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节,天干物燥,又是诸多老年人冬季瘙痒症频发时期。冬季瘙痒症多发生股部、小腿后部、胫前及髋等处。皮肤常干燥脱屑,搔抓日久则皮肤肥厚、变暗呈苔藓样变。此病瘙痒无度,尤以夜间为甚。老年冬季瘙痒症,系因老年人血虚阴伤、肌肤失养所致,是谓血虚生风,风胜则燥,风动则痒。治疗以养血熄风,滋阴润燥为法,药用生地黄30克,紫草30克,牡丹皮12克,赤芍12克,苦参15克,白鲜皮15克,荆芥10克,防风10克。加水5000毫升,煮沸20分钟,取汁倒入浴盆内加淀粉500克及水适量,熏洗患处,每日一次,每次20分钟,至愈为
老年人肛肠功能衰退表现为肠道蠕动的减弱,肛门括约肌及腹部肌肉力量的下降。这些变化给痔疮预防和保健造成了困难。因此,老年痔疮病人的保健应注意以下方面: (1)加强会阴肛门肌肉的力量锻炼。老年人虽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进行大运动量的腹部力量练习和有氧体操,但进行肛门的收缩锻炼无需花费过多体力,对老年人比较适宜。可有意识地进行规律的肛门收缩锻炼,持之以恒会收到一定的保健效果。另外甩手运动可改善腹腔血液循环,是防治痔疮的一个较简便易行的好方法。 具体做法:站立,两脚分开与肩等宽,两手自然下垂,然后两臂用力向后伸,甩手。
老年冬季瘙痒症是由于年事渐高,皮肤分泌机能减退所致,其表现为皮肤萎缩变薄,含水量降低,皮脂腺及汗腺分泌减少,皮肤干燥,失去润滑保护作用。冬季气候寒冷干燥,人体皮肤也变得更加干涩粗糙,甚至表皮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其次,老年人激素水平如性激素水平降低,是导致绝经期妇女出现皮肤瘙痒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减少,使丙酮酸不能彻底氧化,而与乳酸—起堆积在神经组织中,导致神经更易受到刺激导致痒感。不少患者都有一个认识误区,以为洗澡越勤、水温越高,越有利于瘙痒症的缓解。其实,洗热水澡虽能解一
驼背是老年人极为常见的一种生理现象,它给老人身体、心理都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不仅影响人的体形美观,而且严重的驼背会导致胸廓变形,胸腔狭小,从而影响人的心脏功能、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功能等。一些医学专家发现,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驼背老人并不是因病导致,而是由于生活习惯不好、缺乏足够、合理的锻炼所引起。也就是说,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老人可以轻轻松松防驼背。一方面,老人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一点一滴做起,防止脊柱和肩背骨骼因为长期劳累而变形,故应少坐沙发,少下棋、打牌、打麻将。沙发由于弹性太强,老人躺坐时无形
真正的中老年皮肤瘙痒症是不难治疗的,但往往因为护理治疗不当,走进误区,使疾病拖延,转变成复杂难治疗的皮肤疾病。误区之一:认为中老年皮肤瘙痒是不洁引起,于是拼命清洗。一次洗的时间又很长,甚至一天洗1~2次,用很烫的水,再加上碱性很强的浴皂或药皂,皮肤是洗干净了,可是也把皮肤表面具有护肤作用的脂膜都去除了,缺少脂膜保护的皮肤,就容易发生干裂,暴露的神经末梢受到温度的变化和衣服纤维刺激、微生物等,而引起中老年的皮肤瘙痒症状。误区之二:搔抓是止痒的最方便的方法。瘙痒时用手搔抓,来的最快,经济又方便。但是对顽固性皮
入冬后,体质虚弱的老人很容易感冒。在感冒烧退、痰清之后,往往会有长时间的咳嗽,有时还伴有咽喉肿痛,可用埋豆法治疗。足三里在外膝眼下4横指,胫骨外1横指,是胃经保健要穴;涌泉在足底前1/3凹陷中,是肾经强壮要穴。在两处埋豆可温肾养胃,促进机体正气的恢复。用炒熟的黄豆或黑豆,分别置于两边的足三里、涌泉穴,用胶布贴好,洗浴的时候可取下。5天为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后咳嗽、咽喉疼痛症状明显减轻。
