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活量是衡量人的身体素质、检测生命体征的一个重要指标。研究证明:同年龄段的老年人,肺活量越大,他们的身体越健康,寿命则越长。老年人有生理功能渐衰、活动减少、肺功能下降的特点,有关运动保健专家认为,除了适量的运动可提高老年人肺活量外,经常进行胸廓牵拉、挤压,以促进气体交换,也能有效增加老年人的肺活量。这样做既可提高正常人的肺功能,还能促进支气管炎、肺气肿等慢性肺部疾病的康复。1。伸展胸廓站立且双臂下垂,两脚间距同肩宽。吸气,两手经体侧缓慢向上方伸展,尽量扩展胸廓,同时抬头挺胸,呼气时还原。2。转体压胸站姿同
从某些角度来讲,健身锻炼可以弥补先天不足。而运动保健也是取得健康最为简便易行,最为有效和最经济的手段。俗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锻炼”。宜人的秋季,也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登高登高,一般就是指民间的爬山运动。作为一种体育锻炼,登高的保健作用是:能使肺通气量和肺活量增加,血液循环增强,脑血流量增加,小便酸度上升。秋日登高,由于气候的独特,气象要素的变化对人体生理机能还有些特殊的益处。登山时,随着高度在一定范围内的上升,大气中的氢离子和被称作“空气维生素”的负氧离子含量越来越多,加之气压降低,能促进人的
生活中不少老年人为膝关节痛所困扰,患者常因疼痛而不愿参加体育锻炼。殊不知,越是这样,越会造成症状加重。以下三个步骤可使膝关节得到强度适中的锻炼,有助于保持双膝的健康、缓解关节疼痛。第一步:背部挺直坐在地板上,右腿伸向前方,左膝弯曲,足部放平;右腿尽量伸直,并用力向下压,保持10秒钟后放松。双腿交替进行。第二步:与第一步姿势同,挑起脚尖,抬高右腿达15厘米,保持6秒钟,放下右腿。双腿交替进行。第三步: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向前伸直右腿,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6秒钟后,放下。双腿交替进行。以上动作要分
中国人进入老年阶段,会有些比较“奇怪”的现象,也就是老年人常有的“症”。简述如下: 1.只记远事,不记近事。2.笑时有泪,哭时无泪。3.喜欢孙子,不喜欢儿子。4.喜欢硬食,不喜欢软食。5.看得见远处,看不见近处。6.耳朵聋,却好打听闲事。7.遇怪事没观察就问。8.尿常撒在鞋上。 这“八大怪”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一般老年人老化的具体表现。中医认为这些症状的先后出现,主要是由肾虚、肾亏引起的。建议老年人多参加柔和的肢体运动和静功锻炼,如太极拳、地上八段锦、床上十六段锦和静坐养生等,可以起到预防或减轻症状的作用。
中高龄老人(80岁以上为高龄者人)由于机体各器官功能明显衰退,参加健身运动必须谨慎从事。高龄老人由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故不能承受高强度的运动,否则容易造成骨关节、肌肉的损伤。高龄老人运动之后,身体恢复过程慢,如果一次练习过于劳累,身体得不到恢复,反而会使身体机能下降。 高龄老人应该选择各关节、各肌群都能得到活动的全身性运动项目,动作要慢而有节奏,例如可选择散步、慢跑、练太极拳、气功、八段锦、保健按摩、打门球,以及日光浴、空气浴、冷水浴等。参加健身运动时,如果身体感到不适,切不可勉强,应待恢复后再练。此外
清晨是肝脏中含糖量最低时期,老年人若在这段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运动的能源将主要靠脂肪分解供给。脂肪作为能量物质进入血液后,由于机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因而导致血液游离脂肪酸浓度显著增高。过剩脂肪酸所带来的毒性,往往产生各种心律失常现象,甚至引起心源性休克,使人猝死。对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来说,晨练实在是得不偿失。那么,老年人什么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合适呢?根据人体生物钟节律,最佳时间是下午5点钟和接近黄昏的时间。此时,绝大多数人体力、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准确性以及适应能力均处于最佳状态。而且,人
