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的常女士每天健走或跳广场舞,周末还喜欢爬山。最近一个月双膝都隐隐作痛,尤其左膝厉害,求医时才发现自己得了膝关节骨性关节病。专家介绍,膝关节作为人体最大、最复杂的屈伸关节,在运动时承受着整个上半身和大腿的重量。如果锻炼过度、跑步姿势不正确等都可导致膝关节疼,如果不好好保护膝盖,可能使年轻的膝关节提早退化。那么,该如何保护膝关节呢?专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控制体重 尽可能维持标准体重。医学上评价是否肥胖最常用的指标,是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的平方(米),BMI≥24为超重,BMI≥
时值秋令,越来越干燥的天气让不少人咽喉开始不舒服。咽喉既有防御与保护作用,又是呼吸与消化的必经之路,素有“人体的要塞”之称,我们身上的很多问题都容易体现在咽喉。中医认为,咽喉作为人体的门户,和体内许多脏腑息息相关,尤以肺、胃、肝、肾最为密切。咽喉与肺 肺主气,上接于喉,开窍于鼻,三者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活动。肺主呼吸,通畅则和,失畅则病。喉的正常发音,有赖于肺气的清宣。若喉关失畅,则气息出入受阻,进而影响肺的正常功能,出现咳喘、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症状;若肺气虚弱或肺经热盛,影响喉的功能,则会出现声音嘶
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中常见的溃疡性损害,好发于舌、唇、颊等位置。虽然只是小毛病,但却会给日常饮食带来很大的痛苦,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质量。很多人认为口腔溃疡是因为身体缺乏维生素或上火引起,一发作就去药店买一些清热泻火药和维生素,或者还有些人认为多吃点水果就好了,这些做法有时候反而导致溃疡加重,甚至反复发作。中医对口腔溃疡的认识 中医认为,口腔溃疡归属于 “口疮”“口疡”“口糜”等范畴。多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厚味、情志所伤、外感热邪以及体质因素等原因造成,病机多为心脾积热、阴虚阳亢以及虚阳浮越等,临床上可分为
耳鸣一症,多见于身体亏虚的中老年患者。近年来,耳鸣的发病似有年轻化趋势。白领人群、管理阶层中的部分人士,因工作压力较大,睡眠时间和质量难以保证,又整天与电脑为伍,因耳鸣来就诊之人日渐增多。耳鸣是一种在没有外界声、电刺激条件下,人耳主观感受到的声音。值得注意的是,耳鸣是发生于听觉系统的一种错觉,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但严重者可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耳鸣产生的原因 耳鸣之声,在不同的个体可有不同的表现。有的为一侧耳鸣,有的则为两侧耳鸣。有的表现为绵绵的蝉鸣之音,有的表现为低沉的“隆隆”“嗡嗡”之声,有的阵发为
口疮往往反复发作,或满口糜烂,或色红作痛,可单独发生,也常伴发于其他疾病中。中医认为,其发病多由风热乘脾、心脾积热、虚火上炎所致,主要病变在脾与心,虚证常涉及肾。治疗口疮以清热泻火为基本,内治外治相结合。内治是治其本,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外治是驱腐生肌,直接作用于溃疡病灶,帮助口疮愈合。舌上、舌边溃疡较多,色红疼痛,心烦不安者,多为心火旺。可用黄连5克、生地10克、淡竹叶10克、通草6克、甘草6克煎服,每日1剂。此方中,黄连泻心火,生地凉心血,竹叶清心除烦,通草导热下行,甘草调和诸药。如果以口颊、上腭、齿龈
