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之后,万象更新,人体肠胃也到了最活跃、最有味觉的时候。但专家提醒,立春以后也是百病易发的时候,如果不注意对脾胃的保养,如饮食方面,进食黏硬、辛辣、肥甘味厚的食物,或吃得过饱,使胃难以负重,就可能损害胃肠功能,进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所以,趁立春的机会好好养护脾胃,是很好的养生之道。春养脾胃 少点酸的来点甜的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中医师刘万里介绍说,中医学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这是因为春季为肝气旺之时,肝气旺会影响到脾,所以春季易出现脾胃虚弱之症,而多吃酸味食物会使肝阳偏亢而克
在我国北方,食用蚕蛹的方法多是蒸食,南方多是与韭菜一道炒食,而在美国则多作巧克力的馅心。蚕蛹的营养非常丰富,据分析测定,每100克中,蛋白质含量为60克,属动物蛋白质,多为球蛋白和清蛋白,易于消化吸收,在人体利用率较高,含氨基酸达8种之多;脂肪含量为30%,脂肪中75%为不饱和脂肪酸,还含有多种营养物质,有益于婴幼儿骨骼和大脑发育及老年人的钙吸收。中医认为,蚕蛹性平味甘,具有祛风、健脾、止消渴、镇惊安神、益精助阳等功效。《备急千金要方》说它“益精气,强男子阳道,治泄精”。《本草纲目》记载:“为末饮服,治小
“春捂”提醒我们要注意春天的寒冷。我们要多备件衣服,中午热了,脱下,早晚凉了,穿上,随着时间、天气变化来调整。但是,鞋子是不能随意换的。春捂,我的建议是捂在脚上。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我们调理身体,要根据自身体质,依据外界气候、天气的变化,随时调整。中国有句俗语说“春捂秋冻”,可我觉得“春捂秋冻”里的“春捂”却违背了这个原则,虽然它是老话儿了,但是也要拿出来仔细分析一下。这两天,遇到几位患者,感冒了,我问一位阿姨,怎么感冒的,这位阿姨说:“不是老话说‘春捂’吗?我出门还穿着羽绒服,结果出了一头汗,风一吹,就感
红豆富含维生素B1、维生素B2、蛋白质及多种矿物质,有补血、利尿、消肿等功效。另外其纤维有助于排泄体内盐分、脂肪等废物,在瘦腿上有很大效果。不妨在春季通过以下方法试试其补血功效:红豆紫米汤制法:将红豆、紫米各20克洗净浸过夜,将浸泡的水倒掉加入新水煮熟,再以小火煮至熟透即可,食用时可加入适量蜂蜜。功效:红豆本身有利尿作用,有助于改善水肿,碳水化合物含量高,可作为日常食物。但紫米较不易消化,一次不宜过量进食。红绿百合羹制法:绿豆、红豆、百合各20克,浸半小时,以大火煮滚后改慢火至豆熟,加入适量的糖或盐,咸食
韭菜是人们熟悉的蔬菜,它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四季都可以食用,但以春韭最佳。早春上市的韭菜称为春韭,鲜嫩气香。由暖室盖席或菜窖中种植出来的黄韭又称为韭黄,多于冬季和春季前上市。夏秋产的韭菜,质粗,次于春韭。韭菜不仅味美,更是一味药用价值很高的中药。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药师李照福介绍说,韭菜药用始载于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韭菜味甘、辛、性温,能补肾助阳、温中开胃、降逆气、散瘀,主治肾阳虚衰,阳痿遗精或遗尿,腰膝酸软,噎嗝反胃,腹痛,胸痹作痛,内有瘀血、失血等。韭菜——壮阳草在中医里,韭菜有一个很响亮的名
干燥的气候以及紫外线,使春季成为一年里脱发最多的季节。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皮肤科副教授王晓春表示,春天头皮枯燥,毛发易变脆、干枯、折断,尤以3、4月份掉头发最多。假如每天掉头发量在50~100根左右,不用过度担心,这属于正常的新陈代谢。假如超过了这个量,就需要引起重视了。心理压力大、过食油腻、不运动、作息不规律、无节制地吸烟和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都会让男士头皮健康状况恶化,加重春季脱发。而女性脱发,除压力大、睡眠不足外,还和体内的激素水平有关。春季每天晨起用流水冲洗头发一次,并备一支粗齿梳,轻轻梳理