普通散步速度应保持在每分钟60至90步,每次20至30分钟为宜。此方法适合冠心病、高血压、脑溢血后遗症或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老人。快速散步时昂首阔步、健步快走,每次30至40分钟。此方法适合于慢性关节炎、胃肠道疾病恢复期的患者。逆向散步又称倒退散步。散步时膝盖挺直,目视前方,每次先倒退100步,再向前走100步,反复多次,以不觉疲劳为宜。此法可防治老年腰腿痛、胃肠道功能紊乱。定量散步是按照特定路线、速度和时间走完规定路程,最好将平坦路面与爬坡攀高交替,快慢结合。此法对锻炼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大有益处。摆臂散步时
健美锻炼通常在早晨进行,但不宜过早,老人宜在日出后进行锻炼。有心血管病的人锻炼则宜放在傍晚进行。每次锻炼时间在30~60分钟之间,不宜过长。每日1~2次足已。锻炼场地要选择平坦、安全、空气流通,以公园草坪为佳。进行锻炼最好有人指导,循序渐进,避免运动性损伤和练功出偏差。形体动作节奏要轻松、缓慢,应避免快速度的旋转和大幅度的颈、腰部活动。锻炼要持之以恒和劳逸结合,注意掌握运动量。运动后的正常表现是:1、脸色红润2、微微出汗3、心率加快但不超过120/分4、运动后稍感疲劳,但休息睡眠后能恢复5、坚持锻炼后食欲
夏季是老年人最难熬的季节。由于人体消耗大的特点,老年人自然退化身体机会,这都让老年人对夏季健身望而却步。其实,这在夏季更应该锻炼。只有坚持锻炼才能“顺四时、适寒暑”。停止健身只会让以前的锻炼前功尽弃,不仅要坚持锻炼,更要根据夏季的特点来针对性地锻炼。以下告诉老年朋友夏季健身需要注意的问题及避免运动带来的伤害方法。着装:“夏练”的服装和鞋帽,应该考虑便于散热和防晒的特点进行选择。时间:高温和阳光直射是夏日白天的最大特点,户外锻炼身体可不能选择这样的环境。强度:在天气使人体消耗本来就加大的情况下,运动量和运动
老年人的腰变硬,弯腰和直腰都感觉困难,还会犯疼。老年人做护腰锻炼时一定要谨慎,应遵循三步骤:转腰-弯腰-捶腰。转腰 在平地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调匀呼吸,以腰为轴,上身保持直立状态,胯部按顺时针方向水平旋转,然后按逆时针方向做同样的动作,速度均匀,不要太快太猛,各做20次左右。弯腰 站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腰部前屈后展各10次左右。捶腰 双腿稍微弯曲,双臂自然下垂,双手轻握成拳,腰部按照顺时针、逆时针方向扭动,双臂随之摆动,一前一后轻轻捶打在腰部和腹部,连续20个循环。做护腰锻炼时,应注意幅
秋季是健身锻炼的好时节。但老年人在进行锻炼时切忌进入误区。误区一:“闻鸡起舞”精神爽 清晨空气中含氧量较少,空气不佳;寒冷刺激可诱发血管痉挛,易引发血管理栓塞。因此,中老年人应不宜在清晨做大运动量的锻炼,锻炼最佳时间应在下午4时至5时。误区二:屏气锻炼,提高呼吸功能老年人在活动时屏气,易损伤呼吸肌及异动肺泡破裂而产生支气管咯血等现象。此外还会使腹内压增大而诱发或加重痔疮。误区三:爬山是最好的锻炼爬山有益于呼吸及心血管系统,但对中老年人的膝关节影响较大。因此,中老年人应采用不加重关节负担和磨损的运动,如散步
中老年人尤其是心脑血管病人,平时踢踢小腿肚,不仅能使肌肉充分放松,还能够提高心脏供血能力。跑步后不仅不要坐下来休息,还要积极主动地进行“整理活动”,踢踢小腿肚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具体的做法是:一条腿站立,用另一条腿的脚面依次踢打站立腿的小腿肚子的承筋穴或承山穴(承筋穴位于小腿隆起处,膝盖后侧中央约5个指幅的下方;承山穴位于小腿中央),然后交换进行踢打,踢打的力量视个人承受能力而定。在踢打过程中可以加速——缓慢——加速交替进行,从而加强小腿肚子肌肉的收缩能力。每次5~10分钟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