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百草回生,百病易发。”早春天气时冷时热,加上细菌活跃,很容易患上感冒导致旧病复发。专家介绍,中医讲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早春养生保健要注意万物始生和气候多变的特点,通过适当地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运行,从而达到健康养生、预防疾病的目的。调畅情志养好肝 《黄帝内经》认为肝脏为“将军之官”,具有主疏泄、调畅气机与主藏血、调节血量的功能,与自然界的春季相应。春季自然界万物生发,最利于人体肝脏疏泄功能的发挥和喜条达特性的展现,因此春季养生宜养肝脏。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抑郁、暴怒最易伤
韭菜,又名长生韭、起阳韭、草钟乳、壮阳草、扁菜等,是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素有“春菜第一美食”之称。其颜色碧绿,味道馨香浓郁,无论是制作素材还是荤菜,都十分提味。韭菜是原产于我国的古老蔬菜,一年四季均可食用,尤以春季食用最佳,这时的韭菜色泽青绿、鲜嫩异常,吃起来色香味俱佳。在《诗经》中就有“献羔祭韭”的诗句,由此可以证明韭菜在我国已经有悠久的栽培历史。农谚有“南椒北石榴,要富还栽韭”,是说韭菜产量高又不需要精心呵护,所以古代韭菜素有“懒人菜”之说。唐代诗人杜甫在《赠卫八处士》中言:“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春季的气温变化最无常,这个时段,经常是刚脱掉秋裤,发现降温了;重新穿上冬衣,气温又回暖了。因此,老话有“春捂秋冻,一年无病”的说法,但“捂”的位置很有讲究,绝不是“不减衣服”这么简单。春捂四处 杂病不生 春捂不是穿棉袄,包满全身反而容易让身体变得虚弱,捂的位置有重点:早春时节,手腕、腰眼、小腿和肚脐这四个部位最需要好好捂捂。手腕:守住全身血脉 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原穴是主管各脏腑的元气和生命的原动力所发出的穴位,能够强化脏腑。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神门穴位置:神门穴在
春天是万物生长、推陈出新的季节。春季养肝顺应自然界的生发之气,使生命活动充满勃勃生机,利于阳气的生发。“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场润物无声的春雨把我们带进气象更新、万物复苏的春天。都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养生也不例外。《黄帝内经》中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按照中医学“天人相应”的理论,人体脏腑阴阳属性及气机升降与四时之气的阴阳消长相互通应。五脏中与春季对应的为肝,那么在万物生长的春天我们应该如何养肝呢?《素问·六节藏象论》说到“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
春天空气中花粉较多,过敏体质的宝宝易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那在什么情况下,就是过敏了呢?比如有一些孩子湿疹反复发作,经常出现荨麻疹;进食某种食物后肚子痛;接触某种物质后出现皮疹、瘙痒等,这些都是过敏的表现。有条件者,可以去医院做过敏原检测,便可确诊。如孩子的父母是过敏体质者,那就更应注意了。中医认为小儿肺、脾、肾三脏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过敏与这三脏功能失调不能正常运化水湿有关。在日常生活中,如能注意以下几点,小儿过敏的概率会大大降低。饮食:有条件者可查过敏原,过敏原检查为阳性的食物要
生活中阳光的保健作用多被忽略,其实这免费的太阳光就是平时养生保健的一大法宝。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代研究发现,太阳光对于人体健康大有益处。很多西方人喜欢在沙滩上晒太阳,甚至他们中的很多人还热衷于“天体浴”就有其中的原因。关于晒太阳,古代医家通过观察棉絮在阳光下暴晒后松浮虚软,认为“日能松物”,并发现植物都向太阳生长,认为“日有提摄之力”。下面谈到的几个保健作用多与此有关。中医讲要春夏养阳。好多人觉得不好理解,春夏自然界阳气那么多,干吗还要养阳呢?这主要是依据未病先防的治未病理论。因为春夏阳气旺盛,人们不知珍
