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的气候特点,使不少老年人因体内热量散发不畅而出现上火的现象,如牙痛、眼屎多、鼻子冒火等。此时点按手脚的去火点,可以治疗多种热症,又无副作用,有助于老年人清热消暑,顺利度过炎热的暑季。胃火牙痛 点按“内庭穴” 内庭穴,属足阳明胃经。中医认为,胃火炽盛,症见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口臭嘈杂,牙龈肿痛,大便秘结导等症。这时点按内庭穴可清胃泄火,其作用堪比“清胃黄连丸”。此穴在足背二趾三趾的趾缝纹头后凹陷中。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指尖掐、压、力度以能感到酸麻胀为度,1~2分钟,然后再
紫苏为唇形科一年生草木植物,有特异芳香,所以又称香苏。药用其嫩枝叶(苏叶)、茎(苏梗)、果实(苏子)等,一草上下都是药。在古代还常把苏叶当茶制成饮料,长期服用,苏叶茶可以解毒健胃。宋仁宗时曾被翰林医官院定为“汤饮第一”。紫苏叶称苏叶,性温味辛气清香,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行气和中、止咳平喘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感冒、急性胃肠炎等。此外,紫苏在增强胃肠蠕动、增强食欲方面的功效也非常明显。夏季,暑湿侵邪、肢体重困、食欲缺乏,如果能常食本品,可解表散寒,起强身健体之效;紫苏茎杆称苏梗,有顺气、安胎、发散风
夏季适量喝姜汤可以开胃健脾,促进消化,增进食欲。在热姜汤里加少许盐和醋,敷于患处,能舒筋活血,缓解疼痛,预防“空调病”。“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大夫开药方。”生姜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和淀粉,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等三大功效。因此,除做日常调料外,生姜在夏季可治疗不少病症。民间也有大量关于生姜益处的谚语如“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晚吃萝卜早吃姜,郎中先生急得慌”,“家里备姜,小病不慌;夏季常吃姜,益寿保健康”等等。专家提醒,适量喝姜汤不仅能预防“空调病”,而且对吹空调受凉引起的一些症状也
正值中伏前后,天气进入“大热”或“闷热”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由于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此时也是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时期,阳气外发,阴伏于内,此时要顺应自然,注意养生,对防病健身、延年益寿是大有裨益的。起居规律 谨防寒湿夏季人体心火旺,肺气衰,人应晩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此时,晚些入睡,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些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在体育锻炼时,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晩天气较凉爽,空气新鲜的地方进行。尤其是老年人,不宜做过分剧烈
暑湿天气,易于伤阴耗气,化热生风,内生热毒,外生疖肿。调节饮食应遵循《周易》所述的“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以适应四时变化,多食用自然界赐予人类的应季果蔬,使得“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秧苗聚集植物生发之气,稚阴稚阳,柔中带刚,既能胜阳热,又可祛湿浊,富含生发之机,促进人体新陈代谢,为夏季良蔬,可多多食用。红薯叶:即红薯地上茎秧顶端的嫩叶,与常见的蔬菜比较,矿物质与维生素的含量均占优势,有“蔬菜之王”的美誉。红薯叶清暑益气,解毒通便,养肝明目,有提高免疫力、降糖、解毒、防治干眼症等功能。经常食用可
酷夏来临,人们白天遭遇酷暑,到了清凉的夜晚还要备受蚊虫的叮咬。如何驱蚊最有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与驱蚊有关的种种方法。清理源头 蚊子喜欢在潮湿的地方繁殖,所以家中要想从根源防蚊,首先清理积水,阳台上花盆的底盘、洗衣机底下的积水、饮水机的水盘、花瓶、卫生间里的肥皂盒等。因此,给家里做个大扫除可有效防止蚊虫滋生。驱蚊妙招 大蒜:吃大蒜后,人会分泌一种味道,蚊子就会躲得远远的。吃大蒜前,最好先将其切成薄片,放置15分钟,驱蚊效果更好。还可以将大蒜切片,放在窗口或在纱窗上涂抹,可阻止蚊子进入室内。黑胡椒:黑胡
