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人对踝关节的保暖并不在意。很多人都觉得秋裤、绒裤只要护住小腿肚就可以了,很多人喜欢穿短款的袜子,这样做无法达到保暖脚踝的效果。脚踝部虽然不起眼,可是它上面分布着淋巴管、血管、神经等近十个重要的组织。并且,脚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心脏,而脚踝可以说是联系人体足部和上身的一个交通枢纽。中老年人要注意呵护脚踝,秋裤、保暖衣裤等一定要能盖住踝关节。要保证坐着时,裤腿盖住踝关节。如果您在室外站立过久,行走前一定要先活动活动踝关节,这样不但可以促进脚踝部血液的流通,还可以温暖冰冷的双脚。对于老年人来说,这样做对冬季中
提拉耳穴,不费劲,一学就会,挺适合老年人健身。每天早上起床后,搬一只小方凳,坐在阳台上,两手臂弯撑在两腿膝盖上面,依次做如下动作。第一步:把两手掌紧贴在左、右脸颊上,大拇指和食指夹住左、右耳垂,由上而下,轻轻拉动120次。第二步:先用右手伸过头顶,用大拇指和食指抓住左耳轮,向上轻轻提拉60次,然后换左手伸过头顶,与右手相同动作做一遍。第三步:用左、右两手的食指按在左、右两耳的甲艇与甲腔上,右手食指顺时针方向,左手食指逆时针方向,同步旋转32次。整套提拉动作约4~5分钟。据中医经络理论,提拉耳穴可以促进血液
民间有“每天吃豆三钱,何需服药连年”的谚语,意思是说如果人们每天都吃点豆类食品,不仅能够远离疾病的困扰,还可辅助治疗一些疾病。我们不妨了解一下五色豆的各自功效,以便根据各自的身体状况补身体所需。红豆补心 红豆含有较多的膳食纤维,具有良好的润肠通便、降血压、降血脂、调节血糖、解毒抗癌、预防结石的作用。红豆有良好的利尿作用,能解酒、解毒,对心脏病和肾病引起的水肿有辅助治疗作用。绿豆补肝 绿豆味甘,性凉,是清热解毒、祛火的常备食品。常食能帮助排泄体内毒素,促进机体正常代谢。绿豆可降低胆固醇,又有保肝和抗过敏作用
从温暖舒适的被窝了爬起来,伸伸懒腰,打打呵欠,揉揉惺松的睡眼——新的一天就这样开始了。殊不知,简单的揉眼动作也是有学问的。现代人用电脑、看电视的时间较长,再加上空气污染、电离辐射等原因,很容易出现干眼症。专家介绍说,如果早晨起床时花费几分钟时间,用正确的方法揉揉眼睛,不仅可以消除眼睛疲劳,神清气爽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和生活,还可以预防干眼症的发生。早晨起床后,先将两个手掌合在一起用力摩擦,待手搓热后闭上双眼,用搓热了的手掌熨贴双眼10秒钟,反复3次;然后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按压或旋转轻揉眼球(闭
肚脐又名肚脐眼,在中医学中称之为“神阙”。临床医生发现,从肚脐眼的形状可以看出身体健康与否,详述如下。向上形:肚脐眼向上延长,几乎成为一个顶端向上的三角形。具有这种肚脐的人,应多留意胃、胆囊、胰脏的健康状况。向下形:应注意预防罹患胃下垂、便秘、慢性肠胃疾病及妇科疾病。圆形:肚脐若为正圆形,女性表示身体健康,卵巢功能良好;男性则表示精力充沛、血压正常,五脏六腑都很健康。海蛇形:为肝硬化等肝脏疾病的征兆,要注意。满月形:看起来结实丰盈,下腹有弹性,对于女性来说是卵巢功能良好的表征。肚脐偏左:应预防肠胃功能不佳
中医学认为,人的舌体与整体的健康有着密切关系。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津液的变化,均可从舌体上反映出来。中医常通过舌诊,以候脏腑之虚实,气血之盛衰。故常运舌体,能使邪火不生、五脏平安、气血顺畅,有利于祛病健身。舌是口腔中重要器官之一,附着于口腔底、下颌和舌骨。它是由很多纵横交错的横纹肌组成的一个肌性器官。正如《灵枢》所说:“唇舌者,肌肉之本也。”中医一般将整个舌体分为四个部位:舌尖、舌中、舌根和舌边(舌的两边),它的主要功能是感受味觉,调节声音、搅拌食物、协助吞咽等。同时,舌的不同部位分别对应着不同脏腑。
