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暑热难耐,人们常会觉得不思饮食、浑身倦怠。从夏季气候特点上来看,人体脾胃的运化功能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影响,从而导致食欲下降、倦怠乏力。所以夏天更应该重视调养脾胃,正所谓“脾胃强,好度夏”。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人出生以后,生命活动所需的很多营养物质有赖于后天脾胃的摄入。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并将精微物质输布全身,产生的糟粕由肠道排出。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认识到脾胃功能的重要性,在其《脾胃论》中指出:“内伤脾胃,百
蜱虫 蜱虫是一种寄生性吸血性昆虫,嗅觉敏感,在几米之外便可以感知人或者动物的味道,一旦接触到宿主一般会选择在皮肤较薄,不易被搔动的部位将头埋进人体的皮肤内进行吸血。被蜱虫叮咬后人会在24到48小时出现不同的炎症反应,甚至某些蜱虫还会注入麻痹神经的毒素,使人中枢神经受侵害而死亡。被蜱虫咬伤后,局部皮肤会出现丘疹、水疱以及发热、全身无力,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精神不振、厌食等症状。“蜱虫最喜欢寄宿在儿童身上,如不及时为孩子去除蜱虫,严重时可能会发生呼吸衰竭而死亡的情况。”蜱虫喜欢栖息在树林、草地、灌木丛中等
因为夏季气温高,湿气较重,容易出现头昏头重、四肢酸懒、身重而痛、关节屈伸不利、胸中郁闷、恶心欲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夏季可以通过汗蒸,调理全身的微循环,放松全身的肌肉和神经,有效避免了这些疾病的发生。夏天汗蒸有什么好处 1、不易被蚊虫叮咬蒸房中的负离子可以有效驱除人体特有味道,蚊子自然找不到目标,即使被蚊虫叮咬也不会红肿起包。局部反应会较轻。2、不易被晒伤身体裸露部位,不易被晒伤!并且有效的祛除晒黑的皮肤色素。3、不易患肠道疾病夏季可以通过汗蒸,调理全身的微循环,不易患肠道疾病。4、不易晕车晕船汗蒸后能调剂
一、什么是冰箱病 “冰箱病”是指人吃了存放在冰箱中的食物引起腹泻或是肠胃疾病的不良反应。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品不当可能引起形形色色的“冰箱病”。科学使用冰箱,才能确保人体健康。人们食用从冰箱取出的食品容易引起各种不适症状,以幼儿、老年和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群多见。科学使用冰箱,才能确保人体健康。二、冰箱病有什么症状 1、冰箱头痛冰箱里面温度是比较低的,冷藏一般在4~10℃之间,如果是冷冻则一般在-6℃左右,而我们的口腔温度是37℃左右的,这之间的温差是比较大的。当温差比较大的食物进入到我们的口腔当中,则会刺
夏季气候炎热,雨水多,湿度大,人体容易出现全身困重、神疲乏力、头晕心慌、食少纳呆、恶心呕吐等症,中医称之为“疰夏”,民间又称为苦夏,是夏季的常见病、多发病,以老年人和小儿多发,用中医分型治疗效果很好。暑热伤津型 发热,少汗或无汗,口渴,多尿,烦躁,神情疲倦,唇红干燥,咽红,食少便溏,舌质较红,苔薄,白或薄黄,脉细数。小儿指纹紫。【方药】王氏清暑益气汤。西洋参、麦冬、淡竹叶、知母、白薇、陈皮各10克,石斛、粳米各15克,鲜荷叶(带梗)、西瓜翠衣、鲜芦根各30克,生甘草6克。每日1剂,水煎服。暑湿困脾型 神疲
在炎炎的夏日夜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烤串、喝酒、吃小龙虾,成为许多人消夏的最佳选择。但“吃货”们要当心了,与这份快乐相伴而来的有可能是让你刻骨铭心的痛风。专家表示,夏季痛风患病率明显升高,而这种情况发生多与不注意饮食有关。中医药治疗效果好 痛风曾被称为“病中之王”和“王者之病”,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关节炎症性疾病。中医将痛风归为“痹病”“热痹”的范畴,认为其发病机制既有脾运虚弱之内因 ,又有饮食不节之外因,终因湿浊内蕴、湿热互结、流注关节而发病。治疗当以清热化湿、通络之痛为法。痛风患者往往合并高血压、高