夏天将至,阳气鼎盛,万物繁茂,暑热延绵,雨水普降。《黄帝内经》言:“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们应根据气候特点,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的调养。精神调养 “放”字宣畅气机夏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在精神调养上要体现一个“放”字。即是夏天要使精神象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并要切忌发怒,使精神充沛、饱满,气机宣畅,通泄自如,情绪外向,呈现出对外界事物浓厚的兴趣。另外,暑为夏季主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最易入心。心主神志,暑热之邪侵入人体,热扰心神,人常表现出心烦不宁,坐卧不安,思绪杂乱。此时应有意识避开这种不
初夏来临,这一时段是从春到夏的过渡阶段,保健养生的方法也很多,做到如下三个方面,定有益身体健康。耐热锻炼每天进行研究表明,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中,热应激蛋白的合成增加,使人体的热耐受力增强,再进入高温环境中,人体细胞的受损程度就会明显减轻。进一步研究还揭示,获得或提高热耐受能力的最佳方法是进行耐热锻炼,即在逐渐升高的气温下锻炼,以达到适应更高温度环境的目的。而初夏这一时段,日平均气温的变化正好符合“逐渐升高”的特点,所以是耐热锻炼的最好时机。初夏耐热锻炼具体如下:每天抽出一小时左右室外活动,可根据天气情况,选
春夏之交过渡时期,天气变化莫测,人们应采取哪些相应的养生保健措施呢?衣着:随着早晚温差逐渐缩小,要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减衣,不要早晨的厚装到了中午仍捂在身上,弄得满身大汗,这样反而容易着凉。此时着装应以穿衣不出大汗为原则,衣服递减的顺序应由上而下,既养阳又收阴,与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饮食:宜逐渐转为清淡食物,多食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鱼类、瘦肉、豆制品、乳制品等以及绿叶蔬菜,还可酌吃苦瓜、油菜苔、马兰头等带有苦味的蔬菜,既能清热,又富有营养。由于人的腠理开泄,出汗较多,要注意适当补充水分。此时天气虽已开始变热,但尚
夏季出游,穿外形透明、五颜六色的“水果鞋”在年轻美眉中非常流行,走到哪里都引人注目。但有些人穿上一段时间后,脚背及脚底会出现红褐色斑块及表皮脱屑症状,到医院一检查,才知是因穿拖鞋不当引起“凉拖性皮炎”。橡胶和塑料拖鞋穿着凉爽、穿脱方便,在夏季出门蹚水、过河更受欢迎。但其材质属于合成材料,对皮肤有刺激性,会引起皮肤过敏,时间一长会形成过敏性皮炎。常见症状就是在脚背与拖鞋接触的部位发生红褐色斑块,形状与拖鞋面形状基本一致,常常有脱皮屑及瘙痒现象,有的人还出现皮肤发红、丘疹、起水疱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出现皮肤糜烂
随着夏天的到来,出门旅游成为很多人的期盼,而安排好出行细节问题,保证身体健康无碍,则是获得快乐的根本保障。服装要轻便 防护严 通风好、吸热少、吸水性强、耐脏易洗是旅游服装的挑选原则。按照这一要求,运动装和户外装是最适宜的。而且,选择一双合适的鞋非常重要。一般而言,如果到海边或平原地带的名胜古迹,可以选穿运动凉鞋或休闲鞋;如果以爬山、攀岩或野外探险为主,最好挑选鞋底颗粒大、抓地力强、防滑耐磨的运动休闲鞋。同时,旅游有四宝:扇子、雨伞、墨镜、太阳帽。外出旅游,汗流浃背是难免的事情,备一把扇子则能驱热避暑。带一
夏天到了,很多人的胃口不好,常常“无病三分虚”,消化功能降低,出现精神疲惫、食欲不振、口苦苔腻、胸腹胀闷、体重减轻等“苦夏”症象。归根到底,都是脾胃功能减弱的后果。因此,夏季要做好饮食调节以确保健康。现代医学研究,夏季食欲下降是因为胃酸分泌减少,加之饮水较多冲淡胃酸,导致机体消化功能减弱。因此,夏季饮食应少吃肥腻,多吃清淡食物。中医理论则认为,春夏应该养阳。要养护阳气,首先是饮食调理,吃些辛甘微温食物,像韭菜、生姜、蒜等辛香之物,不仅能让阳气升发,同时还有温散祛湿的作用。但此时不适宜吃大辛大热的食物,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