穴道,在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长强穴取穴技巧正坐,上身前俯,伸左手至臀后,以中指所在的位置的穴位即是。长强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肠炎、腹泻、痔疮、便血、脱肛。长,长久的意思;强,强盛的意思;“长强”是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穴位外输体表。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并且源源不断,所以名“长强”。很多人都受过便
大椎穴有治疗诸虚劳损的作用,故在《针灸大全》等书中又名百劳,为督脉本经穴,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内通于督脉,外走于三阳。大椎穴有解表清热,疏风散寒,祛邪通络,调整阴阳,通督解痉,壮全身之阳,固卫安营的功效。本文详细介绍了大椎的准确位置和取穴方法。本文目录1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2 大椎穴的功效与作用2.1 艾灸大椎的作用2.2 刮痧大椎的作用3 大椎穴主治病症3.1 大椎治病案例3.2 大椎穴的临床应用4 大椎自我取穴按摩法5 艾灸大椎穴的具体方法6 大椎穴的刮痧方法7 大椎穴的刺络拔罐法8 大椎穴的使
本文目录1 哑门的准确位置图2 哑门穴的功效与作用3 哑门穴的主治病症4 哑门自我取穴按摩法哑门的准确位置图哑门穴位于项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哑门取穴技巧正坐,伸左手过颈,置于后脑处,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指尖向头顶,拇指指腹所在的穴位即是。哑门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哑,发不出声的意思,这里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哑门”的意思是指督阳气在此处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到达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
本文目录1 脑户的准确位置图2 脑户穴的功效与作用3 脑户穴主治病症4 脑户穴自我取穴按摩法脑户的准确位置图脑户穴在人体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脑户取穴技巧正坐,伸两手过颈,置于后脑处,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指尖向头顶,拇指指腹所在的穴位即是。脑户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脑,大脑的意思;户,出入的门户。“脑户”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和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到达本穴后,二气相合变
本文目录1 风府的准确位置图2 风府穴的功效与作用3 风府穴主治病症4 风府自我取穴按摩法风府的准确位置图风府穴属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的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的中点,颈顶窝处。风府取穴技巧正坐或俯卧,伸左手过颈,置于后脑处,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指尖向头顶,大拇指指尖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风府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头痛、晕眩、中风舌缓、暴瘠不语。风,穴内气血为风气;府,府宅的意思;“风府”是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
本文目录1 强间的准确位置图2 强间穴的功效与作用3 强间穴主治病症4 强间自我取穴按摩法强间的准确位置图强间穴在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即脑户穴上1.5寸处。强间取穴技巧正坐或俯卧,伸双手过颈,置于后脑处,掌心向头,扶住后脑勺,四指指尖并拢向头顶,中指指尖所在位置的穴位即是。强间穴的功效与作用功效主治: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强,强盛的意思;间,二者之中的意思;“强间”的意思是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本穴物质为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到达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
曲池穴的准确位置图曲池穴的作用【名称】:曲池【归经】:大肠经【拼音】:Qū chí【国际标准代号】:LI11【特点】:天星穴;五输穴之合(土)。【定位】: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刺灸法】:直刺 l~1.5寸。【描述】:[穴义]大肠经的湿浊之气聚集于此。[名解]1)曲池。曲,隐秘也,不太察觉之意。池,水的围合之处、汇合之所。曲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为地部之上的湿浊之气。本穴物质为手三里穴降
