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以后,天气转热,传统中医认为,暑易伤气,暑易入心。在整个夏季的养生中要注重对心脏的特别养护。由于昼长夜短,很多老人的睡眠时间也随之缩短,因此,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养心非常重要。特别是心律失常患者,保证好的睡眠可以预防疾病的发作。反之,如果休息不好,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出现急性心梗、急性心力衰竭等危险情况。 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
天冷洗脸用冷水还是用热水,根据个人生活习惯和爱好而定,不能强求每个人都统一。冷水洗和热水洗各有优缺点 热水使毛孔张开,更利于深层清洁。用热水洗脸有利去污,亦能暂时丰润皮肤,减轻皱纹,但经常使用热水皮肤易松弛。冷水洗脸最大的好处是骤然收紧毛孔,对皮肤健康是好的。长期用冷水洗脸就不会很怕冷。缺点是不利于清洁毛孔。冷水不会使皮肤松弛,有利青春常驻,而且能提高人体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感冒,坚持冷水洗脸是健身的长远之计。洗脸水不能过热或过冷 过热的水对油脂有较好的溶解效果,但在洗掉脸上多余油脂的同时,也洗去了对脸部
天气在不经意间就热了起来,而我们的身体往往还没有适应这突如其来的季节转变,于是脾胃就开始经常性的出现问题了:胃胀、胃痛、腹痛、腹泻面对脾胃的这些不适,几个穴位来帮你调理。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夏季脾胃养生穴位来调理1、神阙位置:脐中部,属任脉。功用主治: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揉按手法:一般以手掌按摩为主,每次时间为5至10分钟,每日2至3次。对脾胃虚弱,不能耐受寒凉的胃部疼痛及便秘、腹泻等患者都有良好疗效,临床上此穴也常用灸法,以达到温中健脾、散寒止泻的作用。2、中脘位置: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秋季气候干燥,空气相对湿度大大下降。由于相对湿度低,体表水分大量散失,人的皮肤弹性下降,加速皮肤衰老,出现表皮粗糙、细胞脱落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皮肤抵抗病菌的能力,容易引发皮肤疾患。由于相对湿度低,导致鼻咽、气管、支气管黏膜脱水,使其弹性降低,黏液分泌减少,纤毛运动减弱,吸入鼻腔中的尘埃、细菌不能很快清除出去,容易诱发和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空气中湿度下降,不仅使得致病微生物繁殖滋生,而且干燥易使尘埃漂浮,致病微生物粘附在尘埃中,易被人吸入而致病。在天气干燥的季节,许多人为了避免室内干燥,纷纷使用加湿器
藕枣章鱼猪笔汤 汤料:莲藕500克、红枣4个、章鱼干1只、绿豆50克、猪笔肉500克。 做法:红枣去核,绿豆洗净,用清水泡浸片刻;章鱼干洗净,用温开水泡浸半小时;莲藕洗净去节切块;猪笔肉洗净,入沸水,去血水,与汤料放置瓦煲,先用武火,后用文火煲两个半小时,加适量食盐即成。 功效:汤品补而不燥,润而不腻,香浓可口,具补中益气、养血健骨、滋润肌肤的功效。 野山菌乌鸡汤 汤料:黑木耳10g,香菇20g,鲜白蘑菇50g,荸荠50g,胡萝卜150g,乌骨鸡半只约250g,精盐少许。 做法:黑木耳和香菇分别清水发好洗
八月处于长夏之末、夏秋更迭、阴阳交接的时段。虽立秋将至,此时仍气候炎热、雨水较多。在这个过渡时期,脾胃易受内外邪气侵扰,导致功能失调。因此,养生重在健脾益胃、除湿化湿,利于脾胃受纳饮食水谷、运化精微营养功能以及“土爰稼穑、兼养万物”以养脏腑、身形作用的发挥,可有效夯实后天之本,维护生命健康。滥用减肥药,伤及脾胃 有人戏称夏天为“龙虾季”,常以火锅、烤肉、小龙虾配啤酒作夜宵。吃喝过度的后果,就是长了不少体重。人对食物的热度随着气温日趋下降,但减肥仍然是个难题。有人减肥依赖通便的药物,任凭身体出现心悸、心慌、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今年10月21日是重阳节。在民间,重阳节有登高望远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中医认为,重阳节气后,气候逐渐转凉,阳气由升浮逐渐趋于沉降,生理功能趋于平静,阳气逐渐衰退,是易发病的时令。此季节身体感到不适的人明显增多,尤其是中老年人。因此应注意重阳节养生,防病延年。不宜乱进补中医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说,进补有利于赶走秋燥、调养生机。南京市中医院张钟爱主任强调,进补要强调量体裁衣,针对患者个体状况辨证施治。秋季进补有食补和药补两个途径。一般来说,食补适合体质较差但没有具体疾病的
草枯树干,鸟徙兽藏,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史记》云: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冬季养生,我们自然要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早睡晚起。晚间到清晨是冬季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候,为抵御寒冷,人体必需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尤为无益。所以,古人云:“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之谓“卧藏”。注意保暖。“九九歌”中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之说,是说冬至过后,天气更加寒冷,人体最不怕冷的双手也不要暴露在寒风中。外出
立秋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正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时期。古人用十二消息卦里边的天地否卦,来对应立秋这一天。卦象为下面三个阴爻,上面三个阳爻。此时,人体的生理活动也要遵循自然界规律,发生相应的变化,注意保养体内阴气,不耗精伤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倡导“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提到养阴,就不能不说到秋季的主气——燥气了。立秋之后,暑湿渐渐减少,随之而来的就是“秋燥”,空气中缺少水分,人体同样缺少水分,由此津亏液少而易伤阴,同时我们中医讲“燥易伤肺”,因而燥气伤人多与肺脏
天气闷热、阳光暴晒、心烦气躁、汗流浃背。这种燥热不仅会影响情绪,更会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夏天是人体新陈代谢最快、气血运行最旺盛的季节,除了春季以外的精神疾病第二个高发期。要想健健康康地过好夏天,以下十个字一定要记牢。健康度夏夏季养生十字箴言要牢记1、护心夏天养心,最关键的是要护好心脏。首先,避免过热和过凉。过热的情况在夏天很常见,比如中午12点,顶着烈日在街上行走,很容易在短时间里加速血液流量,增加心脏和血管的负担。而不少人为了避暑,整夜开空调,冷热环境的交替,也很容易引起心脏的不适。其次,要多吃一些养心
民谚有云:“立秋之日凉风至”,其实这“凉风至”并不会像我们想象之中,带来一个凉爽的秋天,黄河以北的地区,在早晚时会迎来一些凉意,但整个白天,尤其是中午,气温仍然很高,所以老百姓常讲:“立秋早晚凉,中午汗还淌”、“立秋反比大暑热,中午前后似烤火”。而位于长江中下游的南方地区更不用说了,此时则根本感觉不到秋凉的气息,仍旧受着酷暑的煎熬。立秋之日尽管被认为是秋天的开始,然而,无论是气候特征,还是人们的感受,这时都还不能算是真正的秋天。余暑未消,既有秋老虎发威,又有雨水频降,这就是中医里常说的“长夏”。中医认为认
胃就像一部每天不停工作的机器,食物在消化的过程中会对黏膜造成机械性的损伤,保持有节制的饮食是治疗胃病的关键。另外,高度精神紧张也是胃病发生的重要原因,如司机、建筑工人、办公室工作人员等的胃病发生率都很高,所以这些人更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精神的愉悦。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胃痛;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