干洗腿 用双手紧抱一侧大腿,稍用力从大腿向下按摩,一直到足踝,然后再从踝部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另一条腿,重复10~20遍。可使关节灵活、腿肌与步行能力增强,预防下肢静脉曲张及肌肉萎缩等。揉腿肚 用两手掌夹住腿肚,旋转揉动,每侧揉动20~30次为一节,共做六节。此法能疏通血脉,增强腿的力量。甩小腿 一手扶墙或扶树,先向前甩小腿,使脚尖向前向上翘起,然后向后甩动,甩80~100次为宜。此法可预防下肢萎缩、软弱无力或麻木、小腿抽筋等症。揉双膝 两足平行并拢,屈膝微下蹲,双手放在膝盖上,顺时针方向揉动数
最易操作:小腹和脚底揉小腹,有助健脾胃。肚脐是精气比较集中的地方,也是中医里的一个重要穴位“神阙”。周围分别还有中脘、关元、气海等穴,轻轻揉按,对调整人体气血、改善体内脏腑功能都有好处。捏脚底,促进血液循环。脚被称为人的“第二心脏”,此处穴位较多,有成千上万个末梢神经,与人体各个脏器的健康密切相关,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隔两三天用热水泡泡脚,每次半小时,是非常简便易行的一种保健方法,可以起到温经通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功效最全:双耳和脊椎搓双耳,全身都受益。中医讲“肾开窍于耳”,做好耳部保健,对强肾效果更
耳朵为听觉器官,其实耳朵在中医养生保健中还有重要的作用。中医理论认为肾开窍于耳,故耳的听觉功能与肾的精气盛衰有密切关系,肾精充足,髓海得养,则耳的听觉功能正常。如果人的肾中精气虚衰,髓海空虚,则听力减退,或有耳鸣、耳聋等,故中医用补肾法以治耳功能减退。根据中医理论有专家已经归纳出耳养生保健方法,也就是平时要注意调节情志,保持心情舒畅,饮食要以清淡为主,保护耳的功能;在生活和工作环境中,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噪声对耳的损伤,周围环境的噪声不要超过65分贝。如果在噪声超过65分贝的环境下工作,要适当采取措施(如戴
三伏天热气逼人,空调、冷饮、生冷瓜果、吹风、大汗、睡眠不足、胃口不佳、体力消耗过多等等,都会损伤人体的健康,使人体的机能下降。因此,老年人要护好“四梢”,平安度夏有保障。筋之梢——指(趾) 人体手和脚是全身经脉交会处,注重手和脚的保健,可疏通经脉。老年人散步时尽量穿平底鞋,行走时经常以趾抓地,可促进脚部的血液循环和趾力,伸掌握拳运动,常玩健身球,也可手握三个核桃指拨玩耍,左右交替,这样可增加双手的灵敏度,增强手脑联系,延缓衰老。肉之梢——舌 舌之正常,食欲旺盛,食物营养得以充分补充。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
小小的耳朵,分布了密密麻麻的耳穴,全身的器官组织在耳部都有投影反射区,所以每天给耳朵做做按摩,其实也就是给全身按摩了一遍。如果经常气短乏力、活动后容易出汗,白天困倦疲惫,可能是气虚,所以需要适当补气,可按压耳穴的心、肺、胃、十二指肠反射区。如果经常面色苍白又缺乏光泽,口唇或指甲颜色淡白,手脚麻木,经常心慌、心跳,眼睛干涩,女性表现为月经量少,可能是血虚,需要补血了。如果伴有消化吸收功能下降,需要先调理脾胃功能,如果是耗伤血液引起的血虚,这时补血为主,可按压耳穴的胃、胰胆、肝、十二指肠、心反射区。如果经常感
肾是人体重要脏器之一,乃先天之本。肾脏功能是否正常,对健康长寿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医五行学说则认为,肾主藏精,开窍于耳,医治肾脏疾病的穴位有很多在耳部。所以经常进行一些双耳锻炼法,可起到健肾壮腰、养身延年的作用。提拉耳垂法 双手食指放耳屏内侧后,用食指、拇指提拉耳屏、耳垂,自内向外提拉,手法由轻到重,牵拉的力量以不感疼痛为限,每次3~5分钟。此法可并治头痛、头昏、神经衰弱、耳鸣等疾病。 手摩耳轮法 双手握空拳,以拇、食二指沿耳轮上下来回推摩,直至耳轮充血发热。此法有健脑、强肾、聪耳、明目之功,可防治阳痿