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洲,男,75岁,大学文化,是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中医院第一任院长、主任中医师。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河北省第二届名中医、河北省中医学会会员、中西结合基础委员会委员、省中西结合骨质疏松委员会委员,河北中医杂志特约编辑、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编委,省级重点脑病专科学科带头人,行医50多年,先后主持或参与省部级和厅局级科研课题4项,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6部(套),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曾被评选为“邯郸市劳模”、被授予邯郸市名中医、市中医
秋天干燥很容易损伤身体,主要表现为由表到里的干燥。皮肤弹性减弱、皮肤起皱、皲裂、脱屑;粘膜干燥,口渴喜饮,眼睛干涩,鼻塞结痂易出血等。燥属外邪,从口鼻、皮肤、汗孔等侵入人体。防治重在拒燥入里,驱燥外出。无论皮肤、毛发、汗孔、口鼻,均为肺所主。肺主气,包括主呼吸之气和全身之气两个方面。肺主呼吸之气,是强调肺有主司呼吸运动的生理作用,肺是体内外气体变换的场所。也就是说,肺从自然界吸入清气和呼出体内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新陈代谢。张介宾在《类经图翼》记载肺的生理状态:“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中医养生有三个主要原则,即“未病观”,提倡未病先防,其次为“中和观”,认为“生病起于过用论”,饮食、运动等要有“度”,最重要的就是“天人观”,注重与大自然和谐与共。《黄帝内经》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顺时而养”是古人践行“天人相应”的创举与智慧,这一点在中医五运六气学说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要求遵循“必先岁气,勿伐天和”原则,根据每年不同的运气特点来防病治病。2020年庚子岁,金运太过,少阳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属于天刑年,全年气候变化较大。下半年天气偏燥热,
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就腹式呼吸,医神孙思邈就提倡腹式呼吸法养生,基本方法是松开腰带,放松肢体,思想集中,排除杂念,由鼻慢慢吸气,缓缓鼓起肚皮,一呼一吸每口气坚持10~15秒钟,屏息1秒,然后再从口徐徐呼出,每分钟呼吸4次。这种腹式深呼吸,吐故纳新,防范秋天燥邪的伤害。锻炼肺泡 增强肺活量人的呼吸形式分为胸式和腹式呼吸两种,胸式呼吸时肺活量小,肺组织利用率低,只有肺的上半部肺泡在工作,占全肺五分之四的中下肺叶的肺泡却处在“休息”状态,呼吸一次约5秒种,吸人约500毫升空气。这样长年累月地下去,中下肺叶得不到锻炼
中医认为,葡萄味甘而酸,性平,具有补气血、强筋骨、利水湿等功效,可用于气血不足、头晕乏力、肺虚咳嗽、心悸、盗汗、风湿骨痛、肾炎、小便不利等病症的辅助治疗,非常适合秋天食用。秋初时节,温燥袭人,葡萄酸甘化阴,能生津止渴,润肺除燥,堪称应季佳果良药。然而,尽管葡萄有很好的药用和保健功效,但食用时要注意以下事项:多食葡萄生内热。《医林纂要》记载:“多食生内热。”因为葡萄含糖较高,可为人体提供热能,所以进食过多可使人滋生内热。多食葡萄易腹泻。《本经逢原》言:“食多令人泄泻。”葡萄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食用过多容易造成
秋令时节,若坚持适宜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心养肺,还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但是由于秋季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以下四点。防运动拉伤:因为人的肌肉和韧带在气温较低的情况下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粘滞性增加,伸展度降低,关节的活动幅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指挥能力下降,锻炼前若不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会引起关节韧带拉伤、肌肉拉伤等。准备活动的时间和内容可因人而异,一般以身体发热为宜。防受凉感冒:秋日清晨气温低,应根据户外的气温变化来增减衣服。
