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和暖。专家提醒,尽管天气逐渐转暖,仍然要重视养生细节。江苏省南京市中医院金陵名医馆张钟爱主任中医师教您几个防病强身的方法。野菜就是“降火药”门诊上,不少病人都会在描述病情的时候,带一句:“不知道是否受凉了,最近牙龈有点疼,口腔里面感觉还会溃疡。”春分过后,虽然春风拂面很柔和,但仍比较干燥,春主生发,阳气逐渐上升的时候,很多人的鼻子很容易出血、还会出现咽喉肿痛、嘴巴长口疮,还有不少人出现便秘的困扰……这些症状就是老百姓常说的“上火”,老百姓提到上火,自然就想到降火,比如黄连上清丸,牛黄解毒
春天是过敏的高发季节,食物引起的过敏也十分常见。进食过敏食物,引起的症状不尽相同,有人会立即出现皮肤发痒、出风疹或发烧、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有的人会出现酒醉样、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有的人则会头晕、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悸、四肢乏力等。因此,当进食后出现不适症状,别轻易判断自己是食物中毒,因为这很可能是食物过敏的表现。特别是在吃了不常吃的食物或者是容易致敏的食物之后,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就医,以免延误病情。如何获知哪些食物会引起过敏呢?我们应先了解自己或亲友的详细病史,区分是食物不耐受还是真正的食物过敏
春天养生重在养肝,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肝禀风木,主掉眩。春天风气主令,风为百病之长,六淫之首,善行数变,春季多发的传染病,往往与感受虚邪贼风有关,故当严加防范。尤其是“肝常有余”的小儿,患传染病后,风邪极易入里化热,出现惊厥、抽搐等肝风内动的表现,更应警惕。肝主疏泄,在志为怒,性喜条达,恶抑郁。肝气宜解不宜结,人的精神、意识、思维等情志活动,与肝气是否舒畅关系很大。另外,“肝胆相照”,肝与胆互为表里,胆属少阳,恰在春天升发。故春季应特别注意精神调养,务必保持思想开朗,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尽量排遣沉闷、抑郁等
春天是阳气开始升发的时候,小草绿了,枯树发芽了,世上万物都复苏了,都借助春天的阳气,顺势而长。中医讲,肝属木,“木遇春而旺”。此时,人的肝,也感受到了春的气息,活跃起来,一年里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但是春天又是肝脏最易受损伤的时候。春季属木、属阳,肝也属木、属阳。春季肝阳容易升发太过,肝火过旺或肝气郁结等等,会使人头晕脑涨、脾气暴躁、抑郁烦闷、失眠、脾胃不适等。长此以往,还会积累成一些难治的疾病。所以春天养肝非常重要,是保证肝气顺达,气血调畅的重要措施之一。那怎么才能养好肝呢?六个字:饮食、睡眠、情绪。饮食
春季百花盛开,是过敏性结膜炎的好发季节。许多人急性发作时,眼睛奇痒无比,或有灼热感、流眼泪,结膜因充血呈现粉红色或因水肿呈现牛奶色,甚至合并发生过敏性鼻炎。同所有过敏性疾病一样,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睛的结膜黏膜组织接触到过敏原后,以眼结膜炎症的方式发生。据统计,在眼科门诊中,约有1/5的病人患过敏性眼病,其中过敏性结膜炎占50%左右。可见,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预防过敏性结膜炎的方式是降低过敏原刺激。针对急性过敏反应引起的痒、红、水肿等症状,可点抗组织胺眼药水治疗,也可使用血管收缩剂眼药水,减轻
被称为“奉生之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虚邪”,唐代王冰解释:“邪乘虚入,谓之虚邪。”简单理解,就是指能趁虚伤人的各种邪气,以风为代表。风邪变化最为迅速,一旦人的正气有所虚衰,首先伤人的就是风邪,其他邪气也要依附于风邪,所以“风为百病之长”,又以“贼风”称之。其实,风邪之贼,还在于其伤人时喜欢乘机偷袭。大风来到,多数人都知道躲避,也很少有人因为大风吹刮而致病。恰恰是那种小风,尤其是缝隙中吹来的似有似无的风,最能伤人,因为人们对这种风
春季乍暖还寒,此时也是人体血液和激素的旺盛时期,加上昼夜的温差大,特别容易导致机体失衡,许多人开窗通风、江边散步……殊不知,一不小心,面瘫就找上了您。中医认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意思就是说,当人们休息不好或太疲劳,导致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时,若再加上面部、耳后受风寒之邪侵占,就特别容易诱发的面瘫。那么,如何预防春季面瘫的发生呢?防寒保暖避免面瘫发生古人云“春捂秋冻”,就是在提醒您,要注意防寒保暖。风邪是导致面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所以想要预防面瘫的发生,就不要图一之快,
春季养肝护肝的方法很多,效果最佳的还是养肝功。春节常练养肝功,不仅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激发肝脏功能的作用,还可治疗因肝虚火旺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具体步骤如下。(1)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2)采用腹式呼吸。呼气时收腹、提肛,人体重心略向后移,脚跟着力,足趾轻微点地;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颚,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相当于每年阳历的2、3、4月。此时大地回苏,阳气升发,万物复生,欣欣向荣,充满活力,人体阳气生长,肝胆旺盛畅达。因此春季养生需注意:1、情志应随生发之机而生,神情向上,调动积极性,在神态上要保持奋发进取的生发之气,应当开怀舒畅,切勿忧郁怒责。2、作息应晚睡早起,起床后宜披头散发,衣服宽松,舒展形体做缓形散步。春光明媚,是锻炼运动的好时机,但不宜做剧烈运动,还应躲避风寒。因为还有倒春寒的侵袭,老年人不可闭门孤居,要登高望远,郊游赏花,垂钓养花,沐浴阳光,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锻炼十分必要,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克服“春困”疲劳,减轻与防止胃病发生。古人传统的“踏青”就是最科学的活动,可以在山边田野、湖周散步,可以在户外打拳、放风筝、球类活动等,也可登高赏花、游山观水,这样既可达到活动健身的目的,又可稳定情绪,因为中医讲春主风应肝脏,肝主怒容易激动恼怒,环境幽静,鸟语花香,使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而能制怒。“春困”的饮食原因是缺少维生素B和饮食过量,故春天的膳食不能过饱,要多食维生素B丰富的食品如粗粮、豆类、蛋类、奶类、瘦猪肉、白菜、水果等。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发育,欣欣向荣,此时宜开始锻炼身体,早晨起来缓缓散步,被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以求神定而志安,这就是春天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在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庶、马蹄、柑橘等,取其清淡甘凉,防止积热于里。同时,肝主升发,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春天是养生的好季节,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便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养生之道也。”为什么要“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呢?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这主要是为了跟春天的特点相应。春天到了,阳气逐渐生发,开始适时释放,我们的气血运行变得顺畅和旺盛起来,而大家全身的阳气都汇聚在哪里呢?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这些经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而头发为“肾之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