内庭穴的准确位置图内庭穴的作用【名称】:内庭【归经】:胃经【拼音】:Nèi tíng【国际标准代号】:ST44【特点】:天星穴;五输穴之荥(水)。【定位】: 在足背当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主治】:齿痛,咽喉肿病,口歪,鼻衄,胃病吐酸,腹胀,泄泻,痢疾,便秘,热病,足背肿痛【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描述】:[穴义]胃经经气在此冷降。[名解]1)内庭。内,里面也。庭,庭院也。内庭名意指胃经的天部之气在此散热冷降。本穴物质既有陷谷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又有厉兑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经水由本穴
人体手太阴肺经是十二经脉循行的起始经脉,经脉的循行与肺腑相连,并向下与大肠相联络。所以,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脏腑。肺脏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呈圆锥形,其叶向下垂,很像战国时期马车的伞盖,因此有“五脏六腑之华盖”之称。本文目录1 肺经经穴歌诀1.1 肺经经穴穴名歌1.2 肺经经穴分寸歌2 肺经容易得的病2.1 经络症2.2 脏腑症2.3 情志病3 保养肺经的最佳时间4 肺经不通拍打肺经经穴歌诀手太阴肺十一穴,中府云门天府诀,侠白尺泽孔最存,残缺经渠太渊涉,鱼际拇指白肉际抵指少商如韭叶。肺经经穴穴名歌前胸中府出云
本文目录1 人体足部反射区图2 人体足部的结构2.1 一、足部的骨骼2.2 二、足部可触及的骨性标志2.3 三、足部的关节2.4 四、足部的各部位名称2.5 五、足部按摩手法3 足部反射区的反射点分布及按摩选区4 足部按摩操作程序人体足部反射区图人体足部反射区高清图人体足部的结构每侧足部有26块骨,分为跗骨、跖骨和趾骨3组。足部的关节多达数十个。一、足部的骨骼1.跗骨 位于足的后半部,包括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第二楔骨、第三楔骨及骰骨,共7块。(1)跟骨 位于足部的后方下部,是足骨中最大的一块骨,后
本文目录1 大肠俞穴位位置1.1 穴位取法1.2 穴位解剖2 大肠俞穴的作用2.1 大肠俞的功效2.2 主治病症2.3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大肠俞解析4.1 文献摘要4.2 研究进展大肠俞穴位位置大肠俞位于腰部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一说“除脊各寸半”《针灸资生经》。寻找此穴位时通常采用俯卧的姿势,大肠俞穴位于人体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二指宽)处。大肠俞穴的准确位置图穴位取法大肠俞穴位于脊柱区,第四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
本文目录1 头维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1.2.1 层次解剖1.2.2 穴区神经,血管2 头维穴的作用2.1 头维穴功效2.2 主治病症2.3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头维穴解析4.1 头维穴的意义4.2 头维出处4.3 头维穴名解4.4 文献摘要4.5 研究进展头维穴位位置标准定位:头维穴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4.5寸。头维穴的准确位置图头维位于头部额角入发际0.5寸,距头正中线4.5寸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另说“在额角发际侠本神两旁各
本文目录1 阳白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阳白穴的作用2.1 主治病症2.2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阳白穴解析4.1 阳白穴的意义4.2 文献摘要4.3 研究进展阳白穴位位置标准定位:阳白穴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1寸。阳白穴的准确位置图阳白穴位于前额眉中直上1寸,正视时与瞳孔相直处。一说:“在眉上七分,直瞳子”《针灸集成》。取穴方法取穴时患者一般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的姿势,阳白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上方,离眉毛上缘约1寸处。穴位解剖阳白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
本文目录1 印堂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印堂穴的作用2.1 功能主治2.2 配伍应用2.2.1 治疗眩晕2.2.2 治疗面肌痉挛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印堂穴解析4.1 文献摘要4.2 研究进展印堂穴位位置印堂穴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连线中点。印堂穴的准确位置图位于前额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取穴方法取穴时,印堂穴在人体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即是,印堂穴是经外奇穴。穴位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和降