秋分已过,天气已经逐渐变冷,但是很多爱美的女孩子是“要风度不要温度”。美丽固然重要,但是在损伤健康的前提下就得不偿失了,一旦烙下“老寒腿”的毛病就后悔莫及了。“老寒腿”并非老年人专利“老寒腿”带一个“老”字,让许多人误认为这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并非如此。由于不注意保暖,一些年轻人也受到“老寒腿”的困扰。在骨科门诊就诊的很多都是年轻女孩,她们一遇到冷天气,腿部会有肿胀、麻木、疼痛的感觉,而这正是“老寒腿”的前兆。虽然“老寒腿”经过治疗会有所好转,但它是一种“环境病”,遇到阴冷天气或外感风寒时,很容易复发。夏
《红楼梦》第29回,写到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醮,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一,天气却已经炎热起来了。贾蓉在钟楼里贪图凉快,父亲贾珍将他叫出,喝命家人啐他:“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凉快去了?”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一个一个都从墙根儿底下慢慢地遛出来了。说明天气的确很热。那个时代既无空调,又无电扇,即使是在楼上,也闷热难当。天气炎热,机体散热又受到阻挠,这就是中暑的外因。林黛玉体质虚弱,弱不禁风,又患有慢性病,对外界恶劣的气候耐受力甚差,这又是中暑的内因。还有一个另外的原因——精神因素。清
秋季,是指从立秋之日起到立冬之日止。“燥”为秋季的主气,故称“秋燥”,燥气伤人以耗人津液,津液即耗,必现一派“燥象”,常易发生燥邪之患;秋季节对应的脏器是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皮肤易干。因此秋季养生的关键是祛燥养阴。从养生来讲,秋季精神调养就是保持精神上的安宁,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静想收获的喜悦,保持心神稳定,收神敛气。要经常晒太阳,让阳光给你温暖,当情绪不好时要注意有排解的方法,如散步、打太极拳等。秋季气侯干燥,多风多尘,人体肺阴易亏、胃肠易燥、皮肤易干。从五味来看,肺主辛味、肝主酸味、
中医认为,板栗性味甘温,入脾、胃、肾三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止咳化痰等功效。适用脾胃虚寒引起的慢性腹泻,肾虚所致的腰酸膝软、腰肢不遂、小便频数、折伤肿痛等症,因此秋天多食板栗有养生的效果。板栗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的含量也比较丰富,属于坚果类食物,应该适量吃,最好在两餐之间把栗子当成零食吃,或做成菜吃,不要在饭后吃,特别是女性朋友,不能以栗子代饭。栗子除了可以熟食外,还可生食,且生食栗子具有更好的补肾效果。中老年人若是养成每日吃风干的生板栗的习惯,可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肾虚、腰酸腿疼的
中秋是预示着秋冬季节的到来,虽以度过但是中秋时节的养生还是尤为重要。按照中医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正是有利于精微物质吸收与闭藏的进补时节。秋季气候干燥、肺燥阴虚,常食膏滋类补肺养阴方,可补益肺肾、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中秋谈养生,自然不能缺少传统中医药五大主要剂型之一的膏方。地黄藕梨膏:鲜地黄250克,鲜藕、鲜梨各1千克,蜂蜜适量。将鲜梨榨汁,将梨渣与地黄、鲜藕水煎取汁,共煎2次,二液合并,文火浓缩后兑入梨汁与等量蜂蜜煮沸混匀,每次20毫升,每日2~3次,温开水冲饮。可养阴清热,生津润肺,润肠
秋天以燥为主,无论身体内外都需要祛燥滋润一下,银耳适合一年四季通食,但是在干燥的秋天食用是非常适合的,可以祛燥润肺。中医认为,银耳性平,味甘、淡,入肺、胃、肾经,能润肺滋阴,养胃生津,补肾益精,强心健脑,对虚劳咳嗽、痰中带血,虚热口渴等均有一定的疗效。尤其适合阴虚火旺、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原性心脏病、免疫力低下、体质虚弱、内火旺盛、虚痨、癌症、肺热咳嗽、肺燥干咳、妇女月经不调、胃炎、大便秘结患者食用。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银耳虽好,但并非人人皆宜,咳嗽多痰,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