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气温由高向低变化比较明显的一个转折点。昼热夜寒是这一时期的气候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南北方气温差别大,特别是在南方,有“争秋夺暑”的现象。真正有秋日的感觉往往要到秋分节气以后了。此时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起居有常 不要熬夜处暑过后,首先应调整的是睡眠时间。早睡早起是众所周知的,但科学的养生保健需要更全面地掌握睡眠的规律及方法。在处暑时节,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中午12时至13时,是人体交感神经最衰弱的时间,把握这两个睡眠的最佳时机,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喜欢过夜生活的“夜猫子”们
今年白露、中秋齐聚9月8日一天。白露后,白天温度虽然温和,但是夜晚已经开始转凉,对人体的影响非常明显,因此白露前后的养生保健非常重要。当放松游玩的中秋小长假遇到养生关键点白露节气,除了吃喝玩乐之外,可别忘了和养生保健定个“契约”。月饼吃多 喝杯柚子汁祛火中秋团圆,月饼是不可缺少的节日食品。月饼比较油腻,易引起口渴,尽量搭配一些解油腻的饮品。比如山楂水、普洱茶等。人们吃月饼的时候也很喜欢搭配吃些水果,不过含糖量高的水果,比如西瓜、梨、李子、苹果等等,和月饼搭配食用就是甜上加甜,会使身体负担过重。而一些酸味水
夏季气候炎热,适合采用食补的方法,选用具有药理作用的食物进行调补。如绿豆、百合、米仁等烧汤服用.能起到清热解暑、祛燥化湿的功效。一些慢性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患者,在寒冷的冬季容易发病,发病时给予治疗只能治标,而在夏季病情趋于稳定时进行调补,则是治本,可以获得较好效果。 从中医角度来讲,夏季湿热之邪容易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者还会出现食欲差、厌食、恶心呕吐、全身疲倦,俗称疰夏。因此,在夏令进补时需要加强胃肠动力。若是胃肠动力不足或缺乏,不仅不利于补品的吸收,补而无功,还往往会出现补而不适的
与炎夏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不同的是,隆冬是各种病毒肆虐的季节,如呼吸道感染,引起感冒的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引起流感的流感病毒,在消化道如引起肠胃炎的诺沃克类病毒、轮状病毒等。这是因为,这些病毒有喜冷怕热和喜燥恶湿的特性,而此时不仅气温低,处于极寒天气,而且气候干燥,为这些病毒的感染创造了可乘之机,须严加防范。1.洗手漱口是重要和基本的措施洗手要用肥皂在双手的每一个角落揉搓,然后用流水冲洗20秒以上。漱口分三次进行:首先,是把水含在口中咕噜咕噜漱后吐出;其次,是将含在口中的水向后在喉咙深处好象水要进入一样
冬天是一年四季中最为寒冷的季节,强冷空气、大风、雨雪、冰冻等恶劣天气和低气温环境,可大大削弱人体防御功能和抵抗力,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甚至发生生命危险,要加强防范。呼吸道感染寒冷刺激可使鼻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并导致气管、支气管痉挛,为各种致病微生物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因此,感冒、鼻炎、咽炎、气管与支气管炎、肺炎、流感等呼吸道感染成为冬季最为常见的一类疾病。预防措施:冬天要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抗病能力,及时增添衣物,注意保暖,多饮水,避免烟雾、粉尘等对呼吸道的刺激,调节好居室微环境。同时,要积极治疗感冒,以防感染向
每年公历7月7日左右是中国传统24节气中的小暑时节。此时太阳处于黄经105度,阳光强烈,暑气上升,我国大部分地区开始进入一年中最热时期。宋代李重元《忆王孙·夏词》中:“过雨荷花满院香,沉李浮瓜冰雪凉”,谚语也云“小暑大暑,上蒸下煮”,指出闷热的天气,常使人体感不适,心烦乏力,若调理不当,常常致病。调理脾胃 大家都知道一年有四季,其实在中医学里有“五季”之说,除春、夏、秋、冬外,小暑到立秋之间被称为“长夏”。这样自然界的五季刚好对应人体的五脏,春应肝,夏应心,长夏应脾,秋应肺,冬应肾。长夏之季,除了高温酷暑
