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气温逐渐上升,病菌病毒也随着“春风”而复苏并繁殖,因此我们在沐浴春风的同时,也要注意预防疾病。我国养生家自古就重视春季天气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并根据天气特点指导人们的生活起居。如《摄生消息论》中说:“春季天气寒暄不一,不可顿去棉衣,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渐减一重,不可暴去。”根据天气的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对防病健身是大有益处的。春季阳气升发,正是推陈出新的时期,温暖多风,适于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生存和传播,比如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百日咳、水痘、麻疹
虽然目前国内新冠肺炎形势渐趋稳定,但疫情尚未结束,境外输入的病例仍在增长,防控压力加大,另外,正逢春季,万物复苏,很多常见传染病也进入高发季节,许多细菌、微生物都在这种环境下繁衍,且春季早晚温差大,免疫力也可能出现问题,在这个季节,要预防春季这几种疾病高发。1、失眠症 失眠指的入睡困难、睡眠中间易醒及早醒、睡眠质量低下、睡眠时间明显减少,有严重的患者还彻夜不眠等。长期失眠易引起心烦意乱、疲乏无力,甚至以头痛、多梦、多汗、记忆力减退,还可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并诱发一些心身性疾病。失眠是由于情志、饮食内伤,或
春夏养阳系中医因时制宜养生原则之一。谓春夏之时,自然界阳气升发,养生者宜顺时而养,须护养体内阳气,使之保持充沛。此时,凡有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情况皆应避免。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重要性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亦即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可知,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
“我的脸又过敏了,又红又痒,好难受啊。”市民常女士是过敏体质,每逢春暖花开季,面部皮肤就会过敏,让爱美的她非常烦恼。专家介绍,四五月份气温回升较快,植物生长旺盛,花粉、尘螨在空气中弥漫,整个外界环境中的过敏源增多,导致敏感性体质的人群容易过敏,尤其是裸露在外界,与空气接触最多的面部,更容易发生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如何预防春季皮肤过敏,专家提出以下建议。避免接触过敏源 专家说,预防春季皮肤过敏,最重要的就是要避免接触过敏源。室内经常打扫,勤换衣服、床单,不种花、不摆花等,尽量减少室内的灰尘、螨虫、细菌和花
常先生54岁,患支气管哮喘6年,平时坚持使用吸入药物控制,前两年控制得非常好,但4年前开始控制不佳,每年因哮喘发作至少住院治疗1次。近来这段时间很容易感冒,一感冒哮喘又开始发作。前两周约了老朋友一起爬山,不小心着凉后鼻塞,流清涕,自行服用感冒药后不但没缓解,还出现了咳嗽,咯痰,气喘等不适,遂到医院求治。反复咳喘,皆因肺、脾、肾弱经过仔细地检查,专家说,常先生患有哮喘数年,反复的咳、痰、喘使得他的肺脾肾脏皆为虚弱。脾脏为人体的后天之本,主管食物的消化,并将营养输送到机体的各个部位。脾胃功能减弱,则无法正常完
冬去春来之际,正是带状疱疹病毒高发期,当人体抵抗力低下或劳累、紧张、生活压力大时,就可能引发带状疱疹的发作;压力大和失眠也是发病的诱因。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一种临床常见皮肤病,其发病初期常感觉没劲、乏力,有点像感冒的早期症状,但发烧的极少,主要症状表现为皮肤上成簇的水疱、红疹,沿一侧周围神经呈不规则的带状分布,除了胸腰部以外,还可侵犯头、面、眼、耳及上下肢等部位,并伴有明显的神经痛。中医认为带状疱疹早期属于肝胆湿热,治疗宜清利肝胆湿热;中期水疱干涸、大便稀溏者多属于脾虚湿盛,湿邪不能得以
随着国内疫情的逐渐好转,许多人开始了踏青游玩的活动,春季天气转暖,万物呈现出勃勃的生机。我们在迎接春天到来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预防容易在这个季节发生的哮喘病。春季如何防哮喘? 人们通常说的哮喘病,在医学上称为支气管哮喘。它是由人体多种细胞参与的慢性炎症,此种炎症常伴随引起气道反应性增高。哮喘的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胸闷等。喘息严重时病人自己可听到呼吸时的喘鸣音。需要注意的是,有些病人仅表现为咳嗽,而无喘息,此种咳嗽一般为刺激性干咳,阵发性发作,痰很少。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根治哮喘的良方,但只要防治得
民间有句养生俗语:“春捂秋冻,百病难碰。”意思是说春暖时节不要因气温回升而脱衣太多,宁可捂着点;秋凉时节也不要加衣太多,宁可冻着点,使身体逐渐适应寒暑变化,有利健康。此话来自长年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科学道理。“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冬去春来,寒气始退,阳气升发,而人们的机体调节功能远远跟不上天气的变化,稍不注意,伤风感冒就会乘虚而入。“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头也不成,掌握好“春捂”的尺度非常重要。一年之计在于春,只有掌握春季养生法,才能为新一年的健康打好基础。老幼病弱捂“阳气”“春捂”要恰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是《黄帝内经》中对于春天的论述。春季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天地自然生机勃勃,万物欣欣向荣。天人合一,人体与自然界相应,也处于阳气生发、阴消阳长的阶段。但很多人却在这一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常常感到昏昏欲睡,也就是所谓的“春困”,这是什么原因呢?春困的原因 现代医学认为,这是由于春季天气渐暖以后,身体的汗腺、血管由冬天收缩的状态转为舒张,外周血液循环逐渐旺盛导致大脑供血相应减少,缺氧而引起的。这是人体对自然变化的一个正常反应。随着身体对气候的逐渐适应会自然缓解。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全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但是随着工厂复工、商场开业、交通复运,人员的流动量明显增多,人与人近距离接触的概率明显提高。尤其是我国境外输入病例还在增加的情况下,疫情防控工作仍然不能放松警惕,如何提高人体自身的预防能力至关重要。除了勤洗手,带口罩,少聚集等措施外,还可佩带“中药香囊”作为预防的重要手段。中药香囊具有制作简单、应用方便、科学有效、费用低廉、易于推广等特点。尤其是在目前疫情控制较好,当以预防为主的情况下,可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推广应用中药香囊。香囊防疫的原理
阳春三月,天气逐渐变暖,很多人觉得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冬季已经过去,可以放松一下一直警惕的心了。其实早春时节天气多变,寒暖反复,亦是心脑血管疾病多发时节,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以及肥胖的人群都属于高危人群,依然不可掉以轻心,要走好“五步”,保护心脑。第一步保暖防寒注重“春梧” 早春时节的气候最主要的特点就是乍暧还寒,变化无常。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导致人体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加大心脏负荷,而且寒冷还容易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引发心绞痛,甚至心梗、脑梗。常言道,春捂秋冻,百病不生,因此高危人群和心脑血
不少老年人一到春天各种老毛病都容易复发,甚至一些原来控制得较好的疾病也加重。春气通于肝,肝脏与草木相似,草木在春季萌发、生长,肝脏在春季时功能也更活跃。老年人由于脏器老化,机能衰退,所以在春季宿疾易发,也易诱发新病。应中医“天人相应”思想,老年人应注重春季养生保健,做到未病先防,已病防变,从而达到益寿延年的目的。因此,提醒老年人在春季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饮食调养 老年人养生健身,首先要顾护脾胃。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血健壮,气血津液生化有源则可延年益寿。结合时令特点,春日宜少酸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