用梳子或用手刺激按摩百会、内关、太冲3个穴道,有预防眩晕效果。其中,百会穴约在头部正中线上;内关穴在掌侧中线距手腕横纹三指处;太冲穴位于足背侧脚部第一趾跖骨与第二趾跖骨凹陷处。每次梳理12~24下,每日一次。不同原因造成的眩晕,有不同的治疗方法。耳源性问题引起的眩晕,可以进行身体平衡训练,如走走鹅卵石路,做头位操等,以帮助保持平衡功能。如果是高血压、糖尿病引起的,则要先控制好血压、血糖。若是药物引起的,则应调整药物。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眩晕发生的关键。比如要预防颈椎性眩晕,老百姓应学会“科学用
贫血不是妇幼的“专利”很多人认为,贫血仅是儿童和青年女性的常见疾病。,老年人也容易患贫血,仅从外貌上看,一些老人皮肤萎黄或苍白,口唇、舌头、眼结膜血色浅淡,指甲床颜色灰白等,都可反映不同程度的贫血。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髓造血功能逐渐衰退,红髓细胞在60岁后进一步减少,80岁时仅为成年人的29%,易导致老年人贫血。同时老年男性睾丸素分泌不足,红细胞生成素分泌减少,所以贫血在老年男性中更为明显。老年人胃壁细胞萎缩,胃酸等分泌不足,加之老年人食欲降低、进食少或偏食,造成维生素B12及铁的摄入不足,可导致巨幼细胞性
常见表现:震颤:发病从肢体远端(一侧手指)开始,呈现有规律的拇指与其他手指的不自主搓动,震颤在肢体静止时明显,运动时减轻,情绪激动时加重,入睡后消失。随着病情的发展,震颤可逐渐发展到下颌、唇、面和四肢。肌肉强直:四肢、颈部、面部的肌肉发硬,肢体活动时有费力、沉重和无力感,可出现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动作减少,形成“面具脸”,身体向前弯曲,走路、转颈和转身动作特别缓慢、困难。行走时上肢协同摆动动作消失,步幅缩小,结合屈曲体态,可使患者以碎步、前冲动作行走,即“慌张步态”。运动障碍:患者运动迟缓,随意动作减少,尤
如果高血压患者坚持要泡脚,宜将菊花、枸杞子、桑叶枝、丹参等与冰片少许煎药泡脚;对于气虚的中老年人,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需要活血补肾的中老年人,可选择当归、赤芍、红花、川断等。泡脚时每样取用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桶里,再加入热水,每天浸泡约30分钟。需要注意的是,中药泡脚不要用金属盆和塑料盆,否则药液有效成分会损失。皮肤有新的破损、伤口时要暂停使用中药泡脚。中药泡脚只能起辅助治疗作用,千万不要把它当做治病方法,以免耽误病情。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使“老慢支”复发或加重,常表现为咳嗽、咳痰,或伴有气短、喘息等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肺气肿、肺心病等。所以,“老慢支”患者要想安全过冬,需注意以下几点。调畅情志:“老慢支”患者要保持平和的心态,精神愉快乐观,避免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的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防寒保暖:“老慢支”患者在衣着方面更应注意保暖,以防感冒。常言道“寒从足起”,所以,“老慢支”患者应特别注意足部的保暖。调理饮食:“老慢支”患者的饮食应以健脾开胃为主,清淡、温软为宜,多吃富含维生
一种非常简单的床上颤抖法,对头痛、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及腰酸、肩痛等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老年人可以经常练习,对防病治病大有好处。慢慢喝一杯白开水,仰卧于床上,头下垫一个3到5厘米的薄枕,全身放松,双手放在体侧,掌心向下,双脚脚跟靠拢,双腿伸直。首先,双手向上举起,与身体呈90度角,双手各手指慢慢分开。接着,双腿向上举起,速度尽量地慢,并尽量与身体垂直。然后,双手和双脚同时轻轻颤抖2到3分钟。每天睡前和起床前各练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