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养生家陈直认为,有些老人虽已高龄,却面色红润,思辨清晰,举步轻捷,这种情况不是真阳血海气壮,而是缘于“虚阳”。“得虚阳气盛,充于肌肤。”“常得虚阳气存,自然饮食得进,此天假其寿也。”如果缺少虚阳之气,就要酌进汤剂,调停膳粥,常加温补。陈直在中医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虚阳”的概念。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是受于父母的先天之气和后天的呼吸之气及脾胃运化而来的水谷之气结合而成的,它具有温养全身组织、维护脏腑功能的作用。阳气虚就会出现生理活动减弱和衰退,导致身体御寒能力下降。中医阴阳学说中,阳常居于主导方面,《黄帝
气候特点:一月包含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寒、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记录中,小寒却比大寒冷。  中医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养生原则:“秋冬养阴”(《黄帝内经》) 。养生关键:“养肾防寒”。注意锻炼、保暖:如散步、慢跑等,同时应注意保暖以防止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饮食宜“滋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谚语。人们在经过春、夏、秋近一年的消耗,脏腑的阴阳气血会有所偏衰,合理进补既可及时补充气血津液
立夏的到来你是否做好准备了呢?大家都知道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人体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好多人在炎热的夏天常常出现全身乏力、食欲不振、容易上火,心情抑郁。如何应对炎炎夏日呢? 第一、思想宜清静 盛夏酷暑炎热,人们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和,心静自然凉。 第二、饮食宜清淡 炎夏的饮食应以清淡、质软,易于消化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多乏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主食以稀为宜,如绿豆
夏季将至,此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正是新陈代谢的时期,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如何在夏季进行调理达到养生目的? 夏季阳气盛于外,是阳气旺盛、万物生机活跃的季节,我们应顺应这一时令特点。 调精神: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要平和愉悦,免生燥热,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 巧运动: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
冬季温度较低,人体要保持热量平衡,就须加强组织代谢,增加供养,如不能满足,就会消耗体内细胞的储备。此外,冬季温度过低,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导致各类疾病。所以,专家提醒:冬季科学御寒对养生十分重要。御寒方法这正确穿衣服 切忌将衣服紧紧地“捆”在身上,这样不能达到保暖效果,反而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衣服选择保暖、舒适 冬季穿衣要有一定的件数和适宜的厚度。根据室温控制穿衣 冬季室内外的温差太大,人体会难以适应而容易诱发感冒等疾病。穿衣忌衣领过高过紧 衣领过紧会使颈部血管受到压迫,使血液不能正常输送,从而导致颈椎病
9月23日是24节气中的秋分。秋分刚好是秋季90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从秋分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从秋分开始,有秋燥症状的一般属于凉燥,这是因为,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所以多出现凉燥。这与每个人的体质和机体反应有关。温燥咳嗽是燥而偏热的类型,凉燥咳嗽是燥而偏寒的类型。这两种类型的秋燥临床症状是不同的,需请医生对症治疗。此外,秋分以后,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的多发季节。秋天特殊的气候特征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复发,需要大家
中医讲究四时养生,因此夏季养生也有自己的独门秘方。在夏季,与养生关系最密切的脏腑就是心,夏季宜养心。 中医认为,一年之中,心与夏天的关系最大。人们想健康长寿,就应该顺应天时。那么,夏季应该如何养心?本期,记者邀请了2名中医专家一起来探讨。 午休可平衡身体.hzh {display: none; } 记者:中医认为,夏季最好要午休,即使没午睡习惯的人也最好睡一会儿,原因是什么? 麦燕芳:最近刚过夏至,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俗话说夏至阴生,就是说尽管天气炎热,可阴气已开始生长。因此,从夏至开始,
寒冷的冬天,除了加强体育锻炼、多穿衣服外,日常如能多些御寒食物,可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生活中常见的御寒食物有一下几类。 肉类:以狗肉、羊肉、牛肉、鹿肉的御寒效果较好。它们含 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高,有益肾壮阳、温中暖下、补气活血之效。吃这些肉可使阳虚之体代谢加快,内分泌功能增强,从而达到御寒作用。根茎类:医学研究人员发现,人怕冷与机体无机盐缺乏有关。藕、胡萝卜、百合、山芋、青菜、大白菜等含有丰富的无机盐,这类食物不妨与其他食品掺杂食用。 辛辣食物:辣椒含有辣椒素,生姜含有芳香性挥发油,胡椒含胡椒碱。
国庆“十一”来临,许多人都已经做好聚会出游的计划。无论你在家或是在外,都要警惕“长假综合症”对健康的威胁,以下就是几点最常见的最简易的防病法则。1、外出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感冒。2、亲友在室内聚会,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3、外出旅行时关注有关部门最新的旅行警告,尽量避免与患有流感样症状(发热、咳嗽、流涕等)的病人接触;尽量少去或不去人群拥挤、通风不良的场所;旅行时注意保护环境卫生,保持个人卫生,特别是打喷嚏、咳嗽时要用手绢遮捂。4、如出现高热(体温38℃以上)、咳嗽、全身疼痛时,及时去医院发热
冬季气候寒冷,风沙又大。因此,锻炼时不要大口呼吸,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在减轻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冬季坚持每天搓耳、搓手然后对这些部位用电吹风吹暖片刻,即可有效预防冻伤。冬季每天煮食白萝卜、胡萝卜,连汤带菜早晚各服食一小碗,长期坚持,可有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冬季室内湿度不够容易诱发疾病!家中应配加湿器,此外向地面洒水、用湿拖把拖地或在室内养几盆水仙花也能增加湿度。冬季进补勿忘排毒:助肾排毒,肾脏是排毒的重要器官,黄樱桃等水果有助肾脏排毒。可多喝鸭汤,鸭子药性偏凉,且营养和药用价值都很
一、长假补觉越补越累人们平时生活节奏很快,长假期间正是补充睡眠的好机会。但不少人觉是睡足了,却换来了整天的昏昏沉沉,再次面对工作时会出现焦虑、恐惧的情绪。究其原因,在节日期间“闷睡”,会将各种生理代谢活动降到最低水平,可造成脑供血不足、消化不良、便秘等疾病。 小处方:平时睡得少,利用长假“补觉”是可以的,但不能睡过了头。特别是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患者,尤其不要闷头大睡。应继续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为长假过后回归正常健康的作息规律做好准备。二、连续上网警报拉响有人长时间上网,造成双眼红肿、神经衰
在中医里面有一种叫做湿邪的毒素,夏季里尤盛,湿邪重是会让我们体重增加,而且很多苦夏的症状如口粘口渴、精力不济等等也都与湿邪过旺有关。专家指出夏季想要轻身消夏,关键是祛湿排水。 祛湿方法一:少盐,帮助肾排水 但这主要是针对夏日从事剧烈运动、体力劳动的人,对很少出汗的白领们来说则未必合适。因为摄入体内的盐主要通过肾脏排出,当摄入的食盐太多或肾脏有病变的时候,就不能及时将摄入体内过多的钠排出。血液中钠离子浓度升高时较多的水进入血管,极易造成水钠潴留,水肿也就不请自来。你虽没多吃,看上去却比别人大一号。.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