吃起来酣畅淋漓的火锅,似乎一年四季都是饭桌上的宠儿。不过夏天吃火锅,既想大快朵颐又要吃得健康,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酸汤底 点豆腐 喝温水 蒜泥料。 火锅四季是宠儿 夏天涮锅应注意 首选酸汤或清汤。在炎热的夏天,酸汤能开胃清火,去腻除燥,消暑健体。此外,夏季出汗多,易损失水分,酸汤火锅的酸味能敛汗祛湿。除了酸汤,清汤也是不错的选择。 素菜占70%,点盘豆腐。在寒冷的冬季,吃羊肉和肥牛能够御寒保暖,但在夏天吃这类食物却很容易导致上火,天热可以多点鱼肉等低脂肪食物。夏天吃火锅一定要少荤多素,蔬菜最好能占到
据美国《防范》杂志报道,日晒是产生老年斑和黑色素的主要原因。因此,有必要使用防晒霜,减少紫外线的伤害。很多老年人没有涂抹防晒霜的习惯,认为那是年轻人用的护肤品,这个观念现在需要改变了。 由于老年人体内水分少了,皮肤因失水及皮脂腺分泌减少而变得干燥、萎缩,防护能力差,且比较敏感。所以,阳光曝晒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皮肤容易发红、发痒,若再不注意保护,在面部、上肢还可能出现色素脱失(白斑)及老年疣,甚至可能诱发皮肤癌。 看两个指数 在购买防晒霜时,我们要看两个指数一SPF和PA。SPF即防晒指数,是测量防晒
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雾霾对人体的危害诱发呼吸道疾病 雾霾的组成十分复杂,大小有数百种颗粒物,这些颗粒物通过人体呼吸,进入呼吸道,会引发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雾霾天气,空气含氧量低,会使心脏跳动加速,使人胸闷、气短。尤其是对老年人危害更大。引发各种细菌性疾病 因为雾霾天气阳光照射不到大地,或者阳光微弱。这样会使地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快速繁殖,引起过敏等疾病。
到了小暑,意味着炎热季节的到来,民间有“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之说。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正是进入伏天的开始。按照中医理论,小暑是人体阳气旺盛的时候。阳气好比人体的卫兵一样,负责抵御一切外邪,保卫人体的安全。任何一个人,只要阳气旺盛,就会百病不侵。小暑季节如何养阳呢?这个时候,应坚持“少动多静”的原则,除了运动员之外,一般人群最好不要从事剧烈的运动,尤其是心血管患者和年老体弱者更应做到这点。当然,“少动”不等于“不动”,如果一味“不动”,炎热的季节则会造成人心烦不安,疲倦乏力。因此,此时运动宜选择在
冬至将至,预示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如约而至。女同胞们在冬季里应该怎样合理养生、怎样既保持风度又保证温度,成了众多女士们热烈探讨的话题。对此热点问题,黑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养生保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尹艳教授强调:“冬季养生误区多,女性尤须护阳气!”摒弃积习难改的毛病冬季不可穿着太少尹艳指出,许多爱美的女性即使在冬天里也喜欢穿短裙或短裤,或因为怕显得身材臃肿,只是穿上薄薄的一层衣服,以保持其体态风度。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来看,冬季以“藏精”为主,注意保暖、顾护肾阳才是
今年7月7日就是小暑了,小暑是反映夏天暑热程度的节气。“暑”是炎热的意思。“斗指辛为小暑,斯时天气已热,尚未达于极点,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古藉《群芳谱》中也说:“暑气至此尚未极也。”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有到最热,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如此。时到小暑,已是初伏前,很多地区的平均气温已接近30度,时有热浪袭人之感,暴雨也时常在小暑节气光顾我国大部分地区。俗话说“热在三伏”,小暑往往在初伏前后,过了小暑,就进入一年中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