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后,暑、湿当令,且常夹有火热之气,人们的生理状态也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一般来说,暑为阳邪,性炎热、外散,易伤津耗气;湿为阴邪,湿性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因此,入夏后人们养生保健的总体要求有以下6点:补益气阴 暑邪易伤津耗气,人体大多偏虚,出汗多,常感口渴、疲乏,是气阴两虚的典型表现,故夏天常用益气阴、生津之品。中医有“冬补三九,夏养三伏”的说法,尤其在伏天,人体更加虚弱,天气越热,越要注意保护正气。一般多选用西洋参、太子参、沙参、石斛、麦冬、玉竹、黄精、山药、龟板等药性平和、偏凉的补益药。对气虚较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中医认为,在春夏之交要顺应天气的变化,重点关注养心。下面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为大家带来立夏养生攻略。注意保暖不贪凉 立夏节气一到,也是“春捂”结束的信号,人们可以渐次减衣。但“捂”与“不捂”还是要看天行事,避免着凉。一般来讲,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即可减衣;日夜温差大于8℃则该捂。另外,“寒从脚下起”,人体下部血液循环较上部为差,故减衣时要先减上衣,后减下衣。对于体质虚弱者,在减上衣时,最好留件适宜的背心,以防风邪侵入。立
近日,62岁的市民常先生晨练后回家突发心梗,经医院竭力抢救后脱离危险。家人很纳闷,“都说心脏病在冬天易发作,怎么夏天也发作?”对此,专家解释说,夏季空气中湿度高,气压偏低,含氧量降低,会导致人体缺血、缺氧。锻炼后因汗出过多血液循环受阻,回家后进入空调房,环境冷热不均很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中医认为,夏季在五行中属火,对应的脏腑为心,因此,夏季防止心血管疾病不可忽视。起居有常 保证睡眠 规律的生活起居有利于血压平稳,即要按时起床、按时睡眠、定时进餐、适量锻炼、注意劳逸结合等。夏季人体机能较为活跃,动则升阳,适
阳历五月份包含了二十四节气的立夏和小满,代表着夏季的开始。此时,气温显著升高,万物竞相生长。夏季火旺,对应人的五脏为心,此时最宜颐养心神。 养生法则,平心静气畅情志 中医所说的心,包含血肉之心和神明之心,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藏神”,即心不仅有主一身血脉、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同时又主人体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黄帝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这就简答扼要地说明了人受到自然变化的影响:夏
立夏养生药膳 立夏后气温渐热,饮食应以养心为主,宜多吃些具有补血养心、调气活血、生津止渴作用的食物。北方长夏暑湿之气容易侵扰人体,使人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口淡无味、身体嗜睡的“苦夏症”,所以饮食应以补心祛暑食物为主。南方立夏季节,机体因天热消化液分泌减少、饮食应以清补食物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作用的食物。 栀子桔梗薄荷茶(北方)材料:栀子0.3克,桔梗0.6克,薄荷0.3克,百合0.3克,桑叶0.5克,酸枣仁1.0克,菊花0.3克,甘草(生)0.3克。制作方法:1.纯净水烧开。泡茶前用开水烫杯,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芬芳竞艳。这个时节天气忽冷忽热,阴晴风雨无常,使人容易感到情绪紧张、烦闷不舒,加之季节性过敏和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各类皮肤疾病也纷至沓来,很多人的皮肤,尤其是面部,麻烦不断,令人痛苦不堪。因此这个时期,皮肤保养尤为重要。此时易发的皮肤病主要有痤疮、黄褐斑、风疹、湿疹、荨麻疹、真菌性皮肤病等。中医理论认为,皮肤主要与“肝”、“肺”最为密切。 “肺”总司全身皮肤:中医将体表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官(如毛发、汗腺)等总称为“皮毛”,是人体抵御外邪入侵的重要屏障,具有分泌汗液、防御外邪等功能。《黄
