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能抗拒身体的衰老,而一个老年人应要追求童趣,时刻保持着年轻的心理。童心不老就能乐而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能无形中延长自己的青春与生命。老人保持童心,不仅能促进自己与晚辈的感情,使自己活得轻松快乐,去除暮气,对返老还童有很大的意义。一个人童心不老,他就会浑身充满朝气,生活充满快乐,就会有一个永远年轻的精神世界。追求童趣,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莎士比亚对这种生理现象,有一句精辟的哲语:“老年人的第二次的儿童。”我国有句俗语:“老少相近”,旧时讨吉利,常在大门上贴“童言叟语无忌”的条幅,把老和小联在一起,因
三国时期魏国的嵇康的《答难养生论》指出养生的一些难处,他总结出共有五难。我们如能解决这五难,相信健康长寿也不难。第一、名利不灭。中医认为养生第一难就是名利思想太重。老子也曾说:“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就是说人们不受利欲的引诱,不作过分的奢求,这既不是什么耻辱,也不会有什么危害。第二、人在生气时。若恨得直咬牙,脸青一阵白一阵,手足发抖心发颤时,必然会阴阳失调,气血不和,经络阻塞,脏腑功能紊乱而致病。第三、声色不去。什么叫声色不去?简单地说就是好色。社会上有句话叫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其实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不论是快步走、溜冰、游泳、骑脚踏车,还是慢跑等运动,即使每星期只运动一次也没关系,因为每星期运动一次的人,比从来都不运动的人寿命要长40%。 瑞典斯德哥尔摩的研究人员指出,每星期运动一次的人,跟努力运动及常运动的人相比,所获得的好处差不多。空暇时做做运动能减少65岁以上男女的各种原因的死亡率,而那些每星期运动两次或是至少一星期做两次激烈运动的人,各种原因死亡率降低的程度,与每星期运动一次的人一样多。甚至只要偶尔运动就可使死亡率减少28%。运动包括散步一小时、每
人到老年,身体生理机能渐趋衰退,脏腑功能逐渐虚弱。从养生角度来看,人到老年,“柔”则是“寿”的有效秘诀。性情要柔顺 孔子曰:“仁者寿。”老年人应仁慈随和,凡事不强求,随意一些,想开一点。切莫大喜、大悲、大怒,切莫过于激动与冲动。饮食要柔软 老年人牙齿松落,津液亏损,肠胃功能虚弱,故不宜吃生、冷、硬等不易消化和刺激性的食物。穿着要柔美 老年人皮肤干燥,缺乏弹性,破损后恢复缓慢,所以应穿着柔软、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行动要柔缓 年老体弱,神经、肌肉、骨骼的功能都大打折扣。如用力过急、过猛、过累,就容易受伤,甚
生姜是烹调食物不可缺少的一种调味料,同时还有抗衰老的功能,而且价格适中,可以说是抗衰老的“平民英雄”。民间有“晨起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谚语,确有一定的科学道理。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苏东坡在《东坡杂记》中记述了一则吃生姜延年益寿的趣闻:钱塘(今浙江杭州)净慈寺有一位80多岁的老僧,童颜鹤发,红光满面,两目炯炯有神,苏东坡感到十分惊异,便询问他有何妙方可以求得长寿?老僧说:“每日早晨用连皮嫩姜,温开水送服,坚持食用40年。”根据现代生物化学分析,生姜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形成均有特殊疗效,对调节前列腺的功
寻求良好的延年益寿之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无疾而终的目的,是历来人们的美好愿望。人们逐渐发现,肾与人的寿夭存亡有着密切的关系。肾强是生命旺盛之体现,肾虚是疾病多发之主因,肾衰是机体老化之根蒂,只有通过补肾才可达到延年益寿之目的。古人指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跑。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快步走。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故好慢步。四十岁,五脏六腑皆大盛已平定,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善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
多近树 是多接触树木等绿色植物,到户外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大自然中绿色植物具有光合作用,能释放出新鲜的氧气。多吸入新鲜的氧气,可以加快人体的新陈代谢。常吃素 除了蔬菜,素食还包括瓜果等其他植物性食物。比较常见的谷物(包括水稻、小麦、大豆等)和坚果(包括核桃、花生、瓜子等)也属于素食的分支。常吃这些,会相对减少对肉食的摄入,能让人心态平和,营养更加均衡。童心驻 容颜会苍老,心灵却可以永远年轻。心灵年轻的人崇拜时尚,关心潮流,永远对新事物充满好奇。所以,一个好心态、一颗年轻的心是最根本的养生之道。忘记数 这
百会穴是大脑的总司令当人头痛、失眠、烦躁、眩晕的时候,都会下意识地去揉脑袋。有人会揉太阳穴,有的人揉眉心,有的人揉印堂,有的人用冷水洗把脸,有的人甚至用冰块敷。这些虽然都可以减轻一些不适,但都不是最好的法子。哪种方法是最有效的呢?我教给大家一个头部穴位按摩法,它就是按摩诸阳之会、百脉之宗的百会穴。百会穴位于头顶的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也就是在头顶的正中心。古人为什么将这个部位起名为“百会”呢?百者,多也;会者,交会之处也。在《会元针灸学》中也曾说道:“百会者,五脏六腑奇经三阳百脉之所会,故名百会。”
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息息相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起着营养脏腑的重要作用。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生命在于流动:气血畅通 百病不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在与自然界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各种因素均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气血流通受阻,脏腑得不到濡养,必会导致脏腑功能衰退,机体衰老。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认为平时应注意调情志、常运动、勤动脑、节饮食。中医常说:“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意思是说情志太过或不及,都可导致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衡。乐观者长寿,因为精神舒畅时,血
世界上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要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看到事物的另一面。健康亦是如此,看似破坏健康的“坏习惯”,有时也能让你健康长寿。“坏习惯”一:爱八卦日本心理学家指出,喜欢八卦的女人,抗压能力更强,心理承受能力更强。这是因为,在八卦的过程中,可以将所有的心理情绪全部发泄出去,让身心得到最大的放松,还有助于消化系统正常运行,睡眠质量也会得到保障。“坏习惯”二:旁若无人,想唱就唱经常唱歌能够使呼吸系统的肌肉得到积极的锻炼,其强度不亚于游泳、划船等有氧运动。所以,给你的建议是:在办公时间以外随时随地唱,让
童心永留存“童心”即赤子之心。一为纯洁无邪:因为无邪则心田宽畅开朗而没有烦恼。无邪之心,更没有损人、欺人、捉弄人、打击别人的邪念。“敬人者人恒敬之”,身边有这样多的感情温暖,心情也更加舒畅、轻松而愉快。二为简单:不会穷思瞎想而绞尽脑汁,一心用在事业上。善于助人其乐无穷,算计他人则自寻烦恼。三为乐观:童心都是无忧无虑的旁观者,少为七情所伤,长期在“泰上忘情”的境界中,则“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而长生了。蚁食不损寿“蚁食”,一为不拣食,像蚂蚁一样什么都能吃,只要无害身心的食物,不需要过分求冷、热、精、细、美味。
《内经》强调,人们生活的社会环境良好,生活俭朴安定、家庭邻里和睦、德行仁慈宽厚,懂得顺应自然而养生,才能够真正实现健康长寿。《素问·移精变气论》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内无眷慕之累,外无伸宦之形,此恬澹之世,邪不能深入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至数之机,迫迮以微,其来可见,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无道行私,必得夭殃,谨奉天道。”这种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尊重天地自然规律、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思想,贯穿于《内经》养生学思想的始终,也是中医“天人相应”整体观念的生动体现。形神兼养 长寿可期《素问·上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