本文目录1 攒竹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攒竹穴的作用2.1 主治疾病2.2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攒竹穴解析4.1 攒竹穴意义4.2 文献摘要4.3 研究进展攒竹穴位位置准确定位:攒竹穴在面部,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攒竹穴的准确位置图攒竹穴位于眉毛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取穴方法取穴时应要求患者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攒竹穴位于面部,眉头凹陷中,额切迹处。正坐仰靠取穴。穴位解剖攒竹穴穴下为皮肤
本文目录1 睛明穴位位置1.1 取穴方法1.2 穴位解剖2 睛明穴的作用2.1 主治病症2.2 穴位配伍3 刺灸法3.1 针刺方法3.2 艾灸方法4 睛明穴解析4.1 睛明穴意义4.2 文献摘要4.3 研究进展睛明穴位位置标准定位:睛明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属膀胱经。睛明穴的准确位置图睛明穴位于目内眦之内上方0.1寸处《中国针灸学概要》。取穴方法患者正坐或仰卧的姿势,睛明穴位于眼部内侧,内眼角稍上方凹陷处,即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正坐或仰卧位,在目内眦的外上方陷中取穴。穴位解剖在眶内缘睑内侧韧带
温中健胃助消食,后天之本是中脘。中脘穴的位置非常特殊,足阳明胃经在这里。手太阳小肠经在这里,腑会也在这里。中脘穴还称胃的募穴,即胃的精气反应到胸腹部的特殊部位。中脘既是胃的募穴,又是八会穴里的腑会,还是手太阳小肠经和足阳明胃经交汇的穴位。本文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中脘的准确位置图,中脘穴的功效与作用。本文目录1 中脘的准确位置图2 中脘穴的功效与作用2.1 我们的前辈是如何利用中脘的2.2 现代人是如何利用中脘的3 刺激中脘穴的具体方法3.1 一、按摩中脘穴的方法3.2 二、艾灸中脘穴的方
艾灸调理亚健康的原理就是,可以帮助亚健康者实现温暖舒适、精神放松;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激活脏腑功能;鼓舞正气、振奋阳气达到神清气爽的效果。《本草从新》曰:“艾叶苦辛,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治百病。”《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能消阴疫,走而不守,善入脏腑,取艾之辛香做炷,能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治百病,效如反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艾灸利用了灸火的温热和药物的作用,通过刺激穴位,达到预防保健、治疗疾病
神阙穴就是指人的肚脐。肚脐正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上,是调整人体机能的最佳作用点,神阙穴与人体生命活动密切相关,是人体的长寿大穴。经常对神阙穴进行保养,可使人体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并对腹痛肠鸣、水肿腹胀、泻痢脱肛、中风脱证等有独特的疗效。神阙:神,尊也、上也、长也,指父母或先天;阙,牌坊也。所以神阙之名的意思就是指先天留下的标记。对于神阙穴名的解释,还有其他的记载:神,变化之极也,阙为中门,以示显贵。可能因此处为先后天交通的门户,可通往神仙居住的地方而得
足三里的快速找法及取穴方法:在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旁开1横指(中指)。患者屈膝,与屈曲膝盖同侧的四指并拢,拇指与四指成90°,以拇指内缘按于髌骨上缘。余四指沿髌骨外缘直指向下,当中指尖到达处取之。足三里的功效与作用:足三里是历代临床重要灸穴之一,无论保健灸还是治疗灸皆有重要的作用。在民间有广为流传的歌谣“常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在针灸临床中有“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之说,皆是重视足三里艾灸的体现。艾灸足三里有扶正培元,增强体质,强壮机体的作用,是治疗各种慢性病及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重要穴位,并是治疗脾
经常艾灸涌泉穴,可以使整个足底发热,畅通全身气血,达到补肾的目的。肾水充足,则可滋润五脏六腑,促进新陈代谢,滋阴降火,改善疲乏无力、虚劳和神经衰弱等病症,达到强身的目的。涌泉穴的定位:脚趾屈曲,在前脚掌中心凹陷处。涌泉穴的保健功效:有补肾壮阳、养心安神的作用。常灸此穴,可健身强心,有益寿延年之功。对症疾病:神经系统病症:头痛目眩、小儿惊风、癫痫、失眠。头面五官病症:咽痛失音、口疮。泌尿系统病症:二便不利、肾结石。其他病症:足心热、高热不退、咳嗽、肺炎。保健灸法:一般可用温和灸15~3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