到了春季,注重养生的人都知道是壮骨的时候了。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主任孔晓海教授提醒大家,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要想壮骨就先要强肾,因为“腰为肾之府”,通过锻炼腰腹部能起到健肾和补肾的作用。你如果感兴趣,不妨跟着学学下面这三招健肾功。双手搓腰温肾阳很多人在公园散步时喜欢双手叉腰进行锻炼,其实,双手搓腰更有锻炼效果,有疏通带脉、强壮腰脊和固精益肾的作用。腰部为“带脉”(环绕腰部的经脉)所行之所,特别是脊椎两旁的后腰是肾脏所在位置。肾喜温恶寒,经常按摩能温煦肾阳、畅达气血。具体做法是先将两手对搓发热,紧按
蒲公英,为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兼用,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退黄、通淋止痛之功。食用蒲公英,最好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在开花之前采下,那时清火、消炎、抗癌的功效最佳。生吃 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凉拌 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水,再用冷开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味精、盐、香油、醋、蒜泥等,也可根据自己口味拌成风味各异的小菜。做馅 将蒲公英嫩茎叶洗净水焯后,稍攥
春天皮肤好,粥里加红枣。晚上不失眠,煮粥添白莲。腰酸肾气虚,粥里放板栗。心虚气不足,粥入桂圆肉。心昏多汗症,煮粥加薏仁。润肺又止咳,煮粥加百合。清暑解热毒,宜喝绿豆粥。乌发且补肾,粥内核桃仁。若要降血压,煮粥荷叶加。春天防流脑,芥菜煮粥好。健脾助消化,煮粥加山楂。多梦又健忘,粥中加蛋黄。春天宜养肝,煮粥蜂蜜添。春天补气血,菠菜放粥锅。
虽然已过惊蛰节气,但是寒意仍然很浓,老话说“春捂秋冻”,在此时节有些部位最需要“捂一捂”。手腕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神门穴,而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能够强化脏腑的功能。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神门穴位置:在腕横纹上,手小指一侧腕下方肌腱的内侧。神门穴主治: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神门穴保健方法:用拇指指端反复点按神门穴30次,可以去除烦躁、安神定志。按揉此穴时力量不需要太大
冬去春来,由寒转暖,但阴寒未尽,天气多变,病毒、细菌极易繁殖,此时体弱老人宿疾易发,应多加注意养生之道。春气奋发。《内经》云:“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养生之道也。”春日气候融和,多作户外活动,呼吸清新空气,舒展筋骨,流通血脉,可增强神经系统对气候的适应和调节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肝病、高血压病人应是时服药,显得尤为重要。春捂秋冻。这是民间多年防病实践的经验,符合人体生理机能。由于春季气温乍暖乍寒,人体皮肤血管舒张,汗孔松弛,如突然骤减衣服,极易使“风邪入内”,引起感冒、支气管炎、肺部疾病。应根据天气
春暖花开的日子,会有很多人出去踏青。不难发现,草地上有很多的蒲公英。现在就来推荐一些蒲公英的食用方法。蒲公英,为菊科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兼用,可生吃、炒食、做汤、炝拌等,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营养丰富。中医认为,蒲公英性味苦、甘、寒,入肝、胃经,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利湿退黄、通淋止痛之功。食用蒲公英,最好选择在初春的四五月间,在开花之前采下,那时清火、消炎、抗癌的功效最佳。生吃 将蒲公英鲜嫩茎叶洗净、沥干蘸酱,略有苦味,味鲜美清香且爽口。凉拌 洗净的蒲公英用沸水焯1分钟,沥水,再用冷开水冲一下。佐以辣椒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