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肾主水,《内经》有“肾者水脏,主津液”,指肾主人体内水液代谢平衡促使津液的生成和排泄。津液代谢通过脾胃运化
“立冬”节气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太阳黄经22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冬,作为终了之意,是指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人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但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立冬三候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这是说这一节气中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
进入小寒,就几乎进人了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们要采取一些措施抵御寒冷,保暖健身。下面的“一拍、二摩、三暖”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淤、改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从而达到御寒保暖、祛病健身的目的,顺利度过难挨的冬天。一拍:拍打足三里穴,以中等速度稍用力,每日早晚各拍打300余下。接着稍用力分别拍打小腿各300余下。然后,拍打膝盖各300余下。再就是左右转膝各100余下。最后左腿向前跨一步,双手用力压膝盖,做100余下,换右腿同法操作。二摩:①按摩涌泉穴先用右手掌快速搓揉左脚心,然后用左手掌快速搓揉右脚心,搓到有热感
十二时辰养生,就是按照一日二十四小时太阳运转的节律来养生。在中医的许多古典著作中,不仅强调一年四季应有不同的养生方法,十二个月应因时而异,而且还提出即使在一日二十四小时之内也应根据十二时辰的变化而调节养生的方法。《黄帝内经》中说:“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意思是在一天之中阳气的盛衰是不同的,早晨阳气生,中午阳气盛,晚上阳气虚。因此在早晨阳气升起的时候,人们起床活动,以助阳气的升发;日暮阳气收藏的时候,就应及时休息安睡,以利阴气蓄积。如果违反阳气运行的规律
传统上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会插艾草、喝雄黄酒,目的即在于避毒、驱邪与健身,这些在医药不发达的古代的确深具意义。从事医学教育20多年的唐教授认为,艾草是具有特殊气味的植物,所以驱虫的效果是相当好的,而且属性辛温,能净化空气、有芳香通窍的作用,常闻能令人头脑清晰、聪耳明目、记忆力增强,甚至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由于艾草辛温的属性,适合用来活络通筋,因此,在中医上经常以艾叶或艾条来做针灸或草薰,吸进体内的艾草味道,可通畅全身的气血,让血液循环变得更好。艾叶,性微温、味苦、无毒、有香味,可制煎剂,对女性月事不调、
1、赛龙舟、洗龙湫水。龙湫水也就是龙舟竞渡过的水,人们认为那是好水、活水,故常有喜喝龙湫水、洗龙湫水浴的习俗,民间也就有“五月节洗龙湫水”的俗语流传。2、吃粽子。端午节粽子主料:糯米,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糯稻的种子。味甘、性温,入脾、胃、肺经;具有益肺气、补中益气,健脾养胃,止虚汗之功效。( 糯米有收涩作用,对尿频,盗汗有较好的食疗效果。)主治:脾胃虚弱,体倦乏力,少食,腹泻;气虚自汗。竹叶甘,淡,寒。主治:热病心烦口渴,咽喉炎,口腔炎,牙龈肿痛,心火织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尿少赤黄色。还可以清热除烦:用于热疡
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外,端午节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长寿的大节日。因为此时天气日渐炎热,蚊虫苍蝇滋生,被称为“恶月”或“百毒月”。古人还把五月端午称作“卫生月”,可以说端午节蕴藏着丰富的养生保健知识。中草药避毒祛邪说端午不得不话艾草。它是一种药用植物,艾叶味苦,微温无毒,有温气血、逐寒湿之功,又有芳香避秽之能。据说,民间有“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叶”的民俗。有的人家在堂屋、床头等处也挂上艾草。端午时节空气潮湿,而艾叶的芳香清新
端午时节是一年中阳气至盛的时段,天气较烦闷,假如工作压力大,容易烦躁忧郁。情绪的变化,会影响脏腑的功能,亦可导致精神疾患,如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脾。夏季养生,最重要的是要使脾胃心肺之气调顺。端午正值立夏后,食粽能于清淡中平补,在平补中清化,确实是一个适时的食补、食疗的绝妙处方,也必然成为“端午节”前后的最佳养生食品。中医学认为:糯米是粮食中的佳品,具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本草”中的药性分析,糯米味甘性平,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就粽子的配料而言,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如:小枣、赤小豆、绿豆等具有补血安神、
小雪天气由冷转寒,北方地区的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而南方地区虽然此时“地寒未甚”,基本不会下雪,但由于雨水与寒气交织,湿冷天气也开始增多。养生专家提醒,小雪节气养生要外防湿冷,内防燥热。预防冻疮戴薄手套小雪前后,不少地方都下起小雨,虽不是下雪,但因气候逐渐由冷转寒,湿冷的感觉让人不舒服。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皮肤科主任杜长明提醒大家,预防冻疮这个时候就要开始。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阳气不足,外感寒湿之邪,使气血运行不畅,瘀血阻滞而发病。因为湿冷的天气还会加速体表散热,所以小雪节气前后湿度大的地区,对于植
小雪时值阳历11月下半月,农历十月下半月。小雪是反映天气现象的节令。古籍《群芳谱》中说:“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这就是说,到了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形式由雨变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大,所以称为小雪。小雪日起我们在养生方面该注意些什么呢?起居小雪时节,空气的湿润对于呼吸系统疾病会有所改善,但雪后会出现降温天气,所以要做好御寒保暖,防止感冒发生。情志小雪节气中,天气时常是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其影响,特别容易引发抑郁症。抑郁症的发生多由内因即七情过激所致,七情包括
俗语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面对一天比一天热的天气,我们吃什么既能消暑降温,又能养生保健呢?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些消暑的小窍门。面对小暑节气。精明的商家推出了一款美食—消暑糕。食材就是绿豆和薄荷,都有清热、解暑的功效。其实不必专程去买消暑糕。自己就可以买一些绿豆、薄荷,做绿豆汤、薄荷汤,或者以绿豆、薄荷为食材的菜肴。民间一直流传着“小暑吃莲藕和鳝鱼”的说法。中医认为,莲藕有清热、养血、安神、助睡眠等功效,适合夏天食用。吹空调或者受风引起气血循环不畅,此时适量食用鳝鱼可以起到行气活血的作用。但对于出血型的
从小满开始,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渐见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小满节气人们在养生观念上提倡“未病先防”。小满节气的养生中,我们要提倡“未病先防”的养生观点。就是在未病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以防止疾病的发生。在未病先防的养生观中强调: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和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病理观。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也是息息相关的,并提出人类必须掌握自然规律,顺应自然界的变化,保持体内外环境的协调,才能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小满节气饮食调养从中医上讲对各种类似的皮肤病人,均宜以清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