春季是养肝护肝的好时节,春季养肝吃什么呢?现在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春季养肝必备的绿色蔬菜,爱养生的朋友可要注意了。 1、香椿 民间亦有“三月八,吃椿芽儿”的说法。每年农历三月份,正是香椿芽上市的大好季节。香椿不仅能烹调出各种特色菜肴,还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是一种医食同源的天然绿色保健食品。现代营养学分析,香椿芽儿的维生素含量,比番茄高1倍以上。香椿中还含有蛋白质、维生素E、钙、磷、铁等多种元素,居木本蔬菜之冠。注:吃香椿要用开水烫。有资料表明,平均每公斤香椿中含有30毫克以上亚硝酸盐,老叶中更是高达每公斤5
春天已悄然开始,气温逐渐回暖,爱美的邻家姑娘小玲便脱掉了厚厚的冬装,换上了美美的春装,这个时候就听到小玲的奶奶不断唠叨:“哎呀,要捂春晾秋啊,不听话到老了会生病的。”每到春天总会听到老人们说“春捂秋冻,到老没病”“捂春晾秋”等一些俗语,年轻人们总是不以为然,认为不要紧。到底要不要“捂春”呢?来听专家怎么说。什么是“春捂”? 捂春的意思是春季着装要注意保暖,不要太快脱掉棉衣,减衣物强调递减。元代著名养生家邱处机《摄生消息论》中就有,“春天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时备夹衣,遇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
宋代词人李清照有描写春寒的名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春季,尤其是早春,医院中感冒咳嗽人群明显增多。从中医学理论上看,这是因为人体与自然相应,受四时之气影响,人体的气血阴阳会随之发生变化。春季阳气始生,气血渐趋于表,毛孔初开,血气稍减,所以体表抵御外邪能力较弱 。同时春季气候不稳定,时寒时热,稍不注意,就容易外感风寒湿气,表现出感冒咳嗽等症状。那么,如何预防春寒感冒呢?以下几点建议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春季养生首先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的特点,注意保护机体的阳气。在精神养生方面,要避免暴怒,克服忧郁情绪
数九寒冬将尽,盈盈春意正来。从上一年的冬至开始为“一九”,直到早春三月“九九”结束,数九的日子漫长却又充满期待。“九九消寒图”是消磨寒冬的好法子,用以描红的“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各有九笔,共八十一画,待一笔一划写完,刚好迎来了春季。不论身处严冬还是人生低谷,尤需珍重潜“藏”,耐心等待春风“生”暖,正是中医讲的冬藏、春生的养生之道。如今春风可待,“生气”当养。 “生气”之意 养生两字可理解为养“生气”。生机勃勃的状态,体现了良好的生理和心理基础,春天给人的感觉,正如中医描述小儿生理状态时所言:“旭日初
春季容易发生流行性传染病,比如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非典型肺炎等。这类传染病就是中医学中的“温病”。春季雨水增多,万物萌动,阳生阴长,病原微生物也开始活动,加上风邪活跃起来,免疫力低的人容易得“温病”。“冬不藏精,春必温病”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冬天没有很好地“藏精”,春天就会得“温病”。这里的“藏精” ,指的是指冬季不要过度消耗肾精,青年人的性生活要适当,不要频繁,中老年人可以根据情况确定,体弱者尽量避免性生活,体力充沛者可以减少l生生活。冬季藏精的同时,要注意养阴,涵养人体的阴气,尽量避免剧烈
春季天气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正是多感风寒之季,稍不注意,呼吸系统疾病就会不请自来,因此春天要注意防风保暖。捂:慢脱衣裳防感冒 初春,很多人都觉得春天已到,尤其是一些爱美年轻人,穿着单薄,更是给了风邪侵入身体提供了便利条件。若早早脱衣,很容易导致感冒。所以春天别急于减衣物,稍微捂一下,待气温较为稳定后,再逐渐卸去冬装。护:护好“两头”需保暖 头颈和双脚是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地方,也是外邪进入体内的首要渠道。所以春季尤要注意“两头”的保暖,不要过早就摘掉帽子,取下围巾、口罩,脱掉厚袜,防止疾病入侵。避:户外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