天地万物都遵循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变化规律,人想健康长寿,就要应天顺时。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炎炎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则新陈代谢旺盛,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活跃于机体表面。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孟夏防病 仲夏防雨 季夏防暑 夏季分三个阶段,即:孟夏、仲夏、季夏。如果按公历,孟夏大概是5月,仲夏是6月,季夏是7月。孟夏时节,阴雨多于晴天,蛤蟆群鸣,蚯蚓频出,各种植物生长,由嫩绿变成青秀,麦粒开始饱满。这时节,细菌病毒繁殖生长,人们易被感染,需要
转眼间进入大暑节气,一年中最热的时令就来了。大家普遍认为,夏天那么热,主要是患中暑、热伤风一类的病,患风湿病的应该不多。但夏天患风湿病还真不少,原有风湿病,夏季加重的更多见,那夏季应该怎么预防风湿病呢?什么是风湿病? 风湿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 中医称“痹病”或“痹证”,是由于不同病因引起的,影响到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韧带及神经、血管等)表现为慢性疼痛和(或)肿胀、畸形、功能障碍,感觉异常等症状的一大类疾病。所谓一大类疾病,就是说风湿病并不仅仅局限于人们平时所说的关节炎、老寒腿等
炎炎夏日,你是否有疲乏困倦、食欲减退、口中黏腻、大便溏泄,甚至失眠心烦、口舌生疮等现象?身体出现以上症状,很有可能是体内湿气重引起。夏天气温高,天气闷热,尤其今年降雨多,气候潮湿,加上夏季人们贪食冷饮等导致湿邪入侵体内,成为困扰健康的一大隐患。如果不加以调理,还容易患上皮肤、泌尿生殖、心脑血管、肝胆系统等一系列疾病。什么是湿气?专家解释,“湿”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之一, 为长夏之主气。当湿气超过人体所能调节的范围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中医称之为湿邪。湿邪有内湿、外湿之分, 外湿多由天地之湿伤人;内湿
到了夏天,人们用各种办法来消暑降温:日夜开着空调,享受那习习凉风;冰镇的啤酒饮料,压制住炎炎暑气……可看看医院里,中暑、肠炎、伤风感冒……吃出来的、喝出来的、吹出来的各种毛病,不一而足。少吹空调。这样,也就避免了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的身体不适,使身体随时能够适应自然环境。常开着窗户,自然通风,充分保证室内空气的新鲜流通,不给病菌滋生提供环境。当室外温度过热时,就关上窗子,拉住纱帘。实在太热的时候,打开电扇。偶尔也会开会儿空调,但一般不超过半个小时,等温度降下来了,就换成电风扇。何况,出出汗还能够自然排毒,
春夏之交,也是感冒高发季。感冒是最常见的一种病。感冒后最早出现的症状主要包括咽喉肿痛、打喷嚏、鼻塞流涕、身体疲倦。当感冒出现时,有些人会服用抗生素。其实抗生素根本不能消灭病毒,胡乱吃药反而可能加重病情。而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感冒药,其主要功效是缓解症状,让你感觉好受点、休息好点,但并不能缩短病程。中医认为,当人体质虚弱,生活失调,卫气不固,外邪乘虚侵入时会引起感冒,这种观点与西医认为在寒冷、干燥环境中,人体抵抗力下降,易被病毒寻机致病的机理如出一辙。中医把感冒归为外感(外邪)疾病,按临床证候表现,感冒分为风寒
柳絮飞落,杜鹃夜啼,牡丹吐蕊,樱桃红熟,自然景物提醒人们时至暮春,初夏将至了。此时人们的养生也要适应暮春时节的气候特点。防花粉过敏花粉过敏是春天高发的疾病,各种花粉形成的漂浮物、空气中的粉尘都是潜在的过敏原。暮春柳絮满天飞,又是花粉高峰期,春风一吹,很多人容易出现脸部红肿、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过敏体质的人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原接触。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重精神调养暮春时节阳气渐长,阴气渐消,要早睡早起,更要注意心理保健,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