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过后,天气湿热难耐,很多人都愿意躲进冷气房去享受空调的滋润。但是长期呆在冷气房会减弱人体的免疫力,和中医顺时养生的理念也有偏差,更不利于夏季健康,那么我们要怎样改善,才能做到吹冷气也不伤身呢。 冷气开太强或长时间待在冷气房,会使体温中枢调节失常,常见易造成身体不容易排汗,尤其从外面高温的环境当中进入冷气的环境,受到风寒之邪的侵袭,会使体温中枢调节失常,容易有暑阴的现象。也会使身体的血液循环不好,造成关节酸痛等症状。 中医师表示,由于冷气中水份的流失,因此咽喉、鼻腔比较容易干燥,而造成上呼吸道的抵
冬季是万物休养生息的季节,养生要讲究天人合一,顺天而行,既要借助自然之势,顺天而“藏”,还要主动出击,借天而“补”,达到养生祛病,延年益寿的目的。早睡晚起:晚间到清晨是冬季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候,为抵御寒冷,人体要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对年老体弱的人来说尤为无益。所以,古人云:“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之谓“卧藏” 。注意保暖:“九九歌”中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之说,是说冬至过后,天气更加寒冷,人体最不怕冷的双手也不要暴露在寒风中。外出时要穿着合适,戴好手套,最好把全身都包裹起来。《黄帝内经》云:“去寒就温,无泄皮
11月7日立冬。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实际上,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东北地区早在9月上旬就进入冬季了,长江流域则要到小雪前后才真正体现出来。真正意义上的冬季,是以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10℃为标准。立冬之后,大自然天寒地冻,阳气闭藏。这时候,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养生应顺其自然界闭藏之规律,要养阳护阳、补肾藏精、养精蓄锐。因人而异 分类进补中医认为,冬天是进补的大好时节,民间有“冬季进补,开春打虎”的谚语。因为进入冬季后,人体新陈代谢减慢,消耗相对减少,冬令进补能使营养物质转化的
立冬是大节气,标志着天地间生物的阳气到了藏的阶段,人的饮食、起居乃至行为方式,都应考虑藏的因素,这样才能进入人与自然和谐的状态。那么,到底何为“冬藏”,该怎么“冬藏”呢?《黄帝内经》教您如何“冬藏”《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冬季阴气盛极,万物潜伏,自然界呈现闭藏的气象。水冰地裂,但万物的生机没有受到干扰,而都潜藏起来;人
到了夏至,真正进入炎热的夏季。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夏至过后,如何养生,尤其是如何养心?让山东省中医院心病科(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李晓一一为您解答。 夏至养生重视午休 李晓副主任医师介绍,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顺应自然界阴阳盛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年老体弱者则应早睡早起,尽量保持每天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另一方面,夏至也是所谓阴阳相争,死生分判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因此,从夏至开始,应重视
冻疮,虽然算不上什么大病,但发作起来让人痒痛难忍,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或水疱破溃、糜烂、溃疡。虽然冻疮常常发生在最冷的季节,但预防应从现在就开始,越早预防效果越好;如等冻疮发作以后,才想起保暖防寒或上医院治疗,往往已错过最佳时机。本病多为素体阳气不足,外寒侵袭,寒凝血淤所致。常以温经散寒、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为治疗大法。内服当归汤当归四逆汤:当归15克,桂枝12克,赤芍10克,细辛6克,通草6克,甘草6克,大枣8枚,水煎服。使阳气通,寒气散,气血通畅,则冻疮可愈。当归生姜羊肉汤:当归30克,生姜20克,羊肉50