年轻人总觉得养生是老年人的事情,自己年轻力壮的,就该肆意挥霍。其实,现在很多年轻人的生活习惯特别糟糕,特别是夏季的时候,年轻人火力旺,又喜欢吹空调、喝冷饮、洗冷水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身体健康。所以,以下五个不宜千万要记住了哦。一、睡觉地点不宜太凉 入睡着以后身体的各部分活动会减慢下来,血液循环的速度也变慢了,体温也比醒的时候低,而且身体对冷热也不如醒的时候敏感,同时夜晚气温较低,所以睡觉贪凉很容易引起感冒、肠炎等疾病。这就要适宜把握不要着凉。二、满身汗水时不宜冷水冲洗 人们在户外活动后,为尽快消汗除热,往
常言道:“春困秋乏夏打盹”,可这盹儿在夏天怎么打比较有“成效”呢?睡眠是关乎健康的“大计”,这打盹的事情说道也有很多,生活中有哪些方面需要注意呢?夏季睡眠注意夜卧早起 在夏季,早晨四点多,天就蒙蒙亮了;晚上八点,夜幕才降临。《素问·四气调神》曰:“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夏天昼长夜短,睡眠质量尤为重要,关于“夜卧”,最佳时间是晚上十一点到十二点之间,而“早起”的时间应该是早晨五点到六点之间,最迟不得超过七点。虽然夏天讲究晚睡,但不允许熬夜,凡超过午夜十二点以后睡觉就可称为熬夜,
在生活中阳气是我们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炎热的夏季,我们肌肤的毛孔放大,发泄我们体内的热气,同时也伴随着大量的阳气向外升腾泄泻,因此在夏季很容易使人倦怠懒言,其实这就是阳气不足、外泄太过的表现,那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里尤其为大家推荐一种补肾养阳的好办法,就是艾灸大椎穴,通过用艾灸条灸大椎穴起到培补阳气的作用。为什么要艾灸大椎穴呢?大椎穴位于我们后脖颈脊柱凸起下的凹陷处,大椎是形容它要像大铁椎一样厚重结实,是督脉的重要穴位,督脉主要循行于我们背部,它被称为“阳脉之海”,各条阳经与督脉都相会于大椎穴,因此
从五运六气角度分析,2020年是庚子岁,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商金运,属于运气学中的“同天符”年,同时气克运,又为“天刑年”,整体气候变化波动会比较大,夏天适逢两火叠加,因此会比较热,另外,仲夏至秋初雨水可能比较多。这种运气条件对人体会产生一定影响,结合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情况,谈几点夏日注意事项:谨防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夏季在五行属火,在人体应心。小满节气至7月22日这段时间,属于运气学说“三之气”时段,《黄帝内经》描述会出现“大火行”,同时伴有“寒气时至”或出现较剧烈气候变化。这种运气
炎炎夏日来临,藿香正气水一跃成为各大药店的新宠,家中必备,总之,“恶心呕吐来一瓶,感冒发烧来一瓶,防暑解暑来一瓶。”藿香正气水已然被捧成了包治百病的神药,然而真的有这么神奇吗?藿香正气水,你真的用对了吗?首先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概念,现代医学中所说的中暑与中医中所说的中暑二者并不相同。西医对中暑的定义是:中暑是在暑热季节、高温或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或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叫作热射病,即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
夏不坐木 夏天由于雨水较多,湿度大,气温高,长期放置在露天里的木材、椅凳等,在经过长时间的露打雨淋后,含水分较多,经太阳一晒,便会向外散发出热乎乎的潮气,如果人在上面坐久了,会诱发痔疮、皮肤病、风湿和关节炎等病症。因此,夏季要尽量少坐在长期放置于露天的木材、椅凳上,以免“惹”病上身。夜不露宿 夏季有的人喜欢睡在露天里,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人在睡眠的时候,身上的汗腺仍然会不断地向外分泌汗液,以散发体内的热量,而人在入睡以后,整个机体都处于放松状态,抵抗力暂时下降,这时气温与体温之差会逐渐增大,如果再遇冷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