骨关节的健康关系着运动功能,很多人因为意外或重体力活动容易引发骨关节病,给生活带来不便和困扰。这里给大家介绍三种常见骨关节病的中医疗法。肩周炎。中医也叫“漏肩风”“肩凝症”,表现为肩周疼痛,伴有肩关节活动受限。此病由于过度劳累,或年老体衰,肝肾气血虚损,加上风寒湿等邪气乘虚侵袭肩部经脉所致,中医以补气血、益肝肾、温经络、祛风湿为治疗法则,多以针灸、针刀配合局部理疗的综合治疗手段为主。早期(1月内)不宜锻炼,需减轻持重;粘连期(3~6个月)需配合自主练功活动如“手指爬墙”“叉手托上”“体后拉手”等动作;缓解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双节期间正是登高望远好时节。登山不仅可以欣赏风景,放松心情,让疲惫已久的身心得到解放,而且登山也是一种时尚的健身方式,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心肺功能,全面提高身体素质。但在尽情享受登山带来快乐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保护好自己的膝关节,毕竟登山也是一项考验膝关节功能的运动,需要掌握几个登山时保护膝关节的小技巧。登山前 制定适宜的登山计划 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制定登山计划,包括行走距离、登顶高度、预计所需时间等,应在自身体能承受范围内,不应盲目追求长距离、高强度的登山。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
如今生活节奏加快,很多上班族忙于工作,难以按点吃饭,三餐进食时间不规律,早上匆匆起床,常常是来不及吃早餐就赶着上班;晚餐经常又因为加班而错过了吃饭的时间。那么长此以往,是否会得胃病呢?何谓“胃气”? 《灵枢·五味篇》中说:“胃者,五脏六腑之海也,水谷皆入于胃,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主受纳,为水谷之海。所谓“水谷”即指吃进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受纳”就是摄取食物,也是食物消化的基础。饮食入口,经过食道,容纳并暂存于胃腑,这一过程称之为受纳。然而,机体的生理活动和气血津液的化生,都需要依靠食物的营养,所以
啥叫“骨错缝、筋出槽” 中医认为,“筋”“骨”紧密相连,各归其位,通过筋的“束骨”作用,维系骨关节及其与周围组织的正常结构关系,二者处于动态平衡,并完成生理范围内的各种功能活动,即“筋骨和合”。《素问·五藏生成篇》提及“诸筋者皆属于节”。“骨张筋”, 骨对筋具有支撑作用;“筋束骨”, 筋对骨起约束作用。“骨错缝、筋出槽”是骨伤病的特有临床表现,是一种病理状态,它不是一种单独疾病或诊断名词。这里的骨不仅是骨骼,还指各个大小关节;筋也并非就是现代医学的筋膜,而是包括肌肉、肌腱、韧带、神经这些结构。只有当一个人
俗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因此,牙痛时快速止痛是人们的迫切愿望,介绍几则外治法,牙痛发作时有较好的止痛作用。按摩疗法:取肩井穴(此穴位于肩上陷中,患者用对侧手的食、中、无名三指按在肩部,食指贴颈,中指指腹按压处即是),左右各一穴,找准穴位,用力按压,以能耐受为度,按压30秒,再压再放松,直至牙痛缓解为止。一般按压治疗,疼痛可明显减轻,经过1~3分钟,疼痛即可消失。可舒筋活络止痛。塞耳疗法:用棉球蘸上等白酒或95%酒精适量,塞入外耳道中,使其与周围皮肤密切接触,若棉球已干,可再滴些白酒,一般只塞
57岁的常阿姨这几天膝盖隐隐作痛,感觉凉风往腿里灌,穿上厚裤子后稍缓解,但还是疼痛,尤其下雨天加重,影响活动和睡眠,到医院检查后被诊断为“膝骨关节炎”。骨关节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秋季由于早晚天气转凉,阳气渐衰、阴气渐盛,阴寒之气留滞于关节导致气滞血瘀,引起骨关节疾病的发作。专家提醒,患有骨关节疾病的中老年朋友,在秋冬季节一定要注意预防。防寒保暖 骨关节病患者常出现关节疼痛、怕风、畏寒等症状,平时要注意保暖,切忌受风寒。特别是对于膝盖部,平时尽量穿长裤,做家务时也要尽量用温水,避免直接接触冷水。注意天气冷
最近大唐不夜城的“不倒翁女孩”爆红,一些人开始模仿表演,但不幸发生的悲剧也引起网友关注。专家提醒“不倒翁”表演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轻松驾驭的,盲目模仿不仅会伤腰部,更会伤及颈椎,造成危害更大。模仿“不倒翁”可致颈椎受伤 “不倒翁”原是形状像人,一经触动就摇摆然后可恢复直立状态的一种玩具,因而又称“扳不倒儿”。其结构一般为空心壳体,重量很轻,下半身是一个实心的半球体,重量较大,其重心在半球体内。不倒翁始终有一个接触点能在支承面上,永远是一个独脚体。不倒翁由于重心低,能平衡稳定。但它平衡稳定性往往受到外力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