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人们清晨起来,洗漱梳理,本来是早已养成的生活习惯,为什么养生家唯独对春天梳头特别强调呢?原来,春天是自然阳气萌生升发的季节,这时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有向上向外升发的特点。表现为毛孔逐渐舒展,循环系统功能加强,代谢旺盛,生长迅速。所以春天养生保健尤要顺应天时,顺应生理,务使肢体舒展,气血调畅。春天梳头,正是符合这一春季养生的要求,有着宣行郁滞,疏利气血,通达阳气的重要作用。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内外上下,脏腑器官的相互联系,气血输养,全靠经络这个“中间人”在起作用。
春天的时候,时令给你的身体注入了阳气,人的身体有个本能,就是一旦有了动力,它就要冲击身体原来就有的病灶,并将病邪驱赶出境,这就好像勤快的家庭主妇,看到屋子脏乱一定要打扫一样。这种力量是借助肝脏来表现的,春天是肝气最足,肝火最旺的时候,此时的肝脏就像春天的树木正当生叶发芽之机。这时人最容易生气发火,肝胆相表里,肝脏的火气要借胆经的通道才能外发,所以好多人会莫名其妙地感到嘴里发苦,肩膀酸痛,头皮酸痛,乳房及两肋胀痛,臀部及大腿外侧疼痛。另外,春天肝火旺,人体的阳气开始不断的向外宣发,皮肤毛孔也舒张开放,这时最
春天阳气升发,万物萌生,大自然生机勃勃,鲜花盛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赏花的好时节。但此时外出游玩,易诱发“桃花癣”。“桃花癣”是种过敏性疾病,并非真正的“皮癣”。常说的皮癣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有股癣、手癣、足癣等。所以,治疗“桃花癣”不能乱用治癣药膏。桃花癣是种过敏性疾病 桃花癣该病因为常发生于桃花盛开的春季,故而得名“桃花癣”,其实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面部皮炎。春季皮肤新陈代谢加快,皮脂腺和汗腺的分泌物增多,空气中的花粉、浮尘等容易侵袭、黏附在面部。春季紫外线含量也骤然升高,如不注意防晒
中医养生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活动一定遵循自然的规律,如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百病不侵。春夏养阳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中医因时制宜的养生原则之一。春夏,阳令也,春时阳生,夏时阳盛。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春夏两季气温逐渐升高,是人体与自然界阳气逐渐生发生长以致达到旺盛的时机,在经历了一个冬季的休养生息之后,春夏之时,人们纷纷走出户外,活动量相对增大,皮肤的毛孔开放,汗液增多,特别是夏季,暑气逼
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享受融融春日的同时,也要谨防旧病复发,“老胃病”就是其中之一。不少人每到此时节,胃病就频繁发作,苦不堪言。专家提醒,入春以来,到医院就诊的胃病患者明显增多,尤以消化性溃疡为主,春季正是该病高发季,大众要做好防治。春季胃病高发 春季乍暖还寒,忽冷忽热,身体比较虚弱的人可能承受不了这样的变化,再加上情绪紧张、饮食失调、经常熬夜、吸烟酗酒、药物损伤等原因,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使消化性溃疡病在春季里更容易发生或复发。消化性溃疡病包括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常见的胃部疾病。胃溃疡好发于老年人,十二
春季防流脑 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生于6个月至2岁的婴儿,流脑发病高峰季节为2至4月份,空气流通不畅、居住拥挤致使抵抗力下降可让人染病在身。流脑临床上可分为普通型、暴发型、慢性败血症型。普通型早期表现为发热、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1至2天后患者体温升高达39℃至40℃,伴有头痛、食欲下降、神志淡漠,这时约70%的患者皮肤出现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出血斑,病情迅速进展,频繁恶心、呕吐,剧烈头痛,伴有意识障碍、多语、躁动或昏迷,这时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呼吸和循环衰竭。
立春后阳气开始升发,新陈代谢增强,是中老年人养生保健的好时机,专家提醒您注意一一春季养生“六不”。中医认为立春后人体内阳气开始升发,如能借春季阳气上升、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采用科学的养生方法,对全年的健身防病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春季养生一定要适应气候和生理变化规律,防止进入误区。不“湿” 立春后雨水增多,湿气加重,细菌.病毒容易生长和繁殖,春季养生要在防潮上下功夫。居窒每天要开窗通风,被褥和衣服要保持干燥透气,春季多穿纯棉的宽松衣服,可避免发生湿疹。另外,不要选择潮湿的地方进行锻炼,运动出汗后要及时
春天“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许多高血压者往往因为春季的“稍纵即逝”,而忽略对血压的调控,突发意外,遗憾终生!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春季是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的高发季节。为此,许多医学专家指出:春季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黄金季节,也是防病治病的关键时节。春季在四季当中气候变化最无常、早晚温差最大。这“两最”都会引起血管收缩,使血压大幅升高或波动;春季多风,风属肝,易引起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肾阳减弱,肾阴亏损,致使血压升高。有了这“两高”,心脑血管疾病的频频光顾也就不足为奇了。可见,高血压者在风景怡人的春季并不轻松,他们
中医“养生”古称为“道生”“养性”“摄生”“卫生”等,即保养生命之意。春季养生集中体现了中医“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和追求“不老延年”的寿养思想。中医认为人与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即“天人相应”,人要健康长寿就应“法于阴阳”,顺应自然变化的规律,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所云:“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而且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强调人体必须顺应四时的自然变化,加强人体适应自然的
春季踏青,户外空气中经常弥漫着花粉,过敏原增多,加上潮湿的天气很容易滋生细菌,就导致那些敏感性体质的人群容易过敏,出现打喷嚏、咳嗽、皮肤瘙痒等症状。严重者皮肤上更会出现多个大小不等的红色或者白色的风团,并有轻微的灼热感。过敏虽然是全身性疾病,可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但由于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承受的“攻击”面积大了,自然就易出问题,尤其是裸露在外界、与空气接触最多的脸部就难免首当其冲地中招了。据统计,有20%的人有皮肤过敏现象,在春季里,皮肤的治疗率占全年数据的50%。怎样预防春季皮肤过敏春季过敏性疾病与风
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中医养生防病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预防疾病、健康养生的目的。饮食少酸多甘春季阳气初生,多吃些甜味的食物,不宜食酸性食物。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人体气血化生之源,脾胃健壮,人可延年益寿。因为春天是肝旺之时,多食酸性食物会使肝火偏亢,损伤脾胃,这也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在春季多发的原因之一。春天宜多食些优质蛋白质、糖类、维生
春时节天气忽冷忽热,小夏早早脱去了冬装,而且还露着脚踝。最近几天,小常总感觉踝关节疼痛、麻木发冷,又酸又胀,皮肤颜色呈青紫色,于是来到医院就诊。经检查,小常被确诊患踝关节炎。由于脚踝处是人体较为脆弱的地方,脚的表皮下脂肪层较薄,不具保温性,若不注意脚踝保暖,脚踝长时间处于受冷状态,很容易诱发踝关节炎。“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句家喻户晓的养生民谚。的确“春天孩儿脸,一天变三变”,气候变化无常,尤其是昼夜温差悬殊,加之多风,风速越快,人体散失的热量也越快、越多,就更觉寒冷,此时,人的衣着若不合时宜,很容易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