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肝护肝的方法很多,效果最佳的还是养肝功。春节常练养肝功,不仅有吐故纳新、行气活血,通畅经络、激发肝脏功能的作用,还可治疗因肝虚火旺引起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具体步骤如下。(1)面朝东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头正颈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两手臂自然下垂,两腋虚空,肘微屈,两手掌轻靠于大腿外侧。全身放松,两眼睁开,平视前方,年老体弱或因病不能立者,可改坐位。(2)采用腹式呼吸。呼气时收腹、提肛,人体重心略向后移,脚跟着力,足趾轻微点地;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颚,
春季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相当于每年阳历的2、3、4月。此时大地回苏,阳气升发,万物复生,欣欣向荣,充满活力,人体阳气生长,肝胆旺盛畅达。因此春季养生需注意:1、情志应随生发之机而生,神情向上,调动积极性,在神态上要保持奋发进取的生发之气,应当开怀舒畅,切勿忧郁怒责。2、作息应晚睡早起,起床后宜披头散发,衣服宽松,舒展形体做缓形散步。春光明媚,是锻炼运动的好时机,但不宜做剧烈运动,还应躲避风寒。因为还有倒春寒的侵袭,老年人不可闭门孤居,要登高望远,郊游赏花,垂钓养花,沐浴阳光,激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锻炼十分必要,可以提高抗病能力,克服“春困”疲劳,减轻与防止胃病发生。古人传统的“踏青”就是最科学的活动,可以在山边田野、湖周散步,可以在户外打拳、放风筝、球类活动等,也可登高赏花、游山观水,这样既可达到活动健身的目的,又可稳定情绪,因为中医讲春主风应肝脏,肝主怒容易激动恼怒,环境幽静,鸟语花香,使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而能制怒。“春困”的饮食原因是缺少维生素B和饮食过量,故春天的膳食不能过饱,要多食维生素B丰富的食品如粗粮、豆类、蛋类、奶类、瘦猪肉、白菜、水果等。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意思是说,春天阳气上升,万物发育,欣欣向荣,此时宜开始锻炼身体,早晨起来缓缓散步,被开束发,松缓衣带,让形体舒展,使志意顺春天生发之气而活动,以求神定而志安,这就是春天保养春生之气的方法。在阳气生发的春季,饮食要求清淡,不宜大量食用油腻、油煎的食物;水果宜食用一些甘庶、马蹄、柑橘等,取其清淡甘凉,防止积热于里。同时,肝主升发,肝在季为春,也就是说肝在春季对人体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春天是养生的好季节,早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便指出:“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养生之道也。”为什么要“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呢?江苏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徐大成副主任中医师介绍说,这主要是为了跟春天的特点相应。春天到了,阳气逐渐生发,开始适时释放,我们的气血运行变得顺畅和旺盛起来,而大家全身的阳气都汇聚在哪里呢?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汇”,人体中的十二条经脉,皆上会于头部,这些经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抗御外邪、沟通表里。而头发为“肾之华”、“
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心身健康的必然条件。《内经》上说,生命活动必须适应自然变化,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相应”的理论观点,所以人必须适应自然变化而选择合适的起居运动方式。乐观进取顺生机:“天地以生,万物以荣”,经过漫长的严冬禁锢,冬去春回,阳光明媚,阳气上升,万物复苏。从户内到户外,从城区到郊外,回归自然,迎着春风,拥抱绿色沐浴阳光,呼吸着新鲜空气。青草绿竹,蝶飞虫鸣生机盎然,令人心旷神怡,给人以生机勃勃积极向上的力量。这个季节要“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就是早睡早起,不但要放松情绪,也得宽松形
1.春季饮食宜清淡由于肠胃刚经过春节的肥甘美味,积滞较重。因此,春季饮食宜清淡,以清补养肝、通利肠胃,特别是身体虚弱者,更要注意选择平补、清补的饮食。平补的食物性质甘平,不寒不热,不腻不燥,是性平和缓的补品,适合普通人或慢性病病人长期选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长期食补,也不容易出现补之不当的偏差。清补饮食补而不腻,适用于身体虚弱、消化能力差的人,也就是所谓不受补之人。另外还具有一定的清热作用,适用于阴虚不足或气阴两虚,兼有口干舌燥、体质消瘦、怕热烦躁、低热不除的病人。但具有肢冷畏寒、大便溏泄、小便清长的
(1)早春饮食早春时节,阴寒渐退,阳气初发,气温仍然寒冷,此时宜适当吃些葱、生姜、蒜等,以祛散阴寒,助春阳升发。少吃寒性食品,以免阻遏阳气法越。另外,还应增加鸡蛋、虾、鱼肉、牛肉、鸡肉等优质蛋白质的摄入量,以供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日趋活跃的需要,并可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2)仲春饮食仲春时节,人体肝气随万物升发,而偏于充盛。肝旺可伤脾,影响脾胃运化。因此,《千金方》中云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此时,可适当进食大枣、蜂蜜、山药之类,以滋补脾胃,而少吃过酸或油腻等不易消化的食品。另外,应补充冬季体内维生素和矿
(1)锻炼前要热身由于早春的天气还比较寒冷,所以锻炼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因寒冷的天气使血流缓慢,肌肉、关节及韧带的弹性和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使中枢神经的兴奋性提高,心肺的功能增强,血液循环加快,关节、肌肉的弹性增强,更好地适应剧烈运动的需要。(2)走出室外根据五行对应五脏理论,春季讲究护肝,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很有好处。因此春季运动应选在室外。中医学认为,春天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阳光最旺,因为这些地方空气中的负离子最多,这
膝盖不属于身体中最常受伤的部位,但却是最薄弱的。由于膝关节是“皮包骨头”,缺少肌肉及脂肪的保护,得不到充足的热量供应,因而温度比身体其他部位低,做好防寒保暧很重要。如果长时间受凉就会出现关节疼痛,导致关节炎等疾病的发生。因此,平时要注意护膝,尤其是老年人,一定要避免膝盖受凉或过度劳累。(1)天气变化时注意护膝眷季由晴转阴雨时,温度降低,湿度升高且常伴有大风天气。此时应尽可能避免外出,既避免湿寒侵袭,又能减少运动量,降低运动负荷*可以使关节得到休养。同时,要注意保暖,尤其对藤部的保暖,如增加护膝等用品等《当
春季的阳光和煦暖人,照在身上舒适宜人,经常泡“日光浴”还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已经知道太阳光照射人体有强身防病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温通经脉。当太阳射线照射人体时,可见光有改善感觉、提高情绪和劳动效率的作用。红外线有强烈的热效应,在帮助人们驱除寒意的同时,使人体深层的组织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新陈代谢旺盛直射的紫外线,能够直接杀死病毒和细菌,还能使皮肤里的去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也能使植物来源的麦角醇变成维生素D、促使骨基质钙化。由于维生素D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品,尽管可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草木繁荣,人体内肝气也会随着环境而生发,此时是疏肝气解肝郁养肝血最好的时节。应用中医各种治法,调治肝气郁滞,可谓事半功倍矣。气郁体质易患多种疾病气郁体质的人,常闷闷不乐、情绪低沉,或情绪激动、急躁易怒,或紧张、焦虑不安,或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觉害怕或易受惊吓,常有乳房及两胁部胀痛、胸闷感,经常无故叹气,咽喉部常觉有异物堵塞,一般多失眠。此类人易患以下疾病:失眠、偏头痛、慢性咽喉炎(咽部异物感)、慢性胃炎、抑郁症、焦虑症、月经不调(周期紊乱为主)、乳腺增生、神经官能症、甲状腺肿等。疏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