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气功?气功是以调心、调息、调身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开发潜能为目的的一种身心锻炼方法。调心是调控心理活动,调息是调控呼吸运动,调身是调控身体的姿势和动作。这三调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方法,是气功学科的三大要素或称基本规范。 原始的气功没有名称,以后一部分称为“舞”,如《吕氏春秋》所说的“筋骨瑟缩不达,故作为舞以宣导之”。春秋战国时期,气功被概括于“导引按跷”之中,如《素问·异法方宜论》的“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而散见于历代名家著作中的静坐、坐忘、禅定、胎息、行气、服气、调气、周天、内丹等也都
气功锻炼有哪些特点? 气功的特点主要有:1、发挥练功人的意识能动性。这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变被动为主动:历来的治疗方式基本上都是医生给患者进行检查、诊断和治疗,患者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气功疗法则是患者通过亲自练功,自己为自己治病,变被动为主动。(2)、变外部为内部,变他养为自养:传统的医学重视的多是向外界寻求保健治疗的方法。例如不断合成新药代替旧药;研制新的疫苗去预防传染病,生产含有微量元素的食品等。这种只注重外部疗法的医学模式,忽视了人体自身内部条件的重要性。事实证明,人体内部存在着一种
为什么说气功是人类自养其生的方法?医学发展到现在,重视的多是向外界寻求保健治疗的方法。例如,不断地寻找新的更有效的化学药物代替旧的药物;利用声、光、电、热、磁等物理研究方面的新技术,研制新型的物理检测、诊断和治疗仪器;研究新的生物疫苗以便更有效地预防传染病;利用日光浴、温泉浴、砂疗、泥疗等所谓的自然疗法等等。总而言之,如果将上述利用外界因素调整机体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称为外部疗法的话,那么,还应当重视人体内部条件的作用。事实证明,人的心理活动可以有效地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这种变化之剧烈,甚至可以
为什么说气功是科学的医疗保健方法?医疗保健运动的方法很多。气功是我们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寻找到的一种具有先进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医疗保健方法。原始的气功是以“舞”这种运动形式出现的。如《吕氏春秋·古乐篇》记载:“昔陶唐之始,阴多滞伏而湛积,水道壅塞,不行其源,民气郁瘀而滞着,筋骨瑟缩不达,故作舞以宣导之”。汉末名医华佗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种动以养生的思想为指导,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神态动作创编的“五禽戏”动功,更生动地表明气功是一种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运动方法。至于以意念、呼吸为主要锻
为什么说气功是一种自我心身锻炼方法? 1、这里的“心”是指心理、精神,“身”是指形体及其生理功能。顾名思义,自我心身锻炼方法是指发挥意识能动性,对自身的精神、形体进行锻炼的一类方法。1、气功锻炼含有丰富的心理锻炼内容:中医典籍《黄帝内经》在谈到气功时写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这里的“精神内守”与“独立守神”,清楚地表达了古人在气功锻炼中对精神的要求。气功术语“全凭心意练功夫”更加显示了心理活动在气功锻炼中的主导地位。气功锻炼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使意识进
气功与医、儒、道、佛、武术等有何关系?气功,作为人类养生保健、强身治病的方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程,不断发展和完善。人类的祖先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及繁衍,必须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凶猛的飞禽走兽相较量,逐渐形成了许多自然的包括气功在内的保健养生方法。比如,为了祛湿导滞,通利关节以适应自然环境而形成“导引”;吸取与禽兽搏斗的经验,象其形,会其意,形成自然而本能的古代技击武术;从人类社会化生活的增多,体会到精神情志活动对身体状况的影响,总结出修身养性的“静坐”、“意守”等方法。总之,气功的萌芽和发展,不是突发性的偶
气功与一般的体育锻炼有何异同?气功和体育锻炼都是人类自我心身锻炼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气功,尤其是动功,也是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如果去掉对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则与体育锻炼中的体操无异,只是动作柔和缓慢而已。体育锻炼也包括了“调身”、“调息”、“调心”三方面相应的内容。如“调身”本来就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容,而呼吸的调整对于体育锻炼来说也很重要,就象长跑运动员必须使呼吸与步伐相协调一样。正确的呼吸方法,是“调身”达到完美状态的保证。体育锻炼也很重视心理状态的影响,几乎所有的体育项目的竞技成绩都与运动员的心理
气功与瑜珈术、禅修有何异同?佛教中虽无相当于本来意义的“气功”,但从现代广义的气功而言,在客观上瑜珈和禅修中都包含有类似气功的内容。瑜珈,是梵文YOGA的音译,在佛典中汉语意译为“相应”,指控制自己身心令与某种东西相应(相契合,一致)。瑜珈是古印度各宗教对自我调制以锻炼身心的功夫的统称,佛教亦称其禅定为瑜珈。修禅定者被称为瑜珈行者,或瑜珈师。佛教密宗的修练方法更多以瑜珈命名。在印度,至今仍将各种修练方法统称为瑜珈,不过有了一些变化,有多种精神内涵和锻炼姿势。近年来,由于它具有调节身心的特点,在世界上引起了
气功疗法与心理疗法有何异同?心理治疗自古就有。从广义上讲,凡是医生运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巧,通过语言、文字、表情、姿势、行为以及周围环境的作用,对患者启发、教育、劝告和暗示,提高病人的感受和认识,调整病人的情绪,从而达到改善心理障碍者的心理状态,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都可以认为是心理治疗。从狭义上讲,心理治疗是一类有异于化学、物理、生物等传统治疗方式的特殊治疗手段,是针对消除某种心理症状或行为障碍提供的专门心理治疗技术。这种技术往往是根据一定的理论来设计的,有一定的方法、适应症和病人的选择。心
气功与中医有什么关系?气功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书的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对气功锻炼的方法、理论和治疗效果等内容,都有记载。在《素问》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几篇直接或间接地谈到有关气功方面的内容。可见,在春秋战国时期以前,气功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医疗保健方法。从中医发展史上看,我国历代医家对气功都很重视。不仅在著作中有对气功的论述,而且许多名医本人也是气功实践家。如汉代名医张仲景在其名著《金匮要略》一书中说:“四肢才觉重滞,即导引吐呐,针灸膏摩,勿令九窍闭塞”
历代名医是如何看待气功的?汉唐年间,气功在医务界颇为盛行。当时的名医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巢元方、孙思邈等都是精于气功的大师。他们在气功健身的实践和文献的整理上都有重大的贡献。宋、辽、金、元四朝,战争频繁,社会动荡,百病丛生,急需解决疾病的治疗是当时医学界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所以,气功虽已不象汉唐时期那么盛行,但并没有被排斥在医界正宗之外。金元时期医学界四大名医之一、寒凉派代表人刘完素在他的《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就有气功养生的记载:“吹嘘呼吸,吐故呐新……此皆修真之要也”。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也认为:“
气功与生物回授法有何异同?生物回授法,也称生物反馈疗法。它是本世纪50年代以来,受印度瑜珈的启发,在关于意念能随意控制生理功能的新的模式和设想上发展形成的新的心理疗法。生物反馈就是用现代仪器将生物机体的生理过程转换为信息,及时地提供或反馈给受试的生物机体本身。病人能通过生物反馈而立即知道自己生理功能变动情况与趋势。例如骨骼肌的松弛或紧张,皮肤的温度与电阻,脑电波变化,血压波动与心率情况等,从而促使人们在维护自己心身健康的过程中成为更主动的参与者,做到自己调控自己,自己为自己治病。但是,人的植物神经功能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