夏日炎炎,穿着轻便凉鞋、拖鞋的人,总喜欢用凉水冲洗双脚。殊不知,凉快的同时也毁了健康。 寒从脚下起。人的双脚有许多穴位,又是血管分支的最远端末梢部位,脚的脂肪层较薄,保温性差,极易受凉。 若夏天经常用凉水冲脚,可能会使脚受凉遇寒,引起各种疾病。此外,因脚底的汗腺较为发达,突然用凉水冲脚,会使毛孔骤然关闭阻塞,时间长了会引起排汗机能障碍。特别是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正常运转的血管组织剧烈收缩,时间长了会导致舒张功能失调,诱发关节炎、风湿病等。.hzh {display: none; } 尤其
冬季,人体的肠胃功能逐步调整,孩子们的胃口也好起来。此时,家长需从孩子们的饮食着手。孩子生长发育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摄入,即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有钙、铁、锌、碘的食物也要注重补充。早饭:选择八宝粥:各种豆类做成的八宝粥作为儿童早餐更富营养价值。如果选择传统的“鸡蛋+牛奶”作为早餐,蛋白质含量是够了,但如果搭配上面包和生菜,就可以同时补充碳水化合物。午餐:米面配豆,赛过吃肉:中国的孩子一般早餐不吃肉类,那么午餐就要注重补充了。建议孩子的午餐可以多吃鱼,鱼类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对大脑思维有帮助
11月22日为小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曰:“十月中,雨下而为寒气所薄,故凝而为雪。小者未盛之辞。”小雪节气的到来,标志着空中的水珠凝成雪花而降,此时气温下降,逐渐降到0℃以下,大地尚未过于寒冷,虽开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称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而致天地不通,阴阳不交,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而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会出现初雪,提醒人们该御寒保暖了。小雪远离抑郁别让天气左右心情小雪节气前后,天气时常阴冷晦暗,此时人们的心情也会受影响,特别是那些患有抑郁症的人更容易加重病情。用中医病因学的观点来说
冬天,多吃水果对健康来说是件好事,但是对于脾胃虚弱的老年人来说,水果吃不对就会适得其反。在寒冷的日子里,老年人可以将许多水果“热着吃”,以减少对肠胃的刺激。一般来说,老年人多体质寒凉,可以选择生吃一些温热性水果,如荔枝、桂圆、石榴、金橘、红枣等,而梨、柚子、香蕉等凉性水果,以及苹果、葡萄、甘蔗、木瓜等中性水果,则最好加热再吃。煮水果汤:梨、苹果、山楂都可以与冰糖一起煮汤喝,但由于山楂较酸,胃酸偏多的老年人要少吃或慎吃。熬水果粥:可以与大米粥同煮的水果有桂圆、干红枣、葡萄干等。炖肉加水果:荸荠、桂圆等可以加
进入冬季,雨雪偏少,天气显得特别干燥,所以“冬燥”往往比“秋燥”更厉害。尽管此时不少人会使用加湿器,但这时不仅皮肤需要加湿,人的五脏也需要“加湿”,因此仅用加湿器,“冬燥”难以得到根本改善。此时,多服用一些养阴生津的药粥,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不妨一试。沙参麦冬粥 沙参、麦冬各15克,大米50克,冰糖适量。将沙参、麦冬水煎取汁,加大米煮成粥,冰糖调服,每日1剂。可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化痰止咳。芝麻粥 芝麻50克,粳米100克。先将芝麻炒熟后,拌入粳米粥内同食。具有润肺养肝、益精生发、润肠通便的作用,适用于
夏季天气开始变得湿热,这样的天气非常容易患病,该如何养生才行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夏季勿贪凉 防暑湿多喝粥夏天人的阳气从旺盛的顶点慢慢下降,所以养生尤其要注意养气。平时应调节好体温和室温间的差别,室温保持在27度℃左右,切忌因贪凉而引发各种疾病。夏日天气炎热,情绪容易波动激动,导致血压上升,加重心脏负担,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疾病容易发作。我们在平时要有意识地调节情绪,保持心情平和,以降低疾病发作的风险。夏天多暑多湿,人往往感到头重脑疼,容易抑郁、胸闷、胃口不好。所以这时